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扶贫:啃下硬骨头

2017-06-07 08:21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三变党代会易地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大扶贫:啃下硬骨头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摆脱无奈困境,撕掉贫困标签,贴上靓丽名片,贵州有信心,有底气!

在4月16日开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陈敏尔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的奋斗目标: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过去五年,贵州全省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向贫困发起“总攻”,五年减少贫困人口776.8万人。但仍有372.2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党代会期间,代表们聚焦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发展路径”“脱贫经验”“精准施策”“政策兜底”成为热议话题。

基层改革添活力好经验厚植扶贫底气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陈敏尔在报告中强调,要精准推进产业扶贫,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程。要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总结推广“塘约经验”,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典型,用好经验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4年,六盘水提出并践行的农村“三变”改革,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集聚了群众智慧。

“三变”带来好生活,省党代会代表、盘州市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岩博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从穷到富,得益于资金、产业、劳动力的推动。“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三变’改革经验,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让一个群众在同步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掉队。”

好经验重在推广落实。省党代会代表、六盘水市委书记周荣说:“深化拓展‘三变’改革,特别要注重体制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创新,才能更好推广改革经验。”

“三变”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新路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制度创新。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三变”改革经验。

2014年,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被一场洪水洗劫后更加贫困。痛定思变,村支“两委”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的脱贫攻坚“塘约道路”。

从土地承包到成立“金土地合作社”,从村民到股民,“村社合一、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是塘约村蝶变的关键。

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省党代会代表、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训华表示:“推广运用‘塘约经验’,要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精准选择产业扶贫路径,需要不断总结典型经验,运用正面激励机制,完善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省党代会代表、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李建接受采访时说。

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好路径聚集攻坚人气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要处理好“输血”与“造血”、脱贫与致富等多重关系,关键在于如何精准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等攻坚任务。

易地扶贫搬迁是推进“五个一批”工程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着重解决搬迁对象、安置地点、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五大关键环节。

着眼精准解决“搬出来以后怎么办”的问题,陈敏尔在报告中指出,要充分运用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改革配套经验,盘活搬出地资源要素。

为有效解决搬迁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惠水县创新推出“五个三”改革配套措施: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就”,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保”,建好搬入地集体经营场所、小型农耕场所、公共服务场所“三所”,创新集体经营、社区管理服务、群众动员组织“三制”。

“就业、就学、就医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长远生计,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省党代会代表、惠水县委书记万庆华说,要让搬迁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感受到党的温暖。

为加快极贫乡(镇)的脱贫攻坚步伐,贵州省出资173亿元资金重点投入交通、水利、农村环境整治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问需式扶贫”让老百姓“服气”。省党代会代表、威宁自治县副县长、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摆脱贫困的希望,我们有信心决胜石门乡的脱贫攻坚。”

要让搬出来的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把发展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只有全力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才能增强搬迁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能彻底拔掉穷根。

贵州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帮助农民走出大山。图为恒大集团援建的大方县三元乡幸福五村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恒大集团供图)

强化扶贫政策保障好政策增强脱贫信心

“务求脱贫攻坚实效”“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脱贫“军令”字字铿锵。

推进大扶贫战略,贵州不仅制定实施了“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还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0个配套文件,从扶持生产和就业等10个方面初步构建了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好政策要有好落实。

“关键是抓落实见成效。”省党代会代表、务川自治县委书记杨游明介绍,务川将继续通过“农民夜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方式,把各项扶贫政策送进村、送到户。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贵州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推进扶贫政策精准落地。

贵州拔穷根,根本在交通和教育。交通解决现实民生,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依靠教育。

交通发展,省党代会代表、省交通厅厅长王秉清深有感触:“近年来,通过苦干实干,贵州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进入了‘高铁时代’,民航事业飞出新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偏远乡村的路网建设。”

教育扶贫——贵州继续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推进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援助计划。

健康扶贫——贵州继续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健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防止因病致贫。

“这几年来,省委省政府聚合扶贫资源,乡村医疗得到很大改善,希望未来乡村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群众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省党代会代表、中国“最美乡村医生”钟晶格外关注乡村医疗扶贫。

聚合扶贫资源,还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贵州坚持自我发力与向外借力并举,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

任重道远,还须快马扬鞭。

(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三变党代会易地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历次中共党代会的若干亮点与细节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