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2017-06-05 15:07王延才
酿酒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酒类酒业协会

王延才

(中国酒业协会,北京100831)

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王延才

(中国酒业协会,北京100831)

报告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2016年中国酒业发展的回顾和认识,全面总结了2016年中国酒业经济运行情况。2016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42家,完成酿酒总产量7226.30万千升,同比增长0.75%。其中饮料酒产量6274.20万千升,同比增长0.81%;发酵酒精产量952.10万千升,同比增长0.41%。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780.63亿元,同比增长6.2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94.47亿元,同比增长7.22%。第二部分是对2016年中国酒业协会重点工作的总结,共开展了10个方面的工作。第三部分是安排2017年度的工作,拟开展23项重点工作。

工作报告; 中国酒业协会; 经济运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

大家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本次会议,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酒界同仁,共同回顾中国酒业发展历程,展望中国酒业的未来愿景。

现在,我代表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2016年中国酒业发展回顾和认识”“2016年中国酒业协会主要工作”和“2017年协会工作计划”两个方面将由宋书玉秘书长向大会报告,请各位理事审议。

第一部分:2016年中国酒业发展回顾和认识

1 2016年中国酒业经济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大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十三五”规划的一条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逐步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这一年,中国酒业协会秉承服务宗旨,加大行业调研力度,积极把握行业经济发展脉络。在行业变化和调整时期,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展开全产业链条服务,探寻健康发展方向。

1.1 经济运行情况(表1、表2)

表2 2016年酿酒行业各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各项指标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226.30万千升,同比增长0.75%。其中饮料酒产量6274.20万千升,同比增长0.81%;发酵酒精产量952.10万千升,同比增长0.41%。

2016年1—12月,主要经济效益汇总的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742家,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780.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2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94.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22%。

白酒行业: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8家,累计产量1358.36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125.7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97.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24%。

啤酒行业: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68家,累计产量4506.44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832.6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0.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70%。

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240家,累计产量113.74万千升,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84.5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9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7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9%。

黄酒行业: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2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98.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9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4%。

其他酒行业:规模以上其他酒生产企业215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57.9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8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1.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16%。

说明:表1中饮料酒包括13种,麦芽酿造的啤酒、葡萄汽酒、鲜葡萄酿造的酒、味美思酒、黄酒、蒸馏葡萄酿制的烈性酒、威士忌酒、朗姆酒、杜松子酒、伏特加酒、利口酒及柯迪尔酒、龙舌兰酒、白酒。

1.2 行业经济形势认识

经历了二三年市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2016年,我国酿酒产业在深度调整后趋稳向好,酿酒总产量出现增长趋势,经济效益整体趋好,产品、渠道、商业模式等创新步伐加快,市场进一步稳定。2016年,酒类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酿酒产业继续保持新常态,产业和产品结构持续调整,酒产品价格带调整适应市场和经济大环境,流通体系变革持续发酵,多元化消费潮流不断升级(图1—图4)。

由以上2016年酿酒行业经济效益数据(表2)并结合产量(表1)情况看出,饮料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稳定,但应看到,全行业而言,中小白酒企业仍在困境之中;啤酒在长期下跌后刚刚开始恢复稳定;葡萄酒产业仍在底部运行;酒精产品下游需求不足;黄酒行业增长动力不足,困难仍在,2016年只是弱复苏的态势(表3)。

图1 2016年酿酒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图2 2016年酿酒行业产品产量分布情况

图3 2016年酿酒行业销售收入分布情况

图4 2016年酿酒行业利润分布情况

产量规模:啤酒行业在出现连续两年市场萎缩和销量下降之后,近期止跌企稳。葡萄酒行业全年产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并略微下降。白酒增幅相比较2015年的5.07%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保持了3.23%的良性增速。整个酿酒行业在朝着企稳回升的态势发展,行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稳固有序地进行。全行业更加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产品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培养。

销售收入:全行业总体增长6.27%。除啤酒和酒精之外,白酒、黄酒和其他酒的增幅回升明显。白酒尤其突出,是“黄金十年”结束之后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相比较2015年同期增速的5.22%,基本实现了增速的翻番。说明白酒产业的发展趋于稳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在这一轮调整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6年延续至今的“涨价潮”应该是白酒产业形势改善的一个重要表现。黄酒亦表现突出,2016年,以8.96%的增速提振行业士气。葡萄酒产业虽说增速平缓,全产业销售收入相比较2015年有22亿元的增长。国产葡萄酒的发展任重道远。随着产品结构的多样化、营销策略的转换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国产葡萄酒和黄酒的发展将会是利好的。

亏损面: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亏损面为11.82%,相比较2015年的11.12%有所增长。亏损额方面,除白酒、啤酒和酒精之外,葡萄酒、黄酒和其他酒均是加大态势,说明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产业格局逐步加快,企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发挥作用,行业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态势,部分僵尸企业被淘汰成为行业的必然,关停并转将促进企业集团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大鱼吃小鱼”速度的加快。

进出口:酒类产品的国际贸易表现活跃,我国饮料酒及发酵酒精制品国际贸易持续保持了上升态势,累计进出口总额5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8%。其中,累计出口总额13.09亿元,同比增长14.88%,但相比较2015年34.69%的增速,表明以白酒、黄酒为代表的国产酒走出国门的步伐仍然缓慢。根据2016年海关数据对比显示,国内葡萄酒出口额5.41亿美元,进口额23.08亿美元,进出口额倒挂,贸易逆差明显,国产葡萄酒的生存空间将遭遇新一轮冲击。

