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唯佳

2017-06-05 15:09吴唯佳
世界建筑 2017年5期
关键词:特大城市宜居城乡规划

吴唯佳

WU Weijia

1955年出生

1978年入学天津大学建筑系(学士、硕士)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6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银奖

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

2005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天大是我专业启蒙的母校。记忆中有关母校挥之不去的事情,真的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刚进校的下马威。那年除了上一届的77级同学外,还有未毕业的工农兵学员。记得在食堂为了一些小事,有同学与工农兵学员打了起来。童鹤龄老师在班里讲台上大发雷霆,一顿痛批,说别觉得你们高考上了大学有什么了不起,天大能干的人多了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么多年来,那天的情景会不时映现在眼前。不能松懈,摆正自己的位置,既是敲打自己的警钟,也是努力进步的动力,哪怕这种进步只是微小的一丁一点。

一直回念陪伴7年求学时光的天大老师们,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感激天大给予我学习、研究、工作的宽容氛围。想念规划教研组的老师们,也深深怀念导师沈玉麟先生。祝天大建筑系老师一切都好。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挑战

还是用我在2016年底“人居环境的优化提质问题”一文中的一段,谈一下认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1%。根据工程院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预计2033年城镇化率将为65%,城市人口达到9.75亿。今后一个时期,按照李克强总理要求,我国需要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亦即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然而,与历史上的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也面临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城市病”问题。总体人居环境质量并未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同步得到提高,面临优化提质的迫切要求,主要表现在:

(1)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过大,城市的资源、环境负荷触及了天花板。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严重等问题。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触及了行政区内生态红线区的底线,顶到了土地开发强度极限的所谓天花板。

(2)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规模有限,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与超大、特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益不高,地方积极性不强,建设水平相对落后。

(3)农村人居环境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近几十年来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村庄空心化日趋严重;乡村工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了乡村居住生活的用地需求,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不断增长,空间布局趋于分散和破碎,乡村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差。

(4)超大、特大城市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越来越高。由于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超大、特大城市的经济规模一般巨大,拥有的经济比较优势,不仅限于发达地区,也在欠发达地区。拥有比较优势的超大、特大,一旦遭受自然灾害,产生的损失更加巨大。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超大、特大城市遭受的地质灾害、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风险越来越大。

(5)开发西部、拓展国家的宜居地域空间。我国适合人居的地域空间总体有限,胡汉庸线以东地区不足国土的46%,居住人口达94%。根据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的研究,我国适合人居的国土面积不超过200万km2,与欧盟28国接近,人口接近他们的3倍。为了开发西部,拓展国家人居空间,需要发展适合高寒高纬度、高温高湿、干旱缺水地区的宜居城市,通过发展低成本、宜居、可持续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基础设施,塑造相对宜居的城市小环境。

总体说来,发展绿色、可持续、宜居的城乡建设、规划与管理手段,因地制宜的对人居环境进行优化提质,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城乡和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要因地制宜发展学科特色

相对于我们在校的时候,随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的知识体系日益丰富,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日趋完善。但是,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特点不同,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也不同。城乡规划的学科建设,除了要发展规范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般性理论外,更要发展适合不同地域、解决不同地方实践问题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要注重更广阔领域教学体系的探索,以适合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从国家到地方不同的层次需求。简而言之,可以肯定中国城乡规划建设的中国模式,探索的不只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范式,更是不同地域因地制宜的整体集合。

1《“北京2049”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12)2《空间规划》(2017,合著)3 苏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2)4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空间发展战略构想(2014)

猜你喜欢
特大城市宜居城乡规划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跻身特大城市,郑州跨河发展大郑北箭在弦上
北京的特大城市巨灾情景构建
宜居大化
资源紧约束下特大城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思考
宜居星球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