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庆声音”打造最具活力的机器人智能制造高地

2017-06-07 08:21熊怡
重庆与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永川两江中国制造2025

□文/本刊记者 熊怡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庆声音”打造最具活力的机器人智能制造高地

□文/本刊记者 熊怡

Chongqing’s Voic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in “Made in China 2025”To Create the Most Dynami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ighland of Robot

以两江新区和永川凤凰湖工业园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地,大气魄勾勒了重庆机器人产业美好的发展前景。摄影:刘汪洋

全球机器人龙头企业的落户,催生我市自主品牌企业在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关键零部件的突破、系统集成的水平提高、产品的推广应用等方面攻克难题。摄影:罗杰

亮相好莱坞大片的激光焊接机器人,用于外科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时尚智能家居产品扫地机器人……近年来,“机器人”逐渐成为普通市民谈论的科技热词。事实上,立足《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重庆这座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早已发出响亮的“声音”:

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相继来渝落户,构建了我市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以两江新区和永川凤凰湖工业园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地,大气魄勾勒了重庆机器人产业美好的发展前景。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助推重庆打造智能制造高地,最具活力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

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重庆策略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空间。重庆还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对周边省市有极大的辐射力。据市经信委资料显示:以重庆为中心,800公里辐射经济人口约3亿人,1200公里辐射半径涵盖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6省,发展贸易和投资的市场巨大。

2016年,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6万亿元,增长10%。其中,规模工业产值2.4万亿元,增长10.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5663.7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国9.9个百分点。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均迈上5000亿台阶,分别增长12.7%、19.2%,两大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55%。

作为我市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前三强,机器人产业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和电子行业,约占使用量的五分之四。预计今后几年,在电子、电气、化工、生物制药、消费品等相关行业,机器人的需求将成倍增长,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在重庆长安集团第三工厂生产车间,一台机器人可以代替4个冲压工人。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且操作更加精确。在重庆永川区,随着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双Y轴发动机缸盖(体)智能化生产线面市,真正实现了“无人车间”“无灯车间”的智能化生产。

重庆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至今,集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已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我市机器人企业约80家,占全国10%;在机器人市场规模方面,2016年,我市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约7千台,约占全国10%;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已大部分落户我市。同时,我市正在建设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

未来5年,我市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我市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前三强,机器人产业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和电子行业,约占使用量的五分之四。(图片由长安集团提供)

机器人 “四大家族”抢滩重庆

重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拥有的海量市场前景,这对于任何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来说,这都是无法拒绝的吸引力。

随着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固高科技,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布局机器人研发制造项目,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也纷纷落子重庆,抢滩市场。重庆高端机器人产业聚集的时间表,正是重庆机器人产业快速、活跃发展的缩影:

2015年4月,全球第五的机器人品牌日本川崎入驻两江新区(2016年12月建成投产);

2016年3月,全球第三的德国库卡机器人与长安工业在两江新区成立合资公司;

2016年6月,机器人产销量位列全球第一的日本发那科上海机器人公司在两江新区投资建设发那科重庆技术中心;

2016年12月,全球第二的瑞士ABB机器人在两江新区投资设立应用中心。

机器人“四大家族”是全球最顶尖的机器人企业,它们掌握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占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70%以上的份额。这些全球机器人龙头企业的落户,填补了我市机器人本体制造的空白,带动了我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和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形成我市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同时,也催生自主品牌企业在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关键零部件的突破、系统集成的水平提高、产品的推广应用等方面攻克难题。

重庆机器人产业链初步形成

重庆两江新区,探索内陆改革开放新路径的排头兵。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两江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应时而生。机器人产业园位于高新产业集聚的水土工业开发区,核心区占地2平方公里。该产业园坚持 “政、产、学、研、用、金”的垂直一体化整合,搭建了机器人整机总装总成及关键部件制造区、研发检测公共平台、金融租赁支持平台、展示运营维护平台、人才教育培训平台、成果孵化转让平台的“1区5平台”。

创新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为产业发展装上高速引擎。两江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功的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模式又催生出更大的潜在市场,实现机器人“本土生产、本地使用”向“重庆造、全国用”的转变。

永川凤凰湖产业园区是工信部授牌的全国唯一的机器人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预计今年5月18日,所有零部件全部国产的永川机器人将举行全球发布会,年底前产量将达到2000台。据介绍,永川机器人将对机器人的本体、控制器及云平台进行融合,是主要用于汽车、笔电行业的弧焊机器人。

目前,重庆永川已引进固高科技、广州数控、哈工大、德国埃马克、台正联盟体和香港力劲等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企业。这些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产业竞争力,在国内外同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据市经信委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我市主要集中在两江新区和永川凤凰湖工业园区的机器人产业,投产企业超过70家。华数、广数、罗博泰尔、川崎共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2000套,增长91.21%,产值超过3亿,带动机器人集成、零部件生产产值超过60亿。计划在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形成一条集总装、零部件、软件开发、后续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猜你喜欢
永川两江中国制造2025
永川:“逐浪奔永”汇聚八方英才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永川秀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践与探索
快乐学成语
医者颂
“城市名片”众望所归
如果我有剪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