分行业看:

1.2.1 白酒行业

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占酿酒行业的63%,累计实现利润占酿酒行业的73%,这样的压倒性比重,显示出了其在酿酒行业中的优势,强化了白酒行业在整个酿酒行业的地位。也正是有了这个优势,酿酒行业目前才得以保持住低缓增长的整体局面。白酒行业这样的增长率自然被企业捕捉,在行业一片企稳回暖的叫好声中,行业释放出的好转迹象被放大,部分企业开始实施涨价。

但应看到,目前白酒行业较为良好的增长走势,一是建立在近两年行业整体弱势的基础上实现的止跌回升,数字的回升只是与上一个年度的比较,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现在的回暖与曾经的两位数增长相差甚远;二是得益于茅台等部分优秀企业的强力拉动。因此,白酒企业仍然需要在产品价格体系的科学建立上下工夫,拉开定价区间,靠低端产品占领市场,靠中高端产品创造利润。即便是这样,行业两极分化也在逐步加剧。

2016年中国白酒产业提及最多的词汇是:“复苏”“互联网+”“创新、突破”。部分名酒企业精准研判形势,措施得当,调整到位,出现了逆势增长,释放“复苏”信号,给产业带来春风。更多的企业仍然在“筑底”,力求站稳,中小企业则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互联网+”成为行业热议,积极拥抱互联网已形成共识。但是“互联网+”“+”什么似乎不太清晰。“创新、突破”是行业应对调整喊得最响的声音:营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体制突破、思想突破。

总之,中国酒业在深度调整中走过了4年,由被动接受到心态放稳,由不适应到积极应对,由措施不得力到思变创新,中国白酒复苏迹象显现:消费升级助力中国名酒需求增长,结构调整助力骨干企业效益提升,服务升级助力品牌企业赢取市场,多元营销扩大产品覆盖,社会责任担当塑造产业形象。

1.2.2 啤酒行业

从分月度啤酒产销量来看,从2014年7月以来至2016年7月,出现了连续25个月单月下跌之后,2016年8月至12月,连续5个月实现单月增长。这种情况在啤酒行业有统计记录以来,是前所未有的。啤酒产品在酒类产品中更加大众化,也因此和消费结构的黏性显得更加紧密,波动和变化也相对最大。间接可见消费者的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几乎是革命性的。

中国啤酒业在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之后,呈现市场趋稳态势,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啤酒总体消费需求已处于平稳态势,而现阶段我国啤酒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但是,总体消费结构向碎片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仍是规模化啤酒企业需要深度研究的重点;而多年过度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文化基础薄弱也日渐成为所有啤酒品类从业人员共同合力面对的重要课题。预计未来3至5年,基于消费结构转型和产品结构转变,以及啤酒文化的完善、逐步推进和深入,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仍有增长的空间,前提是啤酒消费容量的增量将由被动增长型向主动引导型转变,波段上行仍可以成为啤酒业未来几年的主基调。

1.2.3 葡萄酒行业

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484.54亿元,同比增长了3.97%。但尚不能断定产业已经开始复苏并进入上升通道。整个行业还处于底部徘徊阶段。在行业进入调整期后,市场销售呈现出分化的特点。2015年同样呈现这个特点,一些企业销售回升,甚至销售有大幅增长。而另一些企业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大量库存积压;葡萄酒销售商同样如此。从2010年开始进入调整期后,葡萄酒的市场销售产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高端产品销售下降,中低端产品的销售逐步上升,2016年度仍保持了这种趋势。

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仍在不断扩大。葡萄酒主要消费市场如东部沿海的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及北京等相对稳定。中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西安及东北等地增长较快,总体的市场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国内产量小幅下降的同时,进口酒的进口量保持了较大幅增长。国内的产区、企业在谈到国产葡萄酒产业现状时,都会感受到进口酒的冲击影响很大。

在进口葡萄酒增长的同时,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和产能也在不断的提升和扩大,已有多款产品在国际比赛上获得大奖,规模产区已扩展到四川、陕西、湖南、辽宁桓仁等地。随着葡萄酒市场“蛋糕”的进一步扩大,国产葡萄酒如何才能在市场扩大中做到同步增长,甚至能够分享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关键是要在转变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并加大市场推广。其中如何提高消费者的辨识度及选择的概率,品牌建设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推广方面,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终端,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国产葡萄酒的出路也恰在于此。

1.2.4 黄酒行业

从全年的经济指标看,黄酒产业在2016年的总体发展态势平稳,销售额198.23亿元,同比增长8.96%。在销售较强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却出现小幅下降,说明低价格局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行业转型发展方面,广大企业正在进行切实有效的转变。传统色彩较浓的黄酒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开始注重低度化、时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更新与转换,清爽型黄酒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50%以上。同时,在黄酒产品的舒适度和愉悦度方面,骨干企业正在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实验,产品推向市场指日可待。总之,浙江的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江苏的沙洲优黄,上海的石库门,安徽的古南丰,山东即墨黄酒厂等一批名牌龙头黄酒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绍兴酒”是我们国家批准的酒类产业中第一个原产地保护区域,以鉴湖水域为保护范围,以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产技艺独特、产品风格突出、地域保护预期效果明显而得到国家的重视。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绍兴酒地域保护的成绩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未能起到带动一个区域,进而带动黄酒产业社会影响的作用。

希望发挥全体业界同仁的智慧,捋清在新的市场条件下黄酒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文化上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技术上解决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理论和技术进步的融合,产品上在确立饮料酒定位的基础上,提高饮用愉悦感和饮后舒适度,从而确定产业发展的大战略,最大程度体现黄酒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2.5 果露酒行业

