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美女画家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2017-06-05 08:47张东亮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打工妹艺术馆食堂

□ 张东亮

职场人生

从打工妹到美女画家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 张东亮

一个只上过5年学的闽北山村女孩,30岁开始学画画的北漂餐厅打工妹,距离艺术家的路有多远?汪化用她的人生逆袭证明: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蛰伏在狭窄地下室中潜心作画数年后,她终于在2016年一鸣惊人——收藏汪化的一幅作品时,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出了15万元高价!根据其事迹制作的纪录片曾获法国纪录片大奖。如今,画风奇美的她不仅成为签约艺术家,更在圆梦路上修炼出了超尘气质,被粉丝赞为“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神仙姐姐”。

漂泊“疯”女孩 艺术是她生命里的光

汪化本名叫季红燕,1981年出生在福建南平浦城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青山和竹林,风吹稻浪,绿意翻滚。但这个穷人家的孩子只想翻过重山,去领略外面广阔的世界。只上到小学5年级,汪化就因读不进去书而退学了。

16岁,她开始辗转全国各地打工,在福州当保姆,在广州进鞋厂,在深圳当服务员……走南闯北,品苦含累地与生活搏斗着。但面对命运的大手,这个稚嫩女孩却时常充满无力感。

在换了许多工作后,汪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在城里做些什么。回到农村家中,她更是感到无所适从,觉得“找不到生命的出口”。父母的逼婚也令汪化烦闷,她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却坚持认为“感情是讲究缘分的,婚姻大事总不能急于求成。”

有一天,汪化在地摊上看到《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一天心血来潮,汪化对着书上某个摩登女子的照片便画起来。画画时,原本在她眼中有些灰暗的世界,仿佛都变得熠熠生辉了!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就这样,已经30岁的汪化开始用画笔构勒一个黑白的线条世界,宣泄内心的压抑。渐渐地,她感觉到了画画的妙处:原来可以用画笔直接快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摄影设备会被本身的功能局限,跟心灵相通之间永远隔着一层。

恰逢堂弟要结婚,汪化在家里挂出了七八幅刚“出炉”的画,而来往的宾客或是真心,或是客套地都说好看,这让她非常开心。

汪化独自漂到了上海。在某公司办的一个艺术展厅里,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而周边早已换了无数波只是来随便看看的游客。期间她学着工作人员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向别人讲解那些雕塑的意思,而这类似神经质的热情,让汪化得到了在这家艺术馆上班的机会!

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长卷画。汪化绘画用的笔芯是5毛钱一支的油性笔,0.5毫米细。每天下班后,她都会把15米长的画纸铺在艺术馆走廊上,趴在地上埋头作画。看着一朵花一阵风一片海在自己笔下倾泻而出,汪化能感到一股难以言说的欣喜和满足。为了方便画画和节省房租,她索性买了个睡袋,每晚就住在馆内的走廊上。有时她会一直画到凌晨四五点,连隔壁的艺术家都惊呼:“这是个疯子!”

没有主题,不打底稿,也没有专业学过画画的她,连自己都不知道每幅作品最后会画成什么样子。但汪化独创的这种线条画法很特别,无数疏密有致的线条构成了她奇异的想象空间。“我可以把万物都看成一条线,无论是舞蹈也好,音乐也罢,包括听到的声音。”

央美“励志姐”得到大师的肯定

艺术馆的同事看过汪化的作品后很惊讶,先是不相信她没学过画画,最后又真诚地劝她说:“其实上海不适合搞艺术,早些离开对你更好。”

2012年,汪化又来到北京。她去逛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里各种艺术书籍汗牛充栋,她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为了追求艺术理想,她在完成了一幅17米长的画作后,签下“汪化”的署名,正式与昔日的季红燕分道扬镳。

为了维持北漂生活,汪化找到中央美院的食堂经理说:“我想找份工作,只要包吃包住,不要薪水也可以,我只想留在这里。”因为之前有做服务生的经验,经理留下了她。但她却说自己只能上半天班,因为剩下来的时间要用来画画。经理也同意了,让她负责分菜和清洁,月薪只有1000元。

汪化在美院附近租了简陋的地下室,10平方米的房间,摆上一张床和柜子,就满满当当了。但每月200元的房租令她很满意。

汪化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穿上食堂的制服干活,忙完半天后,汪化长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属于自己画画的时间到了。擦干净的食堂餐桌,放学后的教室,都成了她可以尽情画画的地方。

每月1000元的工资,除去房租,还要买画笔和纸张,让汪化的生活一直很拮据。但画画总能让她把这些全都抛在脑后,一幅30米长的画,一提笔就要画上整整一年。可她就这样画了一幅又一幅……假期不上班时,她能从清晨画到深夜。

汪化还喜欢去旁听学校的专业课程和名家讲座,记起笔记来比谁都认真。“在这里我找到了共鸣,虽然一个人漂泊京城,很艰难,也孤独,但我内心感受最深的还是满足。”

