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评价分析

2017-06-05 14:57鲍耀平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湖北孝感432000
当代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尿毒症诱导血液

鲍耀平(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评价分析

鲍耀平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湖北 孝感 432000)

目的 探究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8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常规组患者41例,采取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41例,采取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63%,常规组发生率为34.1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尿毒症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采纳。

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

对尿毒症患者来说,尿毒症为多种肾功能损伤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血液透析方案实现临床治疗,其中血液透析诱导期即为血液透析初期,需要2~3周时间使得患者尿毒症状态逐渐过渡至平稳的状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群发生尿毒症的概率逐渐增高,考虑到老年人群常常合并有多种疾病,将使得老年患者的耐受性有所降低,并伴有多种临床并发症[1]。一旦在疾病透析阶段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将加重患者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此,在此期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研究显示,对老年尿毒症患者来说,进行血液透析期间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的下降,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此,本次研究将82例尿毒症患者纳入实验研究,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均符合尿毒症疾病的判定标准。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同其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研究。

依照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41例。常规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1.23±3.06)岁;16例为原发性高血压肾病,10例为慢性肾炎,10例为糖尿病肾病,5例为多囊肾。实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71.46±3.13)岁;17例为原发性高血压肾病,11例为慢性肾炎,9例为糖尿病肾病,4例为多囊肾。将两组尿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可进行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经伦理认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给予碳酸氢钠作为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并给予颈内静脉置管或者股静脉置管方案,初期血流量控制在每分钟160 mL左右,并逐渐提高至每分钟220 mL左右,在此期间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等。

1.2.2 实验组 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诱导透析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告知患者与家属相关的健康知识、注意事项,依据透析前患者的实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透析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记录,做好心电监护、床边监护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便于及时进行处理;透析后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利于疾病的改善,对患者呼吸、脉搏等进行严密的观察,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老年尿毒症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均记录至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老年尿毒症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近些年来该类疾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伴有多种合并症,导致出现许多死亡病例。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患者主要采取透析治疗方案,但由于老年患者初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出现不耐受情况的概率较高,且许多老年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导致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让该类疾病患者安全度过诱导期成为了临床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相关护理内容归纳如下。

3.1 诱导透析前 全面了解并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包括体征、原发疾病、现有病史、有无出血征兆等,同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血液透析时的注意事项等,同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的基本情况,缓解患者陌生与恐惧感等。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为低下,由此会出现恐惧、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导致患者依从性明显降低,为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鼓励,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2]。

3.2 诱导透析中 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血液透析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可进行心电监护、床边监护等,一旦出现不良情况便于及时对症处理;由于该类疾病患者血管较脆弱,因此,应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并选择合适的位置置管;逐渐增加血液透析血流量,初次透析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并逐渐增加至透析4小时;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每天应透析1次,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并保持10~14天的诱导期[3];进行透析时可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防止患者将尿素氮与肌酐过快清除,出现机体失衡情况,引发恶心、呕吐等。

3.3 诱导透析后 许多患者初次透析后心理波动较大,不愿再次进行血液透析。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初次接受血液透析后会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增加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信心与勇气;若患者静脉置管后应给予纱布进行包扎固定,以防出现感染情况,透析结束后起身应缓慢,以防出现体位低血压情况[6;血液透析后及时对患者呼吸、脉搏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以防出现失衡综合征;透析时告知患者注意日常饮食,每天摄入蛋白量控制在0.5~1.0g/kg之间,并逐渐增加至每天1.2~1.5g/kg,控制每天盐分的摄入,保持低盐饮食,每天少饮水,摄取充足的热量与维生素等。

因此,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对老年尿毒症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推广使用。

[1] 莫国华,韦丽玲,李家莲,等.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42-43.

[2] 陈连景.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30):6359-6359.

[3] 周爱侠.对行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69-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80

猜你喜欢
尿毒症诱导血液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多彩血液大揭秘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人物
神奇血液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