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17-06-05 14:57高敏孟欣马然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导管室辽宁铁岭112000
当代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冠心病

高敏,孟欣,马然(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导管室,辽宁 铁岭 112000)

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高敏,孟欣,马然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导管室,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研究及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状态。方法 将进行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择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组)39例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组)39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护理后的评估结果,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地提升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奠定了基础。

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介入治疗;服药依从性;护理干预;延伸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已经是近年来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本院自开展此项技术以来,获益的患者达千余例,但近年来,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率,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率逐年上升,而对这些患者病因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患者原因为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另一半的患者为不良生活方式的继续,或自身血小板抵抗等原因。因此,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已经成为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举措。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而患者术后治疗性服药的依从性也是影响其治疗效果及康复速度的重要方面[1],故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月~2015年6月于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择期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抽取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组)39例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2.6±3.2)岁,其中单支病变者19例,双支病变者15例,三支病变者5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23例,大专、本科及以上1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1.3±2.8)岁,其中单支病变者20例,双支病变者16例,三支病变者3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25例,大专、本科及以上14例。两组择期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情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术前进行常规宣教及疑问解答,对患者进行基本生活尤其是睡眠质量的干预,另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及其他对症护理。观察组主要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进行干预[2],与医师进行全面细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疾病及治疗等多方面的细致情况,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现存问题及潜在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制定,以循证理念为指导对各项护理措施,包括宣教内容、宣教方式、基础护理、治疗配合方面的护理、心理疏导及其他对症护理进行针对性处理,尤其重点指导术后治疗服药的重要性及服药方法,随访时间及注意事项等,注意将每项措施进行高效、高质及低耗方面的指导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

1.3 评价标准 服药依从性由医师和护理人员的综合评估结果为准,以患者整个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及术后随访3个月对于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术后治疗性服药存在、存在2~3次抵抗情况及存在4次及以上抵抗情况为服药依从性较高、一般及较低。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软件使用SAS6.0,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低、一般和较高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已经是近年来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本院自开展此项技术以来,获益的患者达千余例,但近年来,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率,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率逐年上升,而对这些患者病因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患者原因为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调脂药物,另一半的患者为不良生活方式的继续,或自身血小板抵抗等原因。因此,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已经成为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举措。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率较高,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生活及心理均有较大影响,因此临床对其重视程度较高,相关研究也较多,其中关于患者治疗态度的研究受重视程度不断升高,而此方面的提升幅度也成为评估护理模式有效程度的重要依据。较多研究显示[3-5],此类患者的治疗态度是对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均影响极大的因素,因此对其进行改善的需求程度极高。而与患者治疗态度相关的方面较多,其中患者对于术后治疗性服药依从性是对最终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其受患者知识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及对疾病的认知影响较大,对其具有间接的反应价值,因此对其进行改善的护理需求也较高[6-7]。临床护理路径是近些年来在临床多个科室中均应用较多的一类护理模式,其对于患者的护理问题解决更具科学性及针对性[8-9],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包括病因、病情发展及治疗方案,同时也要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然后形成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护理计划,并与病人详尽的沟通,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转归,主动配合护理,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意识,从而到达预期的护理目标。而且本研究将住院期间的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延伸到院外,延伸护理使病人在术后的治疗期间也能有效地执行医嘱,提高治疗服药的依从性,有效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10]。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比较

本文中我们就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进行探讨,并与常规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患者其术后服药依从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包括病因、病情发展及治疗方案,同时也要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然后形成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护理计划,并与病人详尽的沟通,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转归,主动配合护理,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意识,从而到达预期的护理目标。表现为护理后1周、出院后随访3个月其术后治疗性服药依从性的改善幅度更大,分析原因,与临床护理路径更为有效地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且细致的评估有关,而这对护理问题的有效更具针对性及科学性,解决效果也更为突出[11],因此护理应用价值即得以突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地提升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1] 邵秋丽.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J].交通医学,2015,29(4):418-419.

[2] 梁琬屏,杨柳枝,苏小妹,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 (15):100-101.

[3] 张银环,张金环.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11-12.

[4] 张璐,梁爽,马天虹,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118-119.

[5] 刘佩.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48-250.

[6] 田萍,李星梅,杨金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1,25(12):3355-3357.

[7] 郑敬敏.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5):160.

[8] 尚秀云,李静,王宜花,等.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13-114.

[9] 刘敏.情景式术前指导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和自我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31-32.

[10]刘晓霞,夏明,艾娟,探讨延伸护理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J].当代医学,2016.3(9):108-109.

[11]郝光红.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96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冠心病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警惕冠心病
服药先分阴阳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