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4年保持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08 05:51陈勇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西药艾滋病中医药

陈勇毅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4年保持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勇毅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DIS)患者4年保持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收治的32例采用中医药治疗ADI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4年保持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医药治疗保持时间的因素。结果采用中医药治疗的32例患者,治疗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5年3个月,平均(3.8±0.7)年,由极限乘积法得出4年保持率为65.6%;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及文化程度对治疗保持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而影响中医药治疗保持时间为感染途径、是否合用西药以及分期。结论中医药治疗ADIS患者4年保持率为65.6%,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感染途径、是否合用西药及分期。

中医药;艾滋病;4年保持率;影响因素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DI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疾病,HIV将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丧失抵抗疾病能力,发生重度感染及肿瘤,最终导致病死[1]。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实施中医药治疗ADIS项目以来,中医药在ADIS的临床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均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肺部感染是ADIS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机会性感染的 60%左右,目前临床上采用中医药治疗ADIS合并肺部感染已取得了显著效果[2-4]。本研究就中医药治疗ADIS患者4年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采用中医药治疗ADI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疾控中心确诊为AIDS患者,符合中医辩证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未退出治疗,随访终止后停止治疗。

1.2 方法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感染途径、临床治疗方法、分期等。

1.3 判定标准治疗保持时间:首次治疗至最后一次治疗时间;退出治疗:中医药治疗停止长达 3个月及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乘积极限法表示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应变量:治疗时间和患者结局;自变量:性别、年龄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分析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临床资料见表1。

2.2 中医药治疗保持情况分析采用中医药治疗的32例患者,治疗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5年3个月,平均(3.8±0.7)年;由极限乘积法得出4年保持率为65.6%,见表2。

2.3 中医药治疗保持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应变量:治疗保持时间;自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是否合用西药以及疾病分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表1中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及文化程度对治疗保持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而影响中医药治疗保持时间为感染途径、是否合用西药以及分期,见表3。

表132 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表2 中医药治疗保持情况分析

表3 中医药治疗保持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中医药在ADIS的治疗中优势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有效改善ADI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远期疗效理想[5]。ADIS潜伏期长、病情发展缓慢,一旦发病,病情十分凶险,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中医从病因学角度将ADIS归于温病中的“瘟疫”,且常伴有元气亏虚、精气不足,如食少、纳呆、盗汗、腹泻等症,判断ADIS病因多为疫毒之邪入侵,损伤气血,虐阴耗精,脏腑功能受损,产生痰湿邪毒,日久则形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6]。目前,中医主要以抗ADIS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提高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控制机会性感染,辨证论治,根据ADIS不同中医证型采用不同组方进行治疗[7]。如急性感染期治疗原则为消除急性感染,透邪外出,风寒型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辛温解表;风热型采用银翘散辛凉解表。潜伏期治疗原则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正邪处于平衡状态,延迟发病时间,气血两亏型采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补气血;痰热内扰型采用温胆汤加减理气和中、化痰清热。发病期治疗原则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病死率,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滋肾养阴、补肺益气;热度内蕴、痰热壅肺型采用清金化痰丸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宣肺化痰、清热解毒;气虚血瘀、邪毒雍滞型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解毒化瘀、益气活血;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采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利湿解毒;瘀血内停、气郁痰阻型采用逍遥丸解毒散结、理气化痰;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和胃、利湿止泻;元气虚衰、肾阴亏涸型采用补天大造丸加减大补元气、滋补肝肾[8-10]。

在本研究的32例ADIS患者中,平均治疗时间为(3.8±0.7)年,由极限乘积法得出4年保持率为65.6%;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及文化程度对治疗保持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而影响中医药治疗保持时间为感染途径、是否合用西药以及分期。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4年保持率为65.6%,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感染途径、是否合用西药及分期,临床应在治疗中采用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减少脱失患者,延长治疗保持时间,减少病死率。

[1] 王健,梁碧颜,闫世艳,等.中医药治疗8946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5):395-398.

[2] 梁碧颜,王健,陆嘉明,等.2353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药治疗4年保持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4):480-482.

[3] 金艳涛,马秀霞,吴涛,等.中医药治疗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10):4015-4018.

[4] 欧松,邓晓军,杨炼,等.参苓白术散分期干预脾胃亏虚艾滋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4):20-22.

[5] Jian W,Wen Z,Ying L,et al.Assessing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D4+lymphocyte count of 807 HIV/AIDS cases.[J].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Engineering,2010,3(9):833-836.

[6] 许前磊,许向前,谢世平,等.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4):1368-1370.

[7] Wang DN,Jang F,Zhang XW.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in intervening HIV drug resistance[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2,32(6):828-830.

[8] 金艳涛,许前磊,蒋自强,等.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57(7):579-583.

[9] 王健,刘颖,何立云,等.中医药治疗AIDS的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1,24(6):328-330.

[10] 李艳萍,赵远,邓家刚,等.中医药治疗HIV/AIDS动物实验研究进展及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4,34(10):993-995.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5.017

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

猜你喜欢
西药艾滋病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 世界艾滋病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