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对医护的影响

2017-06-05 14:57尹卉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吉安343000
当代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康复急性

尹卉(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吉安 343000)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对医护的影响

尹卉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择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8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49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两组护理评价指标数据,与参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化护患关系,临床普及意义显著。

早期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医护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存在突然中断,或是减少的情况,导致相应心肌部位出现持久性严重急性缺血损伤,甚至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性危重疾病,急性期患者具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溶栓技术日益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不过,该术式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非常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本研究为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对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于2012年1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8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每组49例。参照组,女23例,男26例,年龄40~76岁,平均(55.4±7.5)岁;病程1~17 h,平均(7.4±2.6)h。9例心肌梗死位于前侧与内膜下,16例位于前间壁,24例位于前、下、后壁。干预组,女20例,男29例,年龄41~78岁,平均为(55.9±7.1)岁;病程2~16 h,平均(7.6±2.2)h。10例心肌梗死位于前侧与内膜下,14例位于前间壁,25例位于前、下、后壁。对两组患者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病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且不存在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其它心外疾病等严重性并发症,可以施以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分布平衡,即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行溶栓治疗:取尿激酶300万U以及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混匀,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前2/3的药量,注射时间为10 min,总药量的注射时长约为30 min;注射完成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以30 min为间隔,进行复查,共计复查4次[4]。参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早期康复护理,例如,康复锻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详情见讨论。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医护水平、医护态度、心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工作4个方面,共分有3个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总人数×100%。生活质量评分参考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主要包括6方面因素:病情、体力、工作状况、医疗状况、一般生活以及社会心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软件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形式将数据录入,组间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用“%”形式录入,组间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组患者在病情、体力、工作状况、医疗状况、一般生活以及社会心理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生活质量评分病情体力工作状况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干预组(n=49) 17.24±3.50 16.45±6.74 6.21±1.19 5.47±0.75 9.75±2.61 9.75±2.61参照组(n=49) 11.71±2.32 10.33±3.51 3.30±1.48 4.26±0.72 6.30±1.69 14.33±2.35 t值9.22 5.64 10.73 8.15 7.77 10.00 P值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96%,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重性心血管疾病,极易损坏患者的心功能,不仅会弱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在病情、体力、工作状况、医疗状况、一般生活以及社会心理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96%,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强化其护理满意度,优化护患关系,与谢咏梅[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次实验过程中,所行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首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例如,活动反应、临床病情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法,并逐渐增加患者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活动量。例如,护理第1天,要求患者绝对卧床;第2天,要求患者主动开展关节运动;第3天,指导患者通过坐位进行日常活动,例如,进食等;随后,逐渐指导患者座椅子进行日常活动、下床踱步、室内活动、病房周边散步、适当进行医疗体操运动等。

其次,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剧烈的疼痛感,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主诉,并对患者所产生的呻吟等行为反应给予安抚。护理人员要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一旦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要及时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加以宽慰,帮助患者有效缓解负性情绪,避免患者心脏负荷过重,增加心肌耗氧量。

再次,对患者行饮食护理:患者如果存在剧烈疼痛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禁食。日常饮食过程中,要叮嘱患者严格遵照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而且所食用的食物应具有脂肪含量低、便于消化以及不易产气等特点。最后,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针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宣教,例如忌劳累过度、情绪波动大、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体温保持稳定、适当运动等。并叮嘱患者食盐摄入量不能超过5g/d[6],且禁烟、酒、咖啡、浓茶等。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联合应用常规护理+早期健康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卜庆锋,刘杰,李法祥,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95-1496.

[2] 张青.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71-73.

[3] 张红岩.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10):2599-2601.

[4] 赵志红,张素巧,白利洁,等.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15):1922-1923.

[5] 谢咏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6(3):341-343.

[6] 唐雪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84-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89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康复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