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应用苯巴比妥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2017-06-08 05:50黄永昌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肝炎肝功能

黄永昌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新生儿科,广西 桂林 541002)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应用苯巴比妥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黄永昌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新生儿科,广西 桂林 541002)

目的 对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中应用苯巴比妥对患儿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58例肝炎综合征新生儿,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苯巴比妥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血清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2%)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74.7%)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γ-谷胺酰转肽酶,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巴比妥用于新生儿让肝炎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疗效,且价格便宜,并适合于近期患儿的临床诊断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苯巴比妥;肝功能指标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儿时期起病具有黄疸症状与肝功能损伤的病症,病因复杂,是婴儿时期常见疾病,发病率在1/2500,发病原因不明,在病因尚未查清之前,应统一称之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该类症状多见生于1岁的婴儿,故又被称之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在本次的研究中,选取肝炎综合征婴儿158例,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新生儿科2011年10月~2015年1月接诊的患肝炎综合征婴儿158例,男98例,女60例,以随机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79例。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29例,年龄(34.12±4.59)岁,治疗组患儿男40例,女39例,年龄(35.01±5.21)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基本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主要按照国家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则需要排除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的影响[1]。

1.3 方法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主要应用保肝利胆药物传统治疗,治疗组患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治疗,5 mg/kg,每天3次,每周检测一次患儿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γ-谷胺酰转肽酶(GGT)。并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基本体征。血清检测:所有患儿于清晨完成静脉取血3 mL,并运用Olympus进行速率检测,其主要评定标准ALT、AST、ALP、TBIL、GGT等血清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计分评定减少量<33.3%,实验室检查无改善,病后有后遗症出现;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在33.3%~66.7%,临床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显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减少在>66.7%,且手术后无临床后遗症;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消失,实验室的各项检测评分,无后遗症出现[1]。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79例患儿中治愈43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96.2%;对照79例组患儿中治愈12例,显效22例,有效25例,治疗总有效率7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ALT、AST、ALP、TBIL、GGT等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血清指标比较(±s)

P值<0.05<0.05<0.05<0.05<0.05项目ALT(U/L) AST(U/L)ALP(U/L)TBIL(umol/L) GGT(IU/L)对照组36.61±6.91 38.26±7.66 140.43±25.53 40.52±7.21 62.63±9.53治疗组34.92±5.13 35.62±5.82 141.13±22.13 28.46±6.92 60.21±10.12

3 讨论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婴儿常见疾病,临床以肝细胞性黄疸、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肝纤维化会进一步导致肝损害,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进展,肝功能异常,能够检测到多种肝纤维化指标,研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血清肝纤维指标及其与肝功能相关性对患儿疾病评估有重要价值。在临床治疗血清转氨酶的升高,对于总胆红素的提升,其效果更加明显,除了病毒感染引起了排泄障碍,胆汁黏稠。而胆汁淤积也会引起肝细胞损害,在新生儿起病问题的研究中[2],对表现出生理性黄痘消退延迟,肝功能异常,伴随营养不良。

在现代国内外的学者研究中发现,苯巴比妥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并有助于患儿治疗的有效性提升。相关学者的研究中,临床医务人员对患者接诊期间的心理产生强烈影响[3-4],而只有控制幼儿的肝功能,才能确保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治疗。本次的研究中验证了使用苯巴比妥治疗婴儿肝炎的综合征治疗期间,在,常规应用保肝利胆药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5]。近年来对口服治疗药物的研究发现,苯巴比妥能够有效治疗婴儿的肝炎综合征,从而缩短了平均治疗天数[6]。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并促进各基础成分的相互转换。检测过程中,根据浓度和活性进行对比分析,其作用机理就在于诱导Y蛋白的合成。并依据酶活性的激活来提高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对于机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基本能力应用方面,促进体液中多种酶的活性,也能够有效提高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有效完成细胞微粒体酶的合成[7-8]。并通过提高活性酶的活性,进一步提高胆红素的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2%)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清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苯巴比妥用于新生儿让肝炎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疗效,且价格便宜,并适合于近期患儿的临床诊断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卜劲松.生化指标变化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434-5435.

[2] 邓文林,熊慧,王玲玲,等.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0(10):1029-1032.

[3] 贾红坚,陈新军,郑若龙,等.携带乙肝病毒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不同他汀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4,9(2):1435-1437.

[4] 王媛媛,王明光,姚丹,等.托吡酯与苯巴比妥对小儿癫痫患儿发作次数及痫样放电的影响对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14(15):2918-2920.

[5] 王凤枝.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6):31-32.

[6] 王淙垲,刘汉嘉,黄永智,等.地塞米松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1):148.

[7] 盛玮,甘润民,邵粉丽,等.苯巴比妥佐治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4):523-525.

[8] 张又祥,肖雪,邓礼,等.新生儿G-6PD缺陷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对光疗效果的影响[J].广州医药,2009,40(1):32-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19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肝炎肝功能
《世界肝炎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世界肝炎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测定*
妇科手术前使用苯巴比妥术后致固定性药疹(附1例报告)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苯巴比妥在中毒大鼠体内死后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