果露酒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仍未能取得突破进展,可能还源于众多消费者对果露酒的认识缺乏或存在误区,以及果露酒行业、企业自身还不规范等因素造成。

作为目前还是小酒种的果露酒来说,消费者对待果露酒的态度正在放开,在更多环境下接受或需求果露酒。在营销策略的持续渗透下,未来将显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社会环境趋势为果露酒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中国10~20年,城镇化进程将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健康和养生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这些都是果露酒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有利因素,果露酒的市场机会势必不断增加。

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果露酒在以往长期的发展历史中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二是产品类型同化严重,缺乏新意;三是产地化经营为主,缺乏全国性品牌,在当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为区域性小品牌,销售范围狭窄,84.7%的果露酒仅在产地范围内运作,没有实现跨区销售。

从诸多调研数据及市场实际来看,果露酒行业目前还属于一个小酒种,行业教育、消费培育还需时日。从社会发展、消费需求、消费形态演变等方面可以看出,果露酒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机会的行业。

1.2.6 酒精行业

酒精行业总体一年来的发展可以用跌宕起伏、局部向好来概括。需求方面,现阶段白酒行业对食用酒精的需求总体稳定;工业酒精下游化工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燃料乙醇市场保持稳定,继续等待推广政策。一年来,酒精行业特别是玉米酒精企业,在国家将以往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的新机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发放生产补贴、DDGS“双反”工作不断推进等有利条件下,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利润水平、开工率和国内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发酵酒精产量缓慢恢复增长,出现了总体产量缓慢增长,其中玉米原料酒精产量大幅增长,木薯原料酒精产量有所增长,其他原料酒精产量下降的特点。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不断淘汰酒精行业的落后产能,规范了酒精市场经济秩序,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规模优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6年,国家在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将以往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供求关系靠市场调节,玉米价格基本回归市场主导。美国DDGS自2008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进口量不断攀升,对我国酒精行业和DDGS价格形成严重影响。2015年年底,协会申请对进口美国DDGS进行“双反”调查,2016年9月底“双反”初裁,2017年1月11日终裁,期间DDGS进口量不断下降,国产DDGS价格得以回升。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自2001年开始试点运行以来,收效良好。在现阶段,玉米去库存压力巨大,“三农问题”仍然是政府重中之重,中心城市雾霾问题突出,加上国内油品价格机制和主要原料价格的市场化,决定了现阶段燃料乙醇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有关负责部门正在加紧制订扩大燃料乙醇的实施方案,燃料乙醇新发展已经蓄势待发。

2 中国酒业发展趋势

通过对行业经济运行指标的分析,结合酒类产品的市场表现情况以及协会开展的走访、调研和座谈,我们可以分析总结出当前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市场特点的变化。

2.1 发展趋势

首先,行业调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实现品质和特色的提升。面对企业发展环境、条件的变化,国际酒类产品竞争的加剧等,中国酒业须实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沿着“创新发展”的大思路,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使行业结构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向高质量、全品类、多特色方向发展。从国家到地方,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许多优秀的酒类企业规模扩大,产量提升,品牌提升,取得了快速发展。进入“十三五”时期,在产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实现品质、特色的提升是酒类产业发展的方向,规模、品牌效益向品质、特色效益转变是顺势而为,是新的机会。酒的社会属性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交际的嗜好性消费品。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生活品质需求、个性消费需求,打造体验消费,提升产品品质特点,将品质和特色作为产品品牌的核心。以规模转特色,以产量转品质应该是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机遇。中国酒业协会正在倡导的白酒酒庄、葡萄酒酒庄发展模式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方式之一。酿造生态,酿造文化,酿造个性品质,不仅可以实现产品特色化需求,同时可以实现体验消费需求,又可以实现价值提升和效益增长,无疑是白酒、葡萄酒产业新的增长极。

其次,品质和特色的实现需要推动传统酿造向智能、智慧酿造转变。智能酿造,改变的只是工具,不变的是工艺。通过先进的智能化酿造,得以保证生产的高效和品质的稳定,是对工匠精神的延续。企业要加大酒类酿造基础科研研究,将智能技术引入酒类产业,实现酿造的智能化,以智能化实现酿造高品质。先进的工业智能化可以展现酿造技艺的先进水平,是传统白酒酿造基础的升级。传统酿造的精细化、艺术化彰显中国酿酒师的伟大智慧。精益求精的工匠酿造展现着中国酒类智慧酿造的魅力。智能酿造与智慧酿造并举,智能酿造保品质,智慧酿造创特色,两者相互辉映,共同发展。智能化完全可以借鉴酿酒大师的技艺,在智能化基础上大师技艺更能展现无限魅力。以白酒为例,白酒传统酿造在“中国白酒169计划”“中国白酒158计划”引领下,部分传统的生产方式由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促进了白酒产业技术升级、装备升级。

第三,传统消费向健康、理性消费转变又促使品质和特色再上新台阶。酒类消费向健康、理性消费转变是生活品质提升的必然,同时也是中国酒类产业生命延续的必然。全行业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建立中国酒类的快乐消费文化、健康消费文化、理性消费文化。国人饮酒的传统消费方式——干杯文化正在转变。饮酒是健康、是愉悦,是增加情感,不能成为一种负担。酒类消费在中国的负面形象无不和过量饮酒息息相关。酒类消费缺乏场景感、体验感、仪式感和参与感。不能否认这是部分白酒消费者转向消费其他饮料酒的重要原因,以及80后、90后消费者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根源。所以必须丰富中国酒类消费的新文化,创新消费新文化,倡导消费新文化,呼吁全社会建立理性消费新理念。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创新消费方式非常重要,开创少喝酒、常喝酒、喝好酒的理性消费时代,对产品的品质和特色,特别是安全性和健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产品的内在质量成分提出了更多的知情权,也是中国酿酒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方向。

