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计划

2017-06-07 00:56姜钦峰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裤兜工具箱创可贴

他站在门外,深呼吸,然后敲门。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夏日宁静的午后,敲门声显得格外清脆。防盗门打开,探出一个小脑袋,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

“你好,请问是你们家打电话要修洗衣机吗?”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显得彬彬有礼。小女孩扑闪着大眼睛,打量眼前的陌生人:小平头,浅蓝色马甲,胸前印着“专业维修”四个字,右手提着黑色的工具箱,看上去训练有素。她疑惑地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得问我的爸爸妈妈才行。”

“请问你家有大人在家吗?”他脸带微笑,语气更加柔和了。

“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下午6点钟下班,要不你明天再来吧。”小女孩如实回答,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哎呀,真是不凑巧。”他喃喃自语,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顺手把工具箱放在地上,右手插进了裤兜,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处理。

“呀!叔叔,你手上在流血!”小女孩忽然尖叫一声,把他吓了一大跳,刚插进裤兜的右手像触电般猛地弹了回来。他下意识地伸出右手,仔细看了看,没事;再看左手,果然,手背上有一块殷红的血迹。肯定是刚才上楼时太匆忙,不小心在扶梯上擦破了,自己居然浑然不知。“真该死!”他在心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叔叔,你一定很疼吧,我家里有创可贴。”小女孩说完,不等他有所回应,就转身跑回了房间。他站在门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

小女孩从房间里出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创可贴,还有一根蘸了紫药水的棉签。他接过棉签,低头仔细擦拭手上的伤口,觉得很凉爽。“咱们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助我?”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干吗跟一个孩子说这些?小女孩骄傲地笑了,嘴角上扬,露出一对甜甜的小酒窝:“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帮助,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说话间,伤口已经处理完毕,他看了看手背上的创可贴,很舒服。

他蹲下来,摸了摸小女孩的脸蛋,说道:“小朋友,你真乖!叔叔明天再来。”说完,他拎起工具箱,转身下楼。刚走出几步,他马上又折了回来,说:“小朋友,以后你一个人在家时,千万不能给陌生人开门,记住了吗?”

交代清楚,他心里卸下一块石头,步履轻松地下楼。走到一个垃圾筒旁,他忽然收住脚步,看看四处无人,迅速脱下浅蓝色马甲,又从右边裤兜掏出一把尖刀,塞进垃圾筒。

他是个心狠手辣的流窜犯,精心选择顶层住户作为目标。为了实施今天的计划,他在院内连续蹲守了两天,摸清了小女孩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伺机动手。一旦作案成功,对凡是看清他相貌的人,绝不留活口。即使小女孩不开门,那普通的防盗门也挡不住他。

这是个完美的计划,简直无懈可击,没想到最后还是落空了。两手空空,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有点沮丧。天色渐晚,他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过夜,经验告诉他,住旅馆危险。抬腕看表,忽然看到手背上的创可贴,他乐了,今天运气其实不错,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半年后,他落网了,主动交代了这个失败的计划。警察觉得意外,如此穷凶极恶的人,如此好的机会,怎么可能自动放弃?他说:“我在外逃了三年,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警察沉默了。“知道吗?那张创可贴其实应该贴在这儿。”他用手指了指心窝。

创作谈

这篇小说是虚构的,灵感来自于一位警察在办案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一个流窜犯被抓后,告诉警察:“在外躲藏的这些年,我不敢住宾馆,捡过垃圾,睡过桥洞,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一句关心的话。”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原来,即便是穷凶极恶之人,在内心深处也渴望关爱。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就是因为缺少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关爱,才会导致心理扭曲,走上犯罪道路。既然缺少关爱会让人性扭曲,那么反过来推论也是成立的:爱,可以让人弃恶从善。所以,就有了这篇小说的构思。我希望从人性的角度去解释犯罪成因,同时表达爱心和善念的力量。

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情节的问题了。我有过当刑警的经历,对细节的描写都来自于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小说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是都来源于生活,保持了艺术的真实。尤其是人物的心理变化合情合理,显得真实可信,这应该是这篇小说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主要原因。

我不希望读者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否则阅读的趣味就没有了,小说的感染力也会逊色不少。在小说的前半段,我故意埋了很多伏笔,目的就是把读者引入“歧途”,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我起“完美计划”这个标题,主要目的是让“完美”与后面的“失败”形成巨大反差,制造悬念。

小说有些语句有一语双关的作用,比如:“他站在門外,不知道该不该进屋,又看了看手上的伤口,忽然觉得有点疼。”写这句话有两个作用,首先是情节的自然发展,流窜犯刚开始准备作案,心情紧张,所以感觉不到伤口疼痛。心情一旦放松,才发现手背受伤,这是人体自然的生理反应,这时他还没有愧疚感,只是感到意外。第二个作用,就是现在的“疼痛”与后面贴上创可贴之后的“舒适”形成对照,为人物的心理变化做铺垫。这类句子能让小说有嚼劲,需要慢慢去揣摩。

而“创可贴”则是我运用的一个象征意象,既指实物,又寓指小女孩对罪犯的关心。一张小小的创可贴,寄寓了我对善良人性的歌颂,我想告诉读者的是:不要小看生活细节中的善意,在关键时刻它能拯救灵魂,保护生命。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含蓄委婉,有效地深化了主题。

姜钦峰,江西南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读者》签约作家。在《读者》《羊城晚报》等开设专栏,已在《青年文摘》《意林》《大公报》等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二百万字,出版散文集七部。有作品被收入《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全国中考语文热点作家美文新阅读》《中考语文阅读和写作》等百余种丛书,并有散文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猜你喜欢
裤兜工具箱创可贴
年终总结来了!
受伤的书
小裤兜
会“叫”的工具箱和工具
你不知道的创可贴
奇特的创可贴
别人的裤兜
偷懒
形状学
爸爸的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