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性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17-06-08 05:50朱晓丹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心率

朱晓丹

(中国医科大学本溪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0)

间断性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朱晓丹

(中国医科大学本溪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研究并对比间断性血液透析法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肌酐、尿素氮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出现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与间断性血液透析法相比,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心肾综合征;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

心肾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的肾功能出现受损的同时,还伴有心力衰竭,病情较为危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临床上治疗心肾综合征多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常见的血液透析方法包括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但临床上关于这两种血液透析方法对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尚存在争议[2]。为此,本研究选取10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分别给予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心肾综合征提供科学的借鉴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本溪市中心医院10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肾综合征,其肾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临床表现以呼吸不畅、咳嗽、粉红色泡沫痰、口唇发绀为主,且伴随有心率加快、奔马律等心衰症状。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采取抛掷硬币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69岁,平均(50.17±15.6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平均(50.29±15.86)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颈内静脉置入导管,治疗设备为Fresnius VA 600S血液滤过器,治疗前,使用含有0.05 mg/L肝素的等渗盐水对血液滤过器和患者体外的循环管道进行冲洗。对照组实施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设置为间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血流量为260~300 mL/min(中等血流量),快速滤过500mL/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预设的出入量进行调整,每天血液透析时长为4 h。观察组实施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设置为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血流量为150~200 mL/min(低血流量),滤过量控制在200 mL/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预设的出入量进行调整,每天血液透析时长为8 h。治疗过程中,每隔30 min,使用100 mL等渗盐水对患者体外的循环管道进行1次冲洗,对导管进行夹闭,同时,给予患者4 000 U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增加肝素钠的剂量约为500~1 000 U/h,凝血时间应严格控制在20~30 min。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0 d的血液透析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肌酐、尿素氮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对比(±s)

项目尿素氮(mmol/L)血肌酐浓度(μmol/L)观察组(n=50)治疗前18.45±3.87 156.98±17.12治疗后9.72±2.54 97.05±8.79对照组(n=50)治疗前18.23±3.21 157.01±16.91治疗后12.51±2.74 116.92±9.07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出现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s)

项目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观察组(n=50)治疗前70.35±5.42治疗后71.57±5.69对照组(n=50)治疗前70.14±5.37治疗后76.42±6.54 86.73±7.3988.14±7.6886.51±7.2194.17±8.24

3 讨论

心肾综合征(severe cardiorenal syndrome,SCRS),又被称为“严重心肾综合征”,主要是指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由荷兰学者于2005年首次提出[3]。心肾综合征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出现增高,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同时存在,导致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较大,病情危重且进展较快,预后效果较差,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临床上应对心肾综合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有效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方法,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目前,临床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方法主要为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由于心肾综合征患者体内代谢产物潴留,往往伴随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可对患者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毒素进行清除,并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有效改善肾功能、保护心肌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心肾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间断性血液透析法治疗、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得出如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肌酐、尿素氮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说明两种血液透析均可改善肾功能,但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尽管每分钟的血液滤过量和血流量较低,但在持续8h的血液透析情况下,这种缓慢的血液滤过可滤出更多的毒素和潴留产物[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对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与间断性血液透析法相比,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肾功能,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1] 付群英,王颖,雷蕾,等.2种血液透析方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9):55-56.

[2] 张雷明.间断性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法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0):43-44.

[3] Ronco C,Cicoira M,McCullough PA,et al.Cardiorenal syndrometype 1: Pathophysiological crosstalk leading to combined heart and kidney dysfunction in the setting of acutely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2, 60(12):1031-1042.

[4] 陈文慧,尚永霞,周红英,等.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在心肾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处方药,2014,13(2):50-51.

[5] 崔岚.间断性血液透析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在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1):213-2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79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肌酐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