第四,重点骨干企业同时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于酒类产品而言更是如此。对于嗜好性风味食品而言,生命力和魅力更是建立在特有的风格上,国外烈性酒的推广同样是坚守和宣传自己的风味特色和风格特点,进而传递着本国的文化、情感、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中国白酒、黄酒、葡萄酒等的国际化,要旗帜鲜明地树立自己的典型特征,在工艺上要传承,在风格上要坚守,结合口感上适应性创新和调整,明确与其他烈性酒的区别。坚守中国酒的风格特点是我们立于世界酒业之本,产品风格方面的任何效仿没有出路,丢失自我即丢失核心竞争力。

要以“世界性思维”指导中国酒文化走向国际,充分认识中国酒本身就是世界酒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注重国内和国际市场,成为行业重点企业的共识。国产酒类产品国际化蓝海的开创,是各酒种面临的共性问题。国产酒不能单单以扩大内需为主导,应该随着中国的崛起,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华酒文化。分享快乐的理念、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国酒文化的核心。洋酒文化、洋酒消费在中国传播收到了很好效果。中国酒文化和消费方式向世界传播的远远不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酒类文化的系统建立,中国酒类标准的系统建立,中国酒类消费方式的系统建立。名酒企业正在率先开创国际蓝海。把国产酒的国际化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向全世界讲好中国酒的故事,让中国智慧酿造走向世界,这应该是“十三五”期间中国酒类产业的重要使命。

第五,“总经销+分销”和“互联网+连锁经营”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程度大幅上升。酒类的营销是一个不断深化、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更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全链条的创新。

“总经销+分销”向“互联网+连锁经营”转变是要以互联网思维实现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在营销的转变过程中,除了促进营销队伍转型和建设企业市场化运营管理制度外,还要以“互联网+连锁经营”营销谋变企业的新常态。

酒类传统营销主要以“区域代理+分销”和“产品总经销+分销”方式两大类型,全国有酒类经营主体近300万家,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市场无序竞争激烈,营销手段、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相对比较落后,流通效率偏低。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越来越便利和紧密的结合,借助彩信、短信群发、微信、APP、WAP、二维码等“移动终端+互联网”的新的“互联网+分销”模式由于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更高的精准度和互动性,被引入到酒类分销中后,2016年与传统营销方式融合程度大幅上升。营销额占比同时大幅上升。“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发展不断深化。最瞩目的应该是“互联网+酒类连锁经营组织”形式。生产企业与酒类销售大商也纷纷尝试连锁专卖方式。可以肯定的说“互联网+线下连锁”的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酒类分销体系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搭建O2O网络、深度进入餐饮业等方式,使消费者可通过平台网络方便、实惠地买酒,同时,依托其数量众多的线下实体店连锁体系和服务体系和仓储体系,让厂家可以将货直接发到门店,然后通过门店的配送员送给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供应链的整合。

2.2 市场特点

在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酿酒行业企业在经历了需求和市场深度调整的适应期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改革,调整了经营策略、产品战略,不能适应的酒企业或被收购、兼并,或关闭、转行,初步实现了市场出清,优胜劣汰,我国酒行业调整的成效已初步显现,逐步回归理性发展轨道。2016年,随着高端酒去库存成效显著,市场逐渐恢复,其基本面大为改善。目前,国内居民消费已从基本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阶段。随着国内消费升级,高端消费人群增多,“少喝酒喝好酒”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新的饮酒理念,使得高端酒市场处于扩容状态,市场需求回暖,高端酒销售情况改善消费场景转化,大众消费越来越受重视。中国酒类市场正经历着从商务需求向自我享受及休闲社交的需求转换,酒将从政商社交逐步过渡到休闲社交、自我享受和娱乐,酒文化将从商务场合挪向一般的大众餐桌,酒类消费的大众化趋势愈加明显。注重高端向以高中低端兼顾的产品结构转变、从注重追求外观包装向注重产品质量健康为主的功能定位转变、从注重公务和商务消费向以大众消费为主的市场定位转变、从注重追求高价格高利润向合理价值价格回归的发展理念转变。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个性化消费的流行,定制酒逐渐被大众市场认知并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潜力消费大市场时,厂家面临的将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新增量消费市场。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和工具,定制酒有可能成为酒行业新的蓝海。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行业与消费市场的对接,解决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问题,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和体验。国内酒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依旧不高,依然没有突破华人圈,未能实现真正的“走出去”。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逐步增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出台,国内酒企越来越重视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一是价格合理化。在中国酒业发展的调整期,市场的作用得以极大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消费终端价格已经趋于合理回归,为酒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健康发展机遇。在行业深度调整期,过去传统的利益分配体系正在改变。各大酒厂都在调整自己的经销网络,如利用电商渠道,或者减少几级代理,从厂家直接面对消费者,节约渠道推广成本。时下中国酒类产品的总体消费增量不是十分明朗,已不会再出现过去的高速、高利润增长现象。首先,随着国内消费的成熟、理性,加之有更多选择机会,追求合理的性价比已成为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共同理念。在同等品质下,即使没有政策的强力介入,靠炒作而抬高身价的酒终将被市场抛弃。其次,随着渠道的扁平化,酒类销售的价格日趋合理化,基本能做到随行就市,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使价格的升降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并日益理性化。

