自制痒疹颗粒联合沙利度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30例临床观察

2017-06-05 14:19于涓董昳莅曹玉平
关键词:沙利度胺结节性丙酸

于涓,董昳莅,曹玉平

(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大连116000)

自制痒疹颗粒联合沙利度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30例临床观察

于涓,董昳莅,曹玉平

(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大连116000)

目的观察自制痒疹颗粒联合沙利度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结节性痒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制痒疹颗粒(生地、赤芍、金银花、黄芩、红花、三陵、莪术、土茯苓、防风、蒺藜)联合沙利度胺75 mg/d内服,外涂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2次/d;对照组30例采用左西替利嗪口服联合沙利度胺,外用莫米松乳膏2次/d;连续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痒疹颗粒联合沙利度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是安全有效的。

自制痒疹颗粒;沙利度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结节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伴有剧烈瘙痒、结节性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初起为水肿性红色丘疹,迅速呈黄豆至蚕豆大小半球状结节,角化明显,呈疣状外观,多孤立,伴有剧痒,其病程慢性且顽固,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因该病病因不清,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该病治疗十分困难。2014年2月—2015年7月,笔者采用我院自制痒疹颗粒联合沙利度胺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的方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60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入选标准:①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及中医证侯诊断标准[2]制定。②治疗前4周未使用各类糖皮质类激素、抗组胺药以及其他外用药物;③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④患者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孕妇、哺乳妇女;③有严重脏器疾病,有明显继发感染。脱落标准:①复核后不符合入选标准者;②由于不良事件不能继续治疗者;③依从性差,无不良反应但停止治疗者。将入选对象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0±12.6)岁,病程3~38个月,平均(22.5±9.0)个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39±12.55)岁,病程2~34个月,平均(19.0±8.3)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和体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30例:我院自制痒疹颗粒(生地、赤芍、金银花、黄芩、红花、三陵、莪术、土茯苓、防风、蒺藜)6 g,2次/d口服。沙利度胺75 mg睡前1次口服;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2次/d。对照组30例:左西替利嗪片5 mg,1次/d口服;沙利度胺75 mg睡前1次口服;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2次/d。治疗期间患者均忌饮酒、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和避免局部搔抓刺激,育龄期患者嘱其避孕,疗程为4周。

1.3 疗效、安全性的观察和评估2组均在初诊、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各随访1次,治疗前、2周、4周后记录患者的症状(主要为瘙痒)和体征(包括皮损面积、红斑、丘疹/结节、表皮剥脱、苔藓化),按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3]。随访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每周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等安全性评价的客观指标。停药2周后随访并记录复发情况。2组均连续用药治疗4周,依据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按EASI评分标准计算结果,判断疗效。瘙痒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3分;瘙痒有时难以忍受,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2分;瘙痒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或睡眠1分;无瘙痒0分。体征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100%。痊愈为皮疹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EASI评分下降指数≥90%;显效为皮疹明显消退,瘙痒明显减轻,EASI评分下降指数≥60%;好转为皮疹略有减少,瘙痒略有减轻,EASI评分下降指数≥20%;无效为皮疹和瘙痒无改善,EASI评分下降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数加显效数计算。复发为痊愈或显效停药2周后追访,患者皮疹复发或增多,瘙痒复发或加重,EASI评分下降指数回落≤6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E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2周E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3.3%。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EASI评分变化(±s)

表1 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EASI评分变化(±s)

组别时间n红斑丘疹/结节表皮剥脱苔藓化瘙痒治疗组治疗前30 3.91±0.92 4.57±1.57 4.26±1.73 3.73±0.95 2.54±0.62 2周后30 1.98±1.30 1.87±1.31 2.14±1.28 2.03±1.62 1.52±1.93 4周后30 0.43±0.45 0.63±0.49 0.56±0.82 0.23±0.53 0.20±0.45对照组治疗前30 4.45±0.98 4.13±1.25 4.59±1.67 3.40±1.79 2.40±1.23 2周后30 2.37±1.53 2.27±1.40 2.45±1.63 2.67±1.85 1.89±1.25 4周后30 0.93±0.84 0.52±0.96 1.11±1.12 0.32±0.49 0.45±0.91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出现口腔干燥,6例出现轻度嗜睡。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昏或注意力不集中,7例出现轻度嗜睡。对于以上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病例未出现外周神经炎症状,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血常规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

2.3 随访结果2组停药后2周随访,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3.85%,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35.29%,2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P=0.023)。

3 讨论

结节性痒疹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除遗传素质外,精神刺激、昆虫和水蛭叮咬,胃肠功能紊乱及内分泌障碍等均可引起[4]。结节性痒疹属中医学中“顽湿聚结”、“马疥”范畴。《诸病源候论》记载“马疥者,皮肉隐嶙起作根嗻,搔之不知痛。”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因痰湿内蕴,兼外感风邪之毒,或昆虫叮咬,虫毒内侵,湿邪内毒,凝聚于肌肤,或七情内伤,营血不足,冲任不调,脉络阻滞,气滞血瘀,肌肤不荣所致。本院自制痒疹颗粒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润燥止痒的作用。方中生地滋补肝肾,养血滋阴,凉血清热。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金银花可清热解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三陵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功效。防风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5]。沙利度胺有抑制、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发挥抗炎作用。复方丙酸氯倍索他软膏含有0.05%丙酸氯倍他索和0.25%全反式维A酸成分,既达到了使用糖皮质激素作用强、治疗好的目的,同时维A酸具有去角质、抑制表皮角化过度和抗增殖、抗炎的作用,从机制上达到双重疗效的作用,避免搔抓,打断瘙痒-搔抓-皮肤抓破粗糙肥厚-更痒-更剧烈搔抓的恶性循环。EASI评分法除了可用于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疾病外,还可用于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评价,可客观的评价结节性痒疹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笔者以我院自制痒疹颗粒联合沙利度胺内服,局部外涂复方丙酸氯倍他素乳膏应用于结节性痒疹的治疗,缩短起效时间和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不良反应,是治疗结节性痒疹很好的选择。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5.

[2]杨志波,何清湖.皮肤病特色方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6.

[3]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 37(1):3-4.

[4]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01.

[5]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501.

R758.3

B

1672-0709(2017)02-0152-02

2016-04-10)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结节性丙酸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沙利度胺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