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建议

2017-06-05 15:23谭洪亮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韩文格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中国畜牧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活苗鸡场蛋壳

文│谭洪亮(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韩文格(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 养殖顾问

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建议

文│谭洪亮(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韩文格(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在鸡群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支气管三岔口出现干酪样物质,一般判断为混合感染,通常与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鼻炎、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鼻气管鸟疫杆菌病等病种,以及环境中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良等有关系。因此,呼吸道病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笔者分别对一些主要疾病提出防控建议。

一、支原体(MS)与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相关性

对很多关节或脚掌有问题的鸡群进行检测,会发现MS阳性率很高,并且在现场发现MS问题越来越多,如果只把问题定在MS上,这有可能是偏颇的,因为MS可以造成气囊炎、关节炎,还可以隐性感染且无任何临床症状。

MS与IB混合感染协同诱发滑囊炎,单纯的MS感染能引起21%的滑膜炎,如果将MS与IB混合感染可以增加33%的关节炎,所以在关注MS的同时,也要关注IB的问题是否严重。

MS可以造成气囊炎,引起呼吸道症状且增重缓慢、饲料转化率低,往往与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等混感。如果能够把IB控制好,气囊炎的发病率也能降下来。

MS在种鸡输卵管增殖,可以引起蛋壳异常,蛋壳上有一圈厚纹,对孵化影响不大,但影响雏鸡质量。单纯的MS感染可引起7%的蛋壳异常,如果与IB混感蛋壳异常问题可以提高到14%,即控制好IB能够降低50%的蛋壳异常问题。

对IB的防控,笔者的推广思路是用灭活苗或活苗来控制。虽然灭活苗或活苗都叫四联,但效果不一样。

二、新城疫(ND)

对ND的控制目前存在争议,一个是基因型,另一个是传统型,传统型疫苗对基因VII的控制效果没有比相应的血清型或基因型来的好。其区别在于攻毒之后的排毒量,这是支持用基因VII作为疫苗的专家观点。

通过实验发现,抗原变异并不是发生问题的原因,而是因为鸡群免疫力下降,即操作不当造成的。各位管理者要回到基本面上,清楚免疫到位的重要性,因为现代鸡场均是规模化饲养,越来越多的鸡场要的是群体免疫,而不是逐只滴鼻点眼免疫,而群体免疫最不能接受的是饮水免疫。

呼吸道疾病需通过呼吸道来控制,所以呼吸道群体免疫做喷雾免疫最好,目前鸡场喷雾免疫操作有待发展的空间很大。基因VII并不是造成鸡场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接种不到位,所以ND可以用Clone30和灭活苗ND+来控制。

三、鼻炎(IC)

北京农科院对鼻炎研究较深入。从分离的毒株来看,A、B、C型分别占5%、40%、55%,所以在我国需要ABC灭活苗,而不是AC疫苗。实验证明毒株之间的保护是A型的免疫不能交叉保护C型,C型的免疫不能交叉保护A型,而B型的免疫只能对B型有保护,并且A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个别可以看到有漏洞,C型之间的保护也有变化,所以疫苗有AC二价苗来弥补这些不足。但是必须有A的血清型才能够对鸡场的野毒有所防护。

在隔离场控制上需用ABC灭活苗,还要监控一下鸡场到底有没有B的变异株,因为B是传统株。防控最主要的是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四、禽流感(AI)

用H5N1毒株来生产疫苗,因毒力太强,生产疫苗的抗原量不够,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灭活苗,所以才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基因重组疫苗。

建议免疫程序为:产蛋前四针分别在10天、30天、80天和开产前,在产蛋高峰后进行第五次免疫,南方用Re-6+D7+Re-8,北方用Re-6+Re-7+Re-8。在允许疫苗免疫来防控AI方面有两派争议,一种是不准用疫苗,其希望它得到净化;另一种是使用疫苗希望先控制住,然后再进行净化。现在使用疫苗的理由是,免疫鸡需要正常感染量的100倍病毒量才会被感染,这个鸡的排毒量是正常易感鸡的1/100,所以在免疫过后,现场的野毒可以减少,有利于净化该病。免疫只是一个手段,它只是有效根除AI计划的一部分,然后再加上生物安全和监控,在一段时间过后把疫苗拿掉。

低致病性AI(H9N2、H5N2、H3N8、H7N9)不容忽视,它往往与常见疾病混合感染导致疫情更严重,所以需加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监控,重点是监控。

五、喉气管炎(ILT)

如果临近场的鸡群免疫ILT,照常可以传播过来,所以建议所有的鸡场进行免疫。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鸡胚培养的疫苗,一种是组织培养的疫苗。在没有疫病的前提下可以用组织培养的疫苗,能起到一定的保护力,在非常严重的疫情下不要用组织培养的疫苗,因为它不如鸡胚培养的疫苗效果好。在感染压力下,鸡胚培养疫苗的反应是可接受的反应。

现在有两种不同载体的疫苗,一种是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载体苗,一种是鸡痘载体苗,它们都没有ILT活苗免疫之后的副反应。因为母源抗体的影响,造成鸡痘载体的鸡痘不复制,带不出来ILT足够的抗原量,导致免疫失效,因此推迟免疫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影响。笔者认为马立克载体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六、支原体

目前,有鸡毒支原体(MG)和滑囊支原体(MS)。原则上支原体不是问题,在国外都不建议给鸡群做免疫,因为一旦发现鸡群患病,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扑杀。而我国疫苗只用于种鸡群而不是商品鸡群。希望在免疫控制下逐渐取代抗生素的使用。

在防治支原体疾病上最常用的泰乐菌素对许多疫苗有影响,而林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已成为历史,最新的药物是替米考星。在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不能使用的提前下,疫苗是一个选项,使用疫苗主要是希望能改善产蛋率和蛋壳品质、减少呼吸道问题和垂直传播,从而提高雏鸡质量。支原体的控制要以净化为根除目标。

目前要把支原体作为重中之重来防控。鸡群管理、做好血检,结合鸡群的生产成绩、7日龄内的死亡淘汰率,这些是验证支原体免疫好坏的黄金标准,而不是看抗体高低。

在支原体控制上有以下产品,一个是活苗,一个是灭活苗,活苗包括6/85、F株和Nobilis株,灭活苗需要注射,抗体与保护率没有直接相关性。F株用完之后取代现场病毒的速度比较快,对鸡场净化较容易,但火鸡群不适用F株,应用弱毒的6/85。使用6/85的好处是用完后平板检测是阴性,现场感染后是阳性,如果鸡群显示阳性说明生物安全工作没有做好,现场感染对免疫鸡群还是有保护的,研究表明在6周时用6/85点眼,在32~40周检测是阴性,甚至到60周检测还是阴性,这也说明6/85置换鸡场野毒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MG控制不好的话MS免谈,所以只有控制好MG后才能来控制MS,MS也有疫苗,有活苗和灭活苗,不需要一起进行,选择两次死毒或一次活毒,免疫后进行攻毒,免疫鸡群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实验证明,在正常鸡群做MG和MS免疫后,用MG攻毒也是有很好的保护,它的保护在44周攻毒后起效,MG的攻毒与未免疫鸡群有很大区别。

猜你喜欢
活苗鸡场蛋壳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猪场常用疫苗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种鸡免疫程序的制定
“乾元浩杯”全国优秀青年鸡场海选公益活动河南站启动
蛋壳与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