但奔着央美图书馆来的汪化,一度被那张薄薄的图书证难住了。学校有规定,不是本校学生,不能进图书馆。无奈,她就挨个办公室的去敲门,找老师和教导主任帮忙盖章。

取得出入凭证后,图书馆就成了最吸引汪化的地方。经文、甲骨文、玛雅文,这些字她一个都不认识,但她喜欢文字的结构和线条。她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练习,每天抄写十几遍。雕塑、哲学、政治、美术方面的书,以及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画册,她都能借助字典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训练视觉,把自己从书本和生活中收集的素材,转换成繁丽的线条画,心手统一地表达出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学生带着汪化去找中央美院的教授袁运生,这位老艺术家盯着她的画看了很久,直到抽完手中的烟才缓缓开口,他说自己教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独特的学生。“很有才华,而且这种才华不是靠专业训练能得来的。”汪化突然哭了出来,嘴里一直嘟囔着:谢谢,谢谢。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热爱的画画,会得到大师的肯定。

2013年春,中央电视台的张楠听说央美食堂服务员在画画的消息,就找到汪化跟拍了一部纪录片。后来,这部名为《我的生命线》的片子,还获得了法国阳光纪录片最佳提名奖!张楠总结:这是一个出身低微的打工女孩,用自己对艺术的信念独自对抗全世界的故事。

一幅作品15万元 打工妹蜕变美女画家

2015年6月,一名学生看见汪化在食堂餐桌上画画,忍不住用手机拍下她的作品,并随手发了一条微博:“央美第一食堂美女服务生,小学毕业,也没上过任何美术班,却画得一手令我这个专业生都汗颜的好画。”汪化独特的线条画,虽是在中外独树一帜的创新画法,但在其大气雄浑的艺术风格背后,也多少流露出了受“央美派”熏陶的影子。她懂得用大尺幅,繁复肌理,还有灵动多变的装饰线……看得网友们惊叹不已。短短几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六七万次,汪化也成了走红网络的“央美励志姐”。

随后,就有人表示愿意提供场地,让汪化能有更好的作画环境;有人想帮她办画展,让其作品登上画册。而北京现代艺术馆更要以15万元的高价,收藏她这位“素人画家”的一幅画!然而,面对个人和机构纷纷伸出的橄榄枝,汪化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口回绝。

同样被她拒绝过的人,还有周立波。《中国梦想秀》节目组曾邀请汪化去“圆梦”,出场时,她犹如不染俗尘的“神仙姐姐”,35年的岁月,似乎也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当汪化在现场展开她30米的长画卷,并讲出自己“美院食堂服务员”的身份时,台下一片惊呼。这幅长卷是用签字笔画的,线条流畅得令人叹为观止,梦想观察员周立波说,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天画成,但却像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局部的断裂。末了,周立波在台上提出个人出资20万元购买汪化的长卷,让她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这个励志故事,似乎顺理成章地到达了人们期待中的高潮。但汪化却拒绝了周立波的提议。“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画自己想画的画,其他的我都不在乎。”她用一种执拗的口气说。

汪化一直很抗拒艺术商业化,尽管她的生活很落魄。几年来,她一直租住在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地下室里埋头作画。而她的全部家当,就是房间角落那个破了口的编织袋,装着春夏秋冬全部的衣服,再加上一床用来铺盖的被子。

生活如此艰辛,汪化还拒绝办展和卖画的机会,朋友和老乡都说她迂腐,汪化却觉得,比起经济条件的改善,自己更需要艺术观念上的突破。面对世俗的眼光,自己痛并快乐着,“痛苦是因为现实问题,快乐是内心真正的快乐。我找到我自己真正的幸福,但是周围的人觉得我惨不忍睹。其实我过得很好!”

2016年初,父亲生病住院,她才不得不卖出几幅画,将钱悉数拿回家里。事后却又觉得对不起收藏她画作的机构:“我总觉得,那些作品还不够完美。”但一位著名艺术评论家说,汪化的作品充满混沌气息和宗教美学要素,那些线条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像极了人生百态。

2016年4月,北京一家艺术馆终于发掘到汪化这位“极具潜力的素人画家”,让她从食堂钟点工,摇身一变成为签约艺术家。6月,策展人刘亦嫄把汪化的长卷作品拿到798素人艺术群展上,此后公司又为她办了个展。两次作品展共售出大小17幅画作,为汪化带来几十万元收益。她却将其中的20万元,捐给了北京一家艺术基金会。女孩说,中国许多艺术家和美院师生用文化和学识滋养了自己,她也要回馈社会。

如今,已是签约画家的汪化,每天上午10时出现在艺术馆中,伴着咖啡香和轻柔的音乐,创作全世界只有她会的“线条画”。铺纸握笔,一根根线条从笔下倾泻而出,如走路、呼吸般自然,或跌宕起伏,或汹涌澎湃,或平静如水,仿佛朗朗乾坤都在她的笔下。

从食堂打工妹,到闪烁着励志光芒的美女画家,汪化并没有把自己的人生蝶变归结于天赋,她说:只要能坚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你也能成为所谓的“天才”!

猜你喜欢
打工妹艺术馆食堂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王来春 从打工妹到千亿富豪
J+生活艺术馆
没有大门的艺术馆——运河美术馆
“悦”艺术馆
“云”生活艺术馆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