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2017-06-08 00:58钟一民
医学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效果

钟一民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CAG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CAG疗效显著,与西医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临床治疗CAG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减少、粘膜变薄、肌层增厚等病理改变为主的慢性炎症,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其癌变率为1%~3%[1]。因此,抑制阻断甚至逆转其癌变成为目前中西医研究的重点课题[2]。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CAG效果显著,具有独特优势。我院近年来采用中医治疗CAG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CAG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全部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为CAG,并排除肝、肾功能损害及合并其他消化道病变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6.2)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2±1.3)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选用兰索拉唑30 mg/次,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甲硝唑400 mg/次,2次/d,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选用柴胡疏肝汤加减,取柴胡15 g、赤芍12 g、丹参15 g、茯苓20 g、北沙参15 g、南沙参15 g、泽泻12 g、炒白术12 g、白蔻仁12 g、白芍12 g、半枝莲10 g、黄连10 g、法半夏6 g、甘草6 g。若患者脾胃虚弱加黄芪、升麻,胃阴不足加麦冬、百合,胃寒加干姜、附子,胃粘膜水肿加猪苓、薏苡仁,胃粘膜充血加鸡血藤、蒲公英,肠上皮化生加黄芪、土茯苓。1剂/d,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复查胃镜及病理。

1.3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3]制定: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见粘膜慢性萎缩性炎症恢复正常或消失,病理学检查证实腺体发生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增生现象恢复正常;②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见粘膜慢性萎缩性炎症好转,病理学检查证实腺体发生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增生现象已恢复正常;③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胃镜检查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0

2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但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低下,饮食刺激、体质等有关。张勤生[4]总结出可能引起的因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遗传、接触金属(如铅等)和放射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等,而感染肝炎、体质差、胆汁反流、免疫低下及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是发生萎缩性的危险因素。而大多数是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形成的,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增厚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其临床表现为胃部疼痛、烧心、消化不良或虚弱乏力,大便异常等。胃镜检查可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如充血红斑、反光强化、粘液附着、粘膜皱襞消失、粘膜血管透见,粘膜组织颜色变浅等。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脾、肝、胆、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其发病原因很多,多与饮食失调、饥饱不调,喜食熱烫粗糙或辛肥油腻食物、嗜酒吸烟、情志抑郁、忧思恼怒、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邪毒内侵、久病体弱、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也有认为,患者感受寒湿之邪,七情内伤等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或气血亏虚、气虚血筋亏、病久生虚所致的脾气亏虚、胃阴不足,胃络瘀血等也是诱发因素[6]。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先天不足、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失调,湿浊内生、气机阻滞[5]。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畴。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由于该病病程长,迁延不愈,若不及时正规治疗可发生癌变,导致严重后果。

目前对该病尚缺有效的治疗措施,西医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抗感染和增加胃动力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复发,对患者的副作用也大[7]。而中医治疗CAG具有一定的优势,已证实中医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腹痛、嗳气等临床症状,消除炎症反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张玉贞[8]对40例患者分别予以辩证论治、基础方加减、固定方和中成药和针药并用治疗,总有效率达92.5%,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其他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9-12],认为中医治疗可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改善,修复病变部位,消除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腺体再生,安全可靠。

本组对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以西医及中医治疗,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中医治疗CA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组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达到了益气活血和健脾和胃的效果。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清虚热,赤芍化瘀活血,与白芍联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丹参止痛化瘀,沙参、白蔻仁和胃养阴,茯苓、泽泻、半拔莲、黄连健脾渗湿,白术养胃健脾,甘草具有益气和中、健脾和胃、保护胃粘膜、调节诸药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肚健脾、活血化瘀及清热利湿之功效。

总之,中医治疗CAG疗效显著,与西医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临床治疗CAG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红梅,曾韦苹,伊凡,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2):343-343.

[2]刘霞,刘惠聪,文政,等.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法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11):39-42.

[3]贺俊萍.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16-17.

[4]张勤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66-67.

[5]周语平,张莲,周智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14-15.

[6]王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 28(7):251.

[7]李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0):38-39.

[8]张玉贞.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9):209.

[9]蒲凯.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6):326-327.

[10]张海斌,王海花.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大众健康,2015,9(18):133-134.

[11]孙晓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194-195.

[12]陈晓莉.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研究[J].现代养生,2014,(6):245.编辑/高章利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