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统计与服务记录管理工作的研究

2017-06-08 00:18孙亚飞周腾腾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大学生

孙亚飞+周腾腾

(大连大学 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得以拓展,影响也逐渐扩大,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得以提升。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服务时效与记录管理工作不完善、服务团队的管理不规范等主要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能力与实效、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规范,进而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本文也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统计与服务记录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61

[中图分类号]G641;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1

1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稳健

从国外社会来说,欧美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早,在美国,2 000多万的大学生参与了社区服务学习计划,10多万教师和管理人员设立了有效的课程服务计划。从国内社会来说,近十年大学生志愿服务不断发展。从2008年开始,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相关数据、文献数量等增幅较往年加大,受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发展稳健。2009年,随着世博会、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也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11年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 對比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水平

在国内,以清华大学为例,据调查,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对象中仅有28.9%的成员在参与志愿服务之前接受过培训,而71.1%的同学在成为志愿者之前并没有经过面试筛选。在欧美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活动已普及,深入民心。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的志愿者组织总数超过100万个,美国大学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组织。

20世纪70年代后,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发展。21世纪以来,志愿服务工作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待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

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

3.1 大学生志愿服务没有实现长效机制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次志愿服务时间在2-4小时,长时间(4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只占很少一部分的比例,且约有66%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这表明大学生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并没有达到其真正目的。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同时,没有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制度化的深入改革,更没有建立起长效的机制。志愿服务不规范,缺乏完善的管理和保障体制,工作的分配也呈现不平等的现象,此外,志愿者自身合法权益缺乏保障,导致学生对志愿服务不重视且难以实现长效机制。

3.2 组织机构散乱

调查显示,52.8%的同学认为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学校团组织或学生会为领导进行组织和管理工作,几乎没有专门具有实效性的部门进行管理,导致志愿组织机构散乱,致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随意性较大。同时,对于高校志愿工作的服务范围来说,其缺乏规范性,也没有建立健全培训系统,造成了学生对组织安排的志愿工作敷衍了事,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服务。组织机制不完善、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导致志愿服务工作混乱。

3.3 参与方式表面化和随意化

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仅在有时间和有精力的情况下才会去参与志愿活动,而积极参与的同学只占30%。志愿组织难以营造出持续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者在活动中也会渐渐缺乏兴趣,志愿者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因其专业性减弱,且没有专业的指导与监督,最终导致部门大学生逐渐放弃志愿服务。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问题的改进方法

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态度只是一时兴起、积极尝试,并不能持续坚持,其有效对策在于建立长效体制。笔者结合国内外高校志愿工作的经验,从志愿服务的根本意义出发,总结出了解决方案。

4.1 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与实效

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与社会地位,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这一办法,高校有关组织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积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逐渐培养大学生服务奉献的热情和品质。

4.2 完善管理规范,促进志愿者的团队建设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质量受管理机制的直接影响,管理机制不健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由此看来,完善志愿服务的有效管理机制,是高校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一步。因此,相关人员应完善管理规范,加快志愿者团队建设。

4.3 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针对志愿者难以管理的问题,应从来源上入手,以各大高校为单位,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以社区服务项目、重大节日为依托,集中进行志愿者的注册工作。通过志愿者注册制度的建立健全,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的、专业的管理和培训,从而形成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这对志愿服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宋海英.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马蔓蔓.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大学生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