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7-06-07 23:24刘春艳杨丽敏董伟靖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践技能基础知识课程改革

刘春艳+杨丽敏+董伟++靖波

摘 要:“祖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面向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大省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生产中急需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爱农情怀、吃苦耐劳、技术精湛、务实创新的农业技术员,高职农业院校中《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改革就尤为重要,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实践研究,使学生更好地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基于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强化农业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关键词:基础知识 实践技能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201-02

《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是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能加强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学习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安全与分析检测等后续课程夯实基础,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农业技术员,农资生产企业技术员和化验员等技术技能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对于农业科学的发展与进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岗位用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把化学基础知识与农业科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和实验基础的农业科学工作的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

《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是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用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来确定教学任务;通过对企业调研和实习,结合行业企业的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化学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归类整理,确定教学项目。与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团队研讨,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出符合我院农学专业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由专兼职教师共同设计、开发、建设和实施教学。

1.1 精选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突出职业导向,体现专业特色

本着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建设“以岗位所需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市场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重构教学内容,完善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深化教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如在给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讲解稀溶液的渗透压这一概念时,我们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盐碱地不易长庄稼?”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由学生来回答问题,通过讨论与讲授,学生知道了渗透现象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了化学基础知识对专业的重要性。因此,结合所授专业的特点,即时调整授课相应的细节,把化学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的学习农业应用化学知识。

1.2 优化实验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学生主体

实验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一所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习惯的养成有极重要的作用。实训基地体现“工学结合”,在“学做合一”的实训基地落实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在“行校合一”的实训基地落实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使学生掌握综合操作技能,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在原有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创新性实验。结合专业开设应用型实验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果蔬中总酸度的测定,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等,创新性实验复混肥料中有效磷的测定,通过下任務单的形式,指导学生查阅国家标准,然后搜集资料,设计合理实验方案,完成实训内容,在此过程中,可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地感受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技能。

1.3 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以必须、够用为度选取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关注学生“计算、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体现了农林院校化学教材的特色,实现教、学、做合一,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合一。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强化与实际的联系,将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来驱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根据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项目及学校的具体条件,合理开发设计训练项目,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 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夯实基础,提高素养,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实训项目,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形成教、学、做一体化;以训练项目为载体,在完成每一个训练项目中让学生获取经验性知识,并渗透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完成数个任务以后,以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完成整个综合训练项目和拓展项目,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遵循“目标定位、内容重构、项目实施、对标考核”的流程,以专业核心能力及后续课程的需求为依据,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找出与农业应用化学相关的技能,进行能力归纳,对知识学习内容提出要求:知道“是什么”——记住知识要点,可独立完成习题训练;懂得“为什么”——可以利用所学概念及原理解决思考题;能够“去应用”——能够发现、讨论、解决实训中的问题。对技能练习内容分出层次:认识——知道常见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能够独立规范操作,完成实训报告,结果正确;熟练——反复训练并考核至达标,练就过硬的操作本领,初步取得学生“求职有技能、发展有基础、创业有潜质”的教育成效。

3 根据培养目标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途径,积极改革考试方式,从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综合评价学生,采用“1+1”式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并重。

理论考核:包括阶段检查占10%(期中)和终结检查占40%(期末),实训考核包括工作质量占10%和技能考核占40%。为强化学生“做”的技能,实训技能考核针对每个考核项目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并实行一项否决制。

4 结语

面临高职教育新的形势与挑战,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助推高职教学改革。因此对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要突出技能,夯实基础,提高素养,持续发展,融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为完成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董伟,宋佳佳,杨丽敏,等.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应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8):119-120.

猜你喜欢
实践技能基础知识课程改革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