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走路方法有不同的功效

2017-06-05 08:47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背痛脚掌脚尖

不同走路方法有不同的功效

1.糖尿病,晚上饭后半小时慢走

糖尿病人饭后一定要走路,这样可以帮助血糖平稳,从而减轻胰岛负担,最大化降糖的效果,远离外置胰岛素的可能。走路不要急,就是比散步稍微快一点点的速度,走到微微出汗即可。

2.高血压,脚掌着地走

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每次坚持运动30~60分钟,以不觉得劳累为原则,长期坚持。

3.冠心病,餐后1小时慢走

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4.肠胃病,模仿钟摆扭胯揉腹

像钟表一样摆动你的胯,一定要让你的腹部随着你的摆动颠起来,每走一步腰和胯部都要进行左右转动,即像模特走“猫步”或者田径中的竞走一样,学习和体会转动胯部的感觉。如果走路的时候配合上揉腹的动作,就更好了。

走路加了上面这两种动作,都相当于在给内脏做“按摩”,每天坚持10分钟,就能有很好的效果。

5.颈肩腰痛,举手走,大步走

如果颈椎不好,那就举手走:双手上举,略向两边展开,这个健走动作可有效锻炼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痛。如果背痛,那就摆臂走:走路的时候,腹部、背部肌肉都需要用力,而且手臂要随之明显摆动,这样可以带动背部肌肉运动,不但可以缓解背痛,对颈部、肩部、腰部也都有好处。研究发现,每周走路两三次,每次20~40分钟,能有效缓解背痛。如果要锻炼腰肌,那就高抬腿走:每走一步,屈膝,大腿抬平,可锻炼腰肌,塑造臀部线条。

6.静脉曲张,踮脚尖走路

踮脚尖走路,不仅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缓解疲乏,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每次踮脚尖走30-50步,稍作休息,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速度可以自我调节,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

7.轻微认知障碍,一倒一前走路

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倒退走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有同伴,防止跌倒。研究发现,有记忆力减退、思考能力下降等轻微认知障碍的老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与服用治疗认知障碍药物的效果类似。

8.办公族,交替着走

交替走即正走、倒走、快走、慢走交替进行,同时配合鼻吸气嘴呼气。交替走可以减少磨损,缓解肌肉疼痛,促进机体自我康复。办公族一坐就是一整天,常常感觉全身僵硬,不妨将“办公族”变成“走班族”,提前一站下车,变着花样多走一走吧。

猜你喜欢
背痛脚掌脚尖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号
雪球上的红脚掌
春光乍泄
背痛, 你需要 了解更多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后背痛怎么办
大脚掌的小鸭子
踮起脚尖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新型健身、康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