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6-05 08:43杨璐璐王磊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杨璐璐++王磊

摘要: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顺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平台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的挑战。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整合课堂教学与校园媒体资源,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宣教与引导并重,把握思想舆论的“高地”;提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品质,增加传播效力;建设专业化运营团队,发挥高校官微平台的优势;重视数据驱动,提高宣传舆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2007606

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把微信作为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通信工具已成为普遍趋势。华中科技大学在2012年首次推出国内高校官方微信后,其他高校也陆续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据“掌上大学”官方统计,从2012年至2015年,高校微信平台从175个增加到15 056个,覆盖大学生人数从 7 万余人激增至 1 749 万余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迅速成为高校宣传教育的主流媒体之一[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从功能的角度主要分为综合服务类和校園资讯类;其运营主体包括校级和院系级的宣传部门和团委学生会等组织,也有在团委指导下由学生社团自主运营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一所大学传递信息、凝聚情感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既体现在一系列课程上,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正确价值观、意识形态宣讲和传播中[2]。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推进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开始向网络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从传统课堂走向“新课堂”。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使用率最高的新媒体和网络化工具,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媒介和“新课堂”。而学界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较少,要么单一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么只关注高校官微,缺乏将二者契合、有针对性的微观分析。因此,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在深入分析高校官微和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性的基础上,发现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用价值和建设重点,进而更好地利用高校官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3]。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绝大部分高校都把微信公众号定位于资讯类平台,承担宣传教育的职能。甘月童对全国39所“985工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研究后发现,有37所高校选择了订阅号作为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类似报纸杂志,偏向于为用户传达资讯[4]。高校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以先进事迹介绍、学校宣传、活动介绍、事件通知等与学校学生紧密相关的内容为主;推送内容的表达形式以图文消息为主,内容生动,易于接受。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传播优势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平台之一,实现了思想政治内容从单一性、周期性表达到语音、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多媒体、日常化表达的转变。

以北京大学为例,官方微信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微信平台主要是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和团委学生会微信平台。校级微信公众平台 “北京大学”创始于2013年,定位为“发布北大权威信息,展示北大校园生活,服务广大师生校友”。具体由三个模块构成,即“内容回顾”“微主页”和“更多精彩”,涵盖了学生事迹、名师访谈等内容,并与北京大学官方网站、院系的官方微信平台、职能部门、学生组织(社团)、品牌活动的官方微信平台相衔接,形成完整的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组织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图1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平台组织体系示意图团委学生会微信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北大青年”作为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机关报《北大青年》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每月对各团委微信公众号的推送篇数、推送天数、总阅读量、总用户量、转化率进行统计和排名,以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院系团委在新媒体方面的成绩,发布“文章排行榜”挑选出每个月最具特色的文章推送给读者,以展示各院系微信公众平台的优秀成果。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团委是通过校级团委新媒体对院系团委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和管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冲击

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屏幕”而生的新一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电脑和手机上,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获取知识和资讯。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和精力,成为了学生捕获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的学习生活已不完全依赖传统的定点课堂教学和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正在主动对接各种知识,并且其接受知识的方式是随时随地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呈现移动化、便捷化的特点。传统的定时定点、依靠传统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需求不适应,受到大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因此,必须顺应新媒体应用的网络大潮,抓住学生学习方式网络化、移动化的特征,利用微信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各种新媒体信息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用,并且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王灿发、郭英在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46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学生谈到喜欢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这实质上就是价值观的渗透,而非空洞的说教[5]。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新媒体中具有比较优势endprint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重要的网络新媒体工具,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等校园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从教育效果来说:在深度上,微信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在无处不微信的学习场景展现有关教育内容,获得学生的认同,加深教育效果;在速度上,微信每隔24小时就可推送一次消息,比很多的传统媒体时间都短,素材制作周期也更短;在广度上,微信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借助互联网大规模传播;且微信的分享机制使得传播具有“裂变性”,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进一步扩大了群体覆盖面。从教育成本来说:在生产方面,微信着力做好内容创作即可,团队规模小而精;在发行方面,微信通过互联网渠道免费传播,没有传统印刷、发行、音像制品等发行的物力、人力成本。对于微博、贴吧等新媒体而言,微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优势。比如:相对微博而言,微信使用频次更高、覆盖面更广,更针对于服务本校师生,可良性有序互动,管理者也可在后台筛选现实读者评论。相对贴吧/论坛而言,微信除使用频次更高、覆盖更广外,还可实现人群分组进行精准推送;而贴吧由吧友自主发帖,不易进行论坛秩序管理。相对于QQ群而言,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人数没有上限,可以大范围(100 000+)发布信息,渗透面更广。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顺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