二是消费多元化。随着人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消费者的价值追求多元化特点日益突显,消费观念日益成熟,对品质、品位与个性的追求越发强烈。当前,酒业调整的主题是回归消费者。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与消费者深度互动,以体验营销的形式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服务、标准、品质等各方面都要努力提升。国家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大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的力度,并且做出以适应国内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供给升级带动消费升级。中国酒业协会定制酒联盟的成立是基于酒类消费升级,个性化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带领行业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和“以市场为中心”。

三是营销零售化。在当前形势下,营销环境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表面看起来所有营销手段的作用都在减弱,而实际上,这却是企业产品同质化以及营销同质化引起的结果。中国酒类企业目前缺少的主要不光是营销操作技术,更缺少改变企业新产品研发模式的技术,以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营销接口的衔接问题。只有重塑“末端营销”的价值,才有望实现新形势下的复苏回暖。

酒类营销由“总经销+分销”向“连锁经营+互联网”的转变,本质上是流通向零售的转变,是向消费者更近了一步,成为2016年最为抢眼的亮点,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势头强劲。新的酒类营销模式初期由于没有核心品牌主流产品,为尽快成为市场新宠,以高关注度的产品低价博取眼球,一度扮演了市场搅局者。但其以性价比优势为基础,可体验、便捷服务优势赢得了许多消费者青睐。随着商业模式优化为“厂家直采+连锁或B2C零售+e”,如今逐渐被主流品牌接受。同时名特总经销产品也正在成为其利润支撑。传统酒类经销商也顺势而为,开创了“总经销+分销+e”模式,同样成绩斐然,互联网成为其驱动力。新酒商与传统酒商的商业模式交融、角力会持续下去。连锁店连锁规模与联盟商加盟数量成为焦点之一。酒类流通变革能量持续聚集之中。

3 中国酒业发展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国酒业每经历一次调整,都将促使产业思变,转型,创新,开创出产业新格局。2013年产业进入低谷,深度调整之后,中国酿酒产业已经发生变化,触底则稳健,深思而聪慧,千虑得良策,行实则效高。匠心文化必将深入产业根基;共享理念,开启高速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产业变革,产业新格局正在孕育之中。

3.1 开创国际化蓝海

以白酒、黄酒为代表的中国酒类产业发展应以扩大内需向开拓国际市场转变,随着中国智造影响世界,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华酒文化。中国是世界酒生产大国、酒消费大国、酒文化大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蒸馏酒生产国,年平均产量占世界蒸馏酒总产量的30%左右,消费量约占世界蒸馏酒总销量的28.5%。以全球视野横向比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的却是欧洲烈性酒,英国威士忌在国际酒类贸易中占有率最高,达到30.25%;法国白兰地位列第二,占有率在11.5%~13%之间;瑞典伏特加排名第三,约为4%,而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占有率只有0.76%。洋酒到中国很快随着酒吧、夜场洋酒文化被洋为中用,创造了洋酒的中国饮法,甚至在一些地区进入了中国酒的主渠道餐饮。中国白酒随着中国人的脚步遍及全球,中国白酒、黄酒的身影也遍及全球,但在洋人世界消费白酒、黄酒的仍然是中国人。我们的白酒、黄酒没有实现中为洋用。中国白酒、黄酒的餐酒搭配,分享快乐,传达情感,场景、仪式等厚重的文化体系不够凝练,没有准备好如何给洋人讲中国酒的故事。

国产酒应该处理好引导与迎合的关系,注重引导,适度迎合。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即应以主流社会认知为目标,而不应限于一种文化和社会层次的范围之内。让国际社会熟悉中国,了解中国酒,接受中国的酒文化,是我们走向国际的重要支撑。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推动集体“出海”。协会今年力争将饮料酒分类标准与白酒溯源标准修订与制定完成,完成中国侍酒师职业标准、培训体系的打造。通过标准体系的表达,通过文化体系的建设表达,通过创新生活的表达,为国产酒的国际化奠定技术基础、文化基础、消费基础。

3.2 开创消费新文化

创新酒类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产业最重要的课题,消费群体的巩固,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培育,走向国际的需要,健康、快乐的消费文化系统建立并发扬光大对酒类产业未来影响深远。

洋酒的品质消费、艺术消费、休闲消费、情趣消费精彩纷呈。葡萄酒的生态消费、个性消费、生活健康消费通过洋人培训中国人之后,中国人在中国把葡萄酒宣传成了健康酒。葡萄酒劝人少喝,懂欣赏,讲故事,讲餐配,讲方式,讲场景,所以葡萄酒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健康理念,品质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喝酒,也就是说中国酒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应该是“分享”和“表达”。欢聚一堂就是为了分享,分享喜悦,分享快乐,分享感悟。举杯就是为了表达,表达感恩、感谢,表达亲情、友情,表达美好愿望。这就是中国白酒的核心消费文化。

中国酒业协会近年来致力打造中国白酒消费新文化,构建产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成立酒与社会责任促进联盟带领产业践行社会责任,强化产业自律。连续两年分别以“理性文明,拒绝酒驾;关爱成长,非成勿饮”为主题,每年10月份第三个周末在全国开展理性饮酒宣传周活动,活动波及全国400多个城市,万家酒类消费场所,北京为活动主会场,同时由我们的主席单位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重庆、合肥等设立分会场,大力宣传理性饮酒。收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去年理性饮酒宣传周首次发布了理性饮酒指数报告和理性饮酒微电影。得到了卫计委、工信部、商务部、食药总局等部委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媒体的高度赞誉。今年的理性饮酒宣传周的主题已经确定,那就是“适量饮酒,快乐生活”。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适量饮酒研究报告,理性饮酒指数,适量饮酒社会调查,微电影,公益广告等丰富内容。同时号召全产业承诺负责任宣传公约,理性宣传。向伪文化宣战,树立产业社会美好形象。

