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游戏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2017-06-05 10:34汪俊言
成才之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游戏法审美能力小学美术

汪俊言

摘 要: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一代新人。文章阐述了游戏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和依靠游戏进行美术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指出游戏法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游戏法;认识美;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42-01

儿童认识世界有着他们独特的角度,不同于成人。在真、善、美的认识中,儿童往往依靠直觉来感受物的“形象”(美),以“乘兴而作”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体验,展现事物的美。而这种“乘兴而作”之美的表现则多数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实现的。

一、游戏与艺术创造

(1)学生的绘画表现是一种艺术创造。学生们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和游戏时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首先,像艺术一样,游戏也是客观→主观→客观的过程。以骑马游戏为例,学生们将客观存在的人或物(扫帚)通过主观的意象加工,将其所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了一个具体的情境,继而出现了孩子自娱自乐的骑马情境。艺术的创造如出一辙。比如说,在表现太阳的过程中将太阳这一客观形象加以主观创造,最后表现出一个具体的红色、绿色或条状光线,或花瓣状光线,客观存在于学生绘画作品中。其次,像艺术一样,游戏是一种“乘兴而作”的活动。学生在游戏或艺术创造的时候,完全是以一种“乘兴而作”的心态来展开的。学生在骑马的过程中,完全沉浸在他自己构建的有趣情境中,心中只有美的体验,丝毫不注意他骑的不是马而是扫帚。同样,在学生绘画表达情感时也是如此。他们“想当然”地让地球有眼睛、让森林有手足、让自己有翅膀,而对于地球是否有眼睛、森林有没有手足、人会不会有翅膀却毫不在意。

(2)像游戏一样,学生的艺术创造很少受到经验和理智的束缚。学生的经验会对艺术创造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是建立在成人对艺术创造的理解上的。人有手足,树木却无;鸟有翅膀,人却没有;光线是用色彩的相互融合整体烘托的;看到瓜便想到吃。可是,这些经验和理智的态度(求真)对于孩子来说却并不重要,他们将经验和理智所形成的阻力“超导”了,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们就能在弹指之间将这种触动渲染得五光十色。

二、依靠游戏进行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依靠游戏进行美術教学的原则。首先,要转变角色,尊重教学主体。传统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学生长期被动学习,主动性不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充当合作者、协助者与鼓励者,全方位解放学生心灵,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翅膀,充分展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其次,乘兴而作,教学设计游戏化。美术教学要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同样,教学设计决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能够深深体会到,按教材或预定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时,往往是在“排练”一个节目,而并不是上一堂课。再次,教学评价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远胜过师生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的方式常常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因而,教师在把握教学评价的前提下,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感受。现在的孩子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生活中的许多新事物对他们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美术课堂同样也要吸收这些事物积极的一面,为课堂增光添彩。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形式多样的、富有童趣的评价卡,更能调动学生的游戏天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依靠游戏进行美术教学的方法。首先,以游戏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和大自然交朋友,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发挥学生们天真无邪的想象,培养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太阳公公起床了,他从厚厚的白云棉被中探出脑袋……”“风伯伯真调皮,吹得小吊兰一个劲儿荡秋千。”学生们经过这样的内心体验,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是充满灵性、丰富多彩的。其次,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把学生从现实和理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生钟情于“唯美”,绘画的意图并不着眼于画得与真实的一模一样。所以,学生的画法与技巧和现实中的原型并没有太大关系,教师也没有必要过早、过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技法知识和“求真”态度。在学生们心理发育可接受的范围内,教师通过引导把必要的知识渗透给他们,培养学生们对美的感受能力,让美的感受自然凝结于学生的艺术创作中即可。小学绘画中常有被成人所指责的“错误”,这应该被理解为是学生合法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对学生的绘画辅导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学生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求真”“为善”“赏美”的认识态度中,孩童有着区别于成人的显著特点,他们将“赏美”放在首要位置。而学生“想当然”“乘兴而作”的特有表达方式,决定了游戏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孩子特有的心理特质,深入反思教育理念、探索教学方法,让孩子真正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胡菊慧.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2]马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猜你喜欢
游戏法审美能力小学美术
寓教于乐
合理运用游戏法与小学羽毛球教学效果的关系分析
高职院校足球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