1.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教师、党委宣传部以及团委老师负责组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多数通过团委、党支部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连结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资讯发布平台,师生交流平台以及微课堂学习平台,可以用作思想舆论宣传的“阵地”,包容了思政教师、党委宣传部、团委教师以及学生会、党支部、学生社团的参与,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

表2微信公众平台相对于其他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微博微信使用频次更高、覆盖更广;微信更针对于服务本校师生;微信良性有序互动,可管理者在后台筛选现实读者评论;贴吧/

论坛微信使用频次更高、覆盖更广;贴吧由吧友自主发帖不易进行论坛秩序管理;微信可以实现人群分组进行精准推送;QQ群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人数没有上限;可以大范围(100000+)发布信息,渗透面更广

2.顺应了学生的信息捕获习惯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的注意力在哪儿,思想舆论的指引就在哪儿。当大学生习惯在学习生活中,依赖手机和微信捕获信息、进行交往的时候,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重要的舆论新媒体,理所当然地成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端口。

3.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面,微信具有课堂教育和传统教育媒体之外独特的自身优势。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一次推送中同时展现出来,其丰富灵活新颖的传播形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微信的社交性和分享性可以让话题性的教育内容在社交网络中快速传播,覆盖到更多的受众群体。

4.顺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发展和教育方向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网络化”“常态化”等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兴产物,在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已经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因此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和运用是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将微信公众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舞台”和“新窗口”,积极探索创新的舆论引导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性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6]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价值在于唤醒、激活与弘扬学生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在借助学生力量的同时,让学生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中,成为坚定政治信仰、宣传政治观点、树立道德标杆的发布者和宣教者。例如,北大官方微博与微信运营团队成员均为在校生,在他们日常的精心运营下,官微发布的内容做到了严肃性与活泼性的统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评论”“留言”和“投票”等功能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有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无论是调动学生参与创作还是参与学习讨论,微信公众平台都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媒介。

2.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专题性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大课堂“一刀切”式的大班授课模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无法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也是根据教学大纲既定安排好的,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割裂开来的,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通过微信平台账号注册,将思政教育日常作业任务和中心知识定期通过信息推送发给广大青年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教师进行自由的网络交流。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按人群种类进行分组推送,精准定向到不同需求和特征的群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性。

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便捷性能提高意识形态传播的便利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通过组织课堂学习、党团活动以及出版杂志报刊等方式进行,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施行,并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无论是对于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有些不方便。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无人不微信”时代的产物,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即可随时、随地、随学、随用。官微的注册较实体组织成立的审批要简便,在官方微信账号注册完成以后,微信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够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获得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说拥有很强的操作便捷性。将这一便捷的资讯传播媒介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时事政治新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宣讲活动、思政专家讲座等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传播给学生,这提高了意识形态传播的便利性。endprint

4.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舆论导向能提高思想认识的正确性

引導大学生正确看待评价公共事件、舆情事件,尤其是针对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要让“主旋律”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的“高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之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舆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将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公共事件进行及时、妥当的回应,也是一个官方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利用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舆论导向功能,进而达到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保证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正确性。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新媒体的应用对教育管理者提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要想成为思想舆论的主阵地,其管理者和运营者除了应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一定的新媒体运营能力和创新的编辑能力。同样的教育内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可以借助时事热点和热门话题进行合理包装和引导,甚至可以借助“网络语言”对内容进行编辑和排版。要对微信有熟悉的认知,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7]。这些新的要求对于教育管理者转变新思路、学习新技能提出了挑战。

2.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过载不利于大学生提升思维品质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是碎片化和即时化的,频繁的推送和通俗性解读就像一道道“文化快餐”送到了学生面前,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大学生懒于思考,缺乏深度阅读和思考的锻炼。另外,大量信息推送给学生,会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负担和对关键信息的筛选难度,反而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3.裂变性的传播方式影响对思政教育的直接控制效果

以往的传统思政教育一般在内容和形式的控制上相对直接,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特性,尤其是微信的交互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收者,传播的主体优势丧失。如果缺乏对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监控,一旦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一些带有煽动性质的信息或评论,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舆论漩涡[8]。这很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偏航,使思政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4.过度网络化降低现实环境教育的吸引力