我们要有壮士断腕之勇,敢于向低俗、伪劣的不健康酒文化宣战。汲取丰富的中国酒文化营养,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开创消费新文化。将“舒心的酒千杯不醉”,改为“知心的话万言不醉”,为分享喜悦、分享快乐而相聚,为表达感恩、感谢,亲情、友情而举杯。相聚是为了分享,喝多喝少不重要。举杯是为了表达,干不干杯不重要。频频举杯不追求频频干杯,频频表达不求醉,为情怀,为感悟,为感情表达干杯。

3.3 深化和完善营销新模式

酒是满足人们精神、物质需求的特殊食品,消费者对酒都有哪些具体需求:品牌、文化、体验、个性、便利。品牌可以满足消费者面子和品质的需求;文化可以满足消费者历史价值、精神认同需求;体验可以满足消费者产品真实、可信的需求;个性可以满足消费者口味嗜好,酒庄稀缺,大师稀有,定制附加的增值需求;互联网可以满足消费者价格、便捷、信息交流方便服务需求。

无论什么商业模式,能够满足以上消费需求累加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要么能提高产业链效率以降低消费者(金钱、时间、机会等)成本,要么能提供消费者需要和认同的服务。可想而知,一个酒商,一家酒企无法满足所有消费需求,因此,酒企与酒商,酒商与酒商联盟叠加,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将是酒类未来的真正生态化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互联网+名优品牌+全景体验+创意定制+传播吸粉+物联网”。互联网就是建立供给信息沟通,服务指令、订单、结算等便捷、价优、高效服务。名优品牌就是名酒及名酒副牌系列产品,特色产品,地方名牌的品牌运营。全景体验就是集门店体验,品鉴体验,酒庄体验,旅游体验,收藏体验等等。创意定制,就是满足个性化需求,产品品质,包装设计等出自大师创意等附加服务。传播吸粉就是品牌文化、知识传播为核心具备高效品牌传播能力,具有强烈吸粉能力,就是大量吸引粉丝,培养忠实消费群体。物联网就是将生产所需、市场所需、服务所需以及所有供给资源,整合、优化、降低成本,高效、便捷完成全程物流服务。

酒商联盟是新的酒类营销、新的商业模式,预示着酒类产品立体营销时代的来临。这种创新商业模式或暂称之为“酒巷模式”。原来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有好酒,消费者会闻香而来,踏香而至。现在是把酒巷子送到消费者面前,为消费者提供酒巷子,酒类消费所有需求在酒巷子可以找到,满足消费者对酒类产品的全景需要。“酒巷商业模式”就是将原来线性销售变为立体销售,将原来提供酒类产品服务,到提供酒巷子服务,满足消费者立体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全景服务。

深度调整产业转型,我们的许多企业纷纷选择品牌瘦身,品牌聚焦,打造大单品、爆品,提升效益。如何选择好的商业模式实现这一目标。酒商联盟“酒巷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商业模式之一,全产业应予高度关注。智者先行,酒商与酒企,酒商与酒商的联盟合作呼之欲出,充满期待。

3.4 开创智能新酿造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以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中国“智造”水平,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对于中国酒业而言,开创智能新酿造,就是要在认可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以新的科技理念指导生产,推动酿酒行业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中国酒业走上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道路。

酿酒智能装备是顺应传统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将传感器及智能决策软件等与酿酒装备集成,在酿酒过程中实现自动感知、分析、智能控制等,使酿酒过程运行更加流畅、管理更有效率。高品质的酿酒装备能够助力酿酒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实现柔性生产。

传统的酿酒生产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而且酿酒工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简单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另外传统酿酒操作属于经验型,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酿造的酒品是不同的,酒的风味品质并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在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加快调整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是标本兼治之良策。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工业机器人最引人瞩目。从较成熟的卸垛、码垛机器人在啤酒企业投入使用,到现在白酒上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机器人不仅能够替代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解除劳动力短缺的尴尬,而且能进行更精准的操作,保证了规模产品的质量稳定。在整个过程中的数据,源源不断传送至云服务器中形成工艺大数据,机器人通过云计算建立这些工艺数据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工艺参数,从而实现经验积累。

可以预见,酿造装备的智能化能给酿酒产业带来的具体进步:(1)实现白酒、黄酒等班组生产向模块化、规模化生产转变,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艺水平;(2)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监控更及时,大数据助力酒品质提升,生产过程实现清洁生产,更能确保酒品安全;(3)实现智能化控制,生产过程可视化,管理更加高效,管控一体化保证产品品质更加稳定;(4)酿造现场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由经验劳动者向智慧技术型转变,为工艺创新、技术改造储备优秀人才;(5)实现正向或逆向的可追溯,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及产品生产、销售、消费的环节,产品可防伪、保证品质安全;(6)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高效制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产品,提高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比如“中国白酒158计划”“169计划”中的企业着力把握“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带来的机遇,打造机械化、信息化“双引擎”:通过机械化,促进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转型,形成了酿酒的规模化、集约化;通过信息化,提高了酿酒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提升了酿酒生产的效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产品质量。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尤其是装甑机器人的正式启用,实现了酿酒全程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传统酿酒产业由机械化向智能化飞跃开创了新路径,对推进我国白酒产业的技术进步、产业革新,尤其是提升酿酒装备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堪称中国白酒酿造史上新的里程碑。

