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7-06-07 10:3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肌间臂丛上肢

闫 宏 钱 刚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 475000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闫 宏 钱 刚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 475000

目的 探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与对照组(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比2组麻醉成功率、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成功率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及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肢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获得较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更为显著的效果,可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且能促使麻醉维持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还可提升麻醉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上肢手术;超声;肌间沟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临床较为常见,需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盲探法进行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成功标志为解剖定位加异感定位,但缺乏客观性,极易影响阻滞效果,麻醉成功率低,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出血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技术不断进步,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超声显像可以对解剖学结构进行清晰显示,有利于定位靶神经[3]。超声引导下能对局麻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有利于促使麻醉起效速度提升,改善麻醉效果[4]。研究认为,相较于传统盲探法,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促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更为完善,提示麻醉学科进入可视化操作新纪元[5]。本研究以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0~62(38.6±3.6)岁;体质量42~80(60.0±5.6)kg。对照组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0~62(38.7±3.4)岁;体质量42~80(60.1±5.5)kg。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2组患者送至手术室后,均常规开放静脉通道,对其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法进行肌间沟神经阻滞:取去枕仰卧位,将薄枕垫于肩下,头部偏向健侧,明确肌间沟位置。穿刺点为肌间沟内肩胛舌骨肌上方。以7号注射针头垂直刺入锁骨上3~4 cm处,深度2~3 cm,期间出现突破鞘膜感,回抽无血。注入0.3%~0.4%罗哌卡因30 mL。研究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取去枕仰卧位,将薄枕垫于肩下,头部偏向健侧,明确肌间沟位置。超声引导下,对神经及周围组织进行观察,定位阻滞部位。在肌间沟神经组织处进针,进针角度及深度按照超声图像及时调整,回抽无血。注入0.3%~0.4%罗哌卡因30 mL。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1)观察2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麻醉效果评定标准:以患者麻醉后无痛觉,或痛觉明显减退,为完全麻醉;以患者麻醉后存在疼痛感,为麻醉不全。

2 结果

2.1 2组麻醉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麻醉效果对比 研究组麻醉成功率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麻醉相关指标对比 (±s,min)

表2 2组麻醉效果对比 (n)

表3 2组不良反应对比 [n(%)]

3 讨论

一般来说,在选择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方式时,需要既确保其对生理干扰小,又要保证能维持和调控机体生理稳定[6]。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有6种。相较于全身麻醉,臂丛神经阻滞不必洗胃,且能促使患者时刻保持清醒,及时表达自身感受,有较高的安全性[7]。而且臂丛神经阻滞不会给机体生理功能造成较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在上肢急诊手术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8]。而在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以往多采用传统盲探法进行定位,但失败率较高,且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阻滞不全的问题[9]。此外,传统盲探法还有可能给患者神经、血管等造成损伤,增加出现药物中毒、血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概率,降低其生活质量。

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引导下定位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臂丛神经阻滞开创全新的理念[10]。超声引导过程中,可通过高频线针头,对患者臂丛神经的分布、走行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等进行清晰显示。在超声引导下,麻醉医师可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肌间沟神经图像,有利于将针顺利插入目标神经,缩短神经组织定位时间[11]。此外,对上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还能通过超声对局麻药物的扩散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是否在神经周围形成环绕、均匀图像,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组,超声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更快,且麻醉效果持续时间更长,麻醉成功率明显提升[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上肢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获得较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更为显著的效果,可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且能促使麻醉维持时间延长。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14]结果相符。提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能提升麻醉成功率。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上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时,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的血管、肌肉等解剖结构,以提升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15]。本研究局限之处在于所选病例数较少,且患者年龄较轻,缺乏老年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相关数据,今后仍需加大研究力度,不断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在上肢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能获得较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更为显著的效果,可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且能延长麻醉维持时间。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还可提升麻醉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1] 陈培敏.超声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中的临床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 赵淑芳,黄中梅,高玉玲,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9-30.

[3] 张国强,翁灿辉,吴寿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连续镇痛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单侧上肢手术患者中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78-79.

[4] 黄元庆,成龙,肖成军.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5):56-57.

[5] 孙振中,路通俊,黄威,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在前臂尺侧手术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8(2):218-220.

[6] 荣恒.超声引导喙突锁骨下径路与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的应用[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7] 刘峰,时文珠,袁维秀.超声辅助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4,36(4):278-281.

[8] 朱彩艳,谭愉明,吴宇思,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17):93-95.

[9] 武建洪.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14,24(4):437-438.

[10] 陈学丽,张晓奕,张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775-776.

[11] 任瑞颖,胡会民.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 8(19):84-85.

[12] 陈云俊,夏艳,夏新,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1):1 101-1 103.

[13] 李日长,陈丽辉,元春梅.彩色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肘部尺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7):159-160.

[14] 侯明勇,魏江涛.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5):657-659.

[15] 赵梓煜,陈非庸,张序忠,等.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臂丛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3,13(29):95-97.

(收稿2016-12-08)

R445.1

B

1673-5110(2017)09-0067-03

猜你喜欢
肌间臂丛上肢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