如今,无论是大学的教室、图书馆还是餐厅、运动场,“低头族”身影无处不在,这种对微信的过度投入和沉浸[9]导致了现实环境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是意味着要取代现实环境中的课堂教育等传统手段,而是应该使其相辅相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与创新。诚然,在当下,大学教室中的课堂教育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以严肃性、专业性和学习氛围的优势成为微信公众平台无法代替的理由。因此,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不能过犹不及,应充分统筹考虑网络化新媒体的应用与现实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 四、基于高校维信公众平台应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策略(一)整合课堂教学与校园媒体资源,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种多样,还伴随着名师讲座等活动,因此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利用自己多媒体的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同样,在校园媒体方面,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让传统的宣传栏、校刊、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多媒体联动,与其他网络媒体实现账号互通、统一风格,形成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见图2)。一方面,在内容创作上多开展主创交流,打通不同部门的界限,实现人员交流与轮岗,在热门话题的创作中可以统一风格或思路,形成系列作品在多平台宣传,形成宣传工作的“合力”,不断把握新的舆论中心;另一方面,在媒体宣传上,在内容结尾可以放置各种媒体的关注账号、二维码以及订阅方法等,实现对读者的全方位宣传,增加各类校园媒体的影响力,营造出校园媒体和内容创作“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图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示意图(二)宣教与引导并重,把握思想舆论的“高地”

学生常常使用微信进行社交,主动下载、解读、讨论和传播对社会公众事务的意见和看法,形成一个个舆论热点话题,新媒体已然重构出一个新型舆论场。由此,基于高校微信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官微推送的信息不单单注重宣传政治思想、道德规范,还要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让学生在舆论信息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因此,需要加强舆论引导,让“主旋律”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的“高地”,在把握“主旋律”和创新“新常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打开局面。加强舆论引导,要求高校微信平台保持对新闻事件敏锐的洞察力,对公共事件进行及时、妥当的回应和评论,利用高校的专家资源、团委组织系统,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为大学生做出正确判断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方向引导。而现实的情况是,高校微信平台重宣教轻舆论引导,以学校宣传、活动介绍、事件通知、事迹介绍、名师访谈等宣教类内容为主,缺乏热点评析、学生交流等直接引导舆论风向的内容,而这些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所在。

(三)提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品质,增加传播效力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之所以受到学生广泛自发的关注,根本原因还是其内容和形式受到读者欢迎,这就需要平台运营者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提高创作水平。在内容创作方面,刘际飞、吴惠通过对7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近75%的受访学生在对文章的选择上,受到了标题的影响。可见,一个新颖有趣的标题成为内容创作的第一步。当被问及“对于学校的媒体平台最看重什么功能”时,选择“内容权威,值得信赖”的学生占比50%[1]。可以看出内容权威带来的信任感更可靠,内容权威意味着学校官方对现实的权威解读,意味着对本校读者的个性化“订制”创作。在展现形式方面,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中的文字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生动化的影像形式。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要顺应这一阅读要求,要呈现出多样化的内容表现形式,比如文字描述精辟,巧妙地配以优美、灵动的图片和音频,支持各种影像形式的展现。经过精心的排版和编辑,才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与接纳内容,从而“内化于心”。因此,提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品质,可以为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加意识形态的传播效力。endprint

(四)建设专业化运营团队,发挥高校官微的平台优势

在運营团队人员的来源方面,既要有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的专职老师进行总体管理,扮演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又要广开言路,广纳英才,招聘具有新媒体运营经验的年轻人才加入,还可以吸纳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有关学生,共同构成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团队。在运营团队人员的素质方面,增强青年群体面对纷繁复杂信息的筛选能力,邀请专业人员定期对团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鼓励团队人员走出去进行交流与学习,不断增强对新事物和新现象的解读能力,提高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和转化率。在运营团队人员的激励与管理方面,学校应把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领导干部考察指标,引起各级组织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对于工作突出的团队和人员进行表彰,推选优秀团队参与《中国青年报》等有关行业媒体的评选,不断提高本校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同行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力,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大学的“名片”与“旗帜”,形成“大学引领社会”的新风尚。

(五)重视数据驱动,提高宣传舆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为运营者分析舆情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通过对发布内容和读者反馈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某些学生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动态进行比较,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与管理。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即面向小众、师生互动、师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并自主选择知识内容。因此,利用数据分析而不是凭借经验,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加让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个性化特点。

参考文献:

[1]刘际飞,吴惠.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9699.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3]米华全,古长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276.

[4]甘月童.对“985工程”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研究[J].青年记者,2016(9):4749.

[5]王灿发,郭英.“微舆论”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4042.

[6]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姜励群,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334.

[7]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6365.

[8]郭志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理论视野,2015(1):8486.

[9]王铮,徐志远.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123.

The Researc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s of Universities

YANG Lulu1,WANG Lei2

(1.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2.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universities has bee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platform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are faced meanwhile with challenge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univers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integrat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ampus media resources, help develop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i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 professional operation team, grasp the ideological and public opinion “highland”, pay attention to datadriven,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media and publicity work.

Keywords: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编辑:段明琰)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