虽然已经有部分优秀企业在智能装备研发方面成为先行者,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酿酒装备制造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距离全行业进入智能化阶段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行业分散、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总之,在“智能制造”的风口上,酿酒装备制造企业应抓住“中国智造2025”的重大机遇,开发标准化、专业化、高端化的酿酒先进装备研发,推动酿酒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

第二部分:2016年中国酒业协会重点工作总结

1 发布《中国酒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2016年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期间,协会发布《中国酒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意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稳增长的基本思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创新驱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研究,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保障酿酒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意见》提出5项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共赢。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平衡。坚持绿色发展,改善自然生态文明。坚持开放发展,参与国际酒业竞争。坚持共享发展,促进酒与社会和谐。《意见》从“稳中求进,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文化先行,倡导理性饮酒提升公信度”“转型升级,依靠科技突出创新驱动力”“质量为本,优化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四方面提出了“十三五”的发展方向。

2 2016年“全国酒行业人大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16年3月6日,2016年酒业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各个酒种及与行业相关的十余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协会相关领导层等共40余人参会。会上,代表们围绕白酒产业政策和酒业从量计征税的调整进行了讨论,将通过两会人大代表的提案进行提交。座谈会中人大代表们对协会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认为协会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表者,一直在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懈努力,千方百计地为行业排忧解难,扎扎实实的为企业办大事、办实事。同时,表示协会对当前经济形势和行业面临环境的分析准确、透彻,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希望通过协会强大的凝聚力,提供更多互相交流经验的机会,共谋发展大计。

3“2016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四川泸州盛大举办

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并承办的“2016年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于3月19日至24日在泸州市酒业集中发展区会展中心举行。本届酒博会共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企业参展,各类专业采购商、经销商和品牌运营商近2万人次,境外参展国家和地区的展区面积和企业数量分别比上届酒博会增长近一半。本届引爆酒博会的两大亮点分别是首次引入主宾国理念,历年的融合演绎了中西结合的酒博会魅力;另一个亮点是全面运用“互联网+”模式,共9项网络互动妙趣横生。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酒城论剑·品酒争霸——全国品酒师大赛”“2015年度‘青酌奖’酒类新品TOP10发布盛典”“川南经济区投资贸易推介会”“2016酒博会采购商大会”等配套20余项的活动更是聚焦了行业专业度和影响力。本届酒博会共签约项目266个,签约总额503.7亿元,其中酒类采购项目231个,签约金额126.6亿元。签约项目中,除酒类采购项目外,酒博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5个,总金额377.1亿元。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四川省省长尹力,四川省副省长甘霖,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巡视员陈平,保乐力加亚洲大中华区董事会总经理危永标,欧盟葡萄酒协会秘书长伊格纳西奥·桑切斯·瑞卡特博士,中共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2016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暨国际酒业发展论坛更是突出了“绿色生态、共享未来”的主旨,来自25个国家的100多名国际专家齐聚一堂。

酒博会不仅“办出规模、办出影响、办出效益”,而且实现了促进中国酿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对于提高酒类产品质量,塑造酒业品牌发展,推进酒业发展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提升知名酒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中国酒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4 2016年“全国酒协秘书长座谈会”在贵州仁怀召开

2016年2月27日,2016年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座谈会在贵州仁怀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行业协会主要领导等近40人参会。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在会上详细通报了2015年酿酒行业发展情况和协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各省市酒业协会针对自己2015年的工作和代表们进行沟通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5 中国酒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三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2016年4月13—14日,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大会上讲解了2016年中国酒业发展形势及市场。他提出,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多数企业谋求产业转型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大众消费比重。酒类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即我国城镇居民酒类产品消费量已经达到高点,此后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居民消费量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未来行业整体消费总量将趋于稳定,增速将自然回落。“80后”甚至“90后”已经逐步成为我国酒类消费市场的主力群体:他们更加注重消费的个性化和时尚化,更加注重仪式感和现代感,饮酒观念、场所、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大会上还发布了《中国酒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颁发了2015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第二届中国酒业“仪狄奖”、2016中国酒业“社会责任奖”等奖项。

6 开展第二届中国酒业“仪狄奖”评选

2016年3—4月,协会开展了第二届中国酒业“仪狄奖”评选活动,至申报截止日期,共收到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酒业(酿酒)协会审查并推荐的64家企业申报的集体奖54项,个人奖35项。经协会各分支机构初审后,于2016年4月1日组织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酒业“仪狄奖”评审会。经评审领导小组专家评审、中国酒业协会审定,评选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为第二届中国酒业“仪狄奖”(集体奖)经济效益奖;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为(集体奖)科技创新奖;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为(集体奖)环境友好奖;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集体奖)企业腾飞奖;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刘中国等17人为第二届中国酒业“仪狄奖”(个人奖)卓越成就奖。

7 成立中国酒业协会定制酒联盟

为建立白酒产业新生态,树立品质诚实、服务诚心、产业诚信的经营理念,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宗旨,推动酒类供应链优化改革,推动行业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柔性定制供应链系统建设,同时,向社会传播定制文化理念,提高定制酒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定制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6年6月29日,协会成立中国酒业协会定制酒联盟。

定制酒的发展经历了大客户产品开发,团购,封藏,题材开发等多种形式。现在呼唤新的定制时代来临,定制酒的支撑离不开两点:一是企业,二是品牌。不知名的企业很难实现定制,不知名的品牌也很难实现定制。定制酒的未来不能仅仅只有这两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还需要很多点。现在一定是定制升级的时代。消费者需求很多,可否满足,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服务,是我们必须思考并且要实现的目标。2017年酒博会期间,中国酒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发“2017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特许产品,面向协会千余名会员、全国各地经销商和数十万参观展会的观众进行展示和销售。

8 开展2015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

在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期间,2015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经评审委员会专业组评审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审议、奖励委员会审定、评选结果网上公示,评选出2015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28项。其中,对“传统白酒中添加外源食用酒精的鉴别技术”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微分子酒的研制与开发”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红曲黄酒生产的专利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现代生物技术提高传统大曲特殊功能的研究与应用”等4个项目被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啤酒风味及风味稳定性控制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等7个项目被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凤香型西凤酒特征风味物质研究”等14个项目被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时,授予《酒庄酒对中国白酒发展的启发》等32篇文章“2015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奖”。

9 2016年“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在全国展开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革,践行社会责任,保障酒类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国酒业协会在2015年7月11号正式成立了酒与社会责任促进联盟(China SAO)。2016年10月21日至28日,以“关爱成长、非成勿饮”为主题的2016年“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历时8天。期间共有426个县级以上城市举办宣传活动,上百个酒类企业、经销商和地方协会的上万名企业员工和志愿者参与,11640家门店参与“万店承诺不向未成年人售酒”活动。在10月21日的北京主会场,首次发布预防未成年人饮酒微电影《非“成”勿饮》,发布与百威英博合作的《理性饮酒指数报告》。联盟还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在学校开展“未成年不饮酒”的教育宣传活动,上百家媒体和20多个大型自媒体公众号参与报道,线上线下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化,覆盖数千万消费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10 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Siprem西博梅杯’第三届全国葡萄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宁夏银川举行

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和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办,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Siprem西博梅杯’第三届全国葡萄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于11月17—18日在银川成功举办。来自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的闫浩获得第一名,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商华获得第二名,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杨学威获得第三名。根据考试成绩,大赛组委会将为决赛第一名选手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决赛前三名选手申报“全国技术能手”。

“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Siprem西博梅杯’第三届全国葡萄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根据葡萄酒行业的实际状况,按照各地区葡萄酒实际产量、消费量在全国所占比重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状况,初赛分赛区进行,共有宁夏、河北、山东、新疆、甘肃、广东、湖南、上海、东北、华中、华南等13个赛区。自2016年5月起,各赛区酒协、人社部门和产业工会陆续组织初赛,共有80多名选手进入本次全国总决赛。

“Siprem西博梅杯”大赛拥有着高专业性和行业认可度。主办方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为带动整个葡萄酒行业品酒从业人员钻研技术业务,立志岗位成才,进一步推动葡萄酒行业建立和完善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对促进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第三部分: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重点工作

1.酒类产业政策研究(白酒限制性产业政策不利于行业优化,从量征税问题,葡萄酒产业政策);

2.成立中国白酒文化国际推广委员会;

3.酒类系列标准制(修)订工作;

4.全国啤酒品酒职业技能大赛;

5.成立中国酒业协会乐啤联盟;

6.葡萄酒酒庄标识认定、产区规划;

7.中国酒业协会白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度工作;

8.中国酒业协会白酒酒庄联盟年度工作;

9.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年度工作;

10.中国酒业协会定制酒联盟工作;

11.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委员会年度工作;

12.中国酒业协会市场委员会年度工作;

13.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促进联盟年度工作;

14.成立中国酒业协会战略发展研究院;

15.“中国白酒158计划”结题工作;

16.中国酒业协会职业技能标准、教材修订;

17.成立中国酒业协会“秦含章基金”委员会;

18.成立中国酒业协会鸡尾酒委员会;

19.成立中国酒业协会侍酒师委员会;

20.成立中国酒业协会料酒专业委员会;

21.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白酒品评技能大赛;

22.办好《中外酒业》杂志;

23.举办2017上海国际酒节。

Working Report of the 5th Expanding Meeting of the 5th Council of China Alcoholic Drinks Association

WANG Yancai
(ChinaAlcoholic DrinksAssociation,Beijing 100831,China)

The working report included three parts.Part one was th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alcoholic drinks industry in China in 2016 and the economic status of alcoholic drinks industry in 2016 was summed up as follows:there were 2742 alcoholic drinks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2016;the total yield reached up to 72.263 million kiloliters,increasing by 0.75%.The yield of alcoholic beverages was 62.742 million kiloliters,increasing by 0.81%,and the yield of alcohol was 9.521 million kiloliters,increasing by 0.41%.The sales revenue of alcoholic products reached up to 978.063 billion CNY,increasing by 6.27%,and the profits reached up to 109.447 billion CNY,increasing by 7.22%.Part two was the summary of important works of China Alcoholic Drinks Association in 2016,including ten aspects.And part three was the arrangement of 2017 annual work,including 23 important works.(Trans. by YUE Yang)

working report;China Alcoholic Drinks Association;economic operation

TS26-1

D

1001-9286(2017)05-0017-14

10.13746/j.njkj.2017106

2017-04-25

王延才,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兼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理事长,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酒类酒业协会
丹麦去年酒类销量增长近8%
迁安市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
山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
双沟酒业
山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山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
金沙酒业2020年前4月销售7.15亿元
金种子酒业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