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6-08 05:50崔丽玲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心理

崔丽玲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崔丽玲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研究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措施,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生活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在SAS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SAS、SDS方面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总评分(70.65±21.21)高于对照组(58.95±16.5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手术室;优质护理;心理;生活质量

手术室护理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因此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分别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其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1~68岁,平均(41.82±5.93)岁,其中骨科手术9例,妇科手术10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神经外科手术8例,普外手术12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26例,年龄25~71岁,平均(43.87±6.26)岁,其中骨科手术11例,妇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5例,神经外科手术8例,普外手术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整个研究均已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包括:(1)术前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由被动治疗到主动接受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来制定手术室的护理计划。(2)护理人员在术中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第一时间告知医师异常情况,并积极配合主治医师进行处理。(3)术后及时使用生理盐水擦拭留在患者皮肤血迹,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结果及注意事项,并护送患者至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交接[2]。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术前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指引其做相关体格检查及嘱咐术前注意事项,术中把握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主治医师治疗,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禁忌事项及注意事项[3]。

1.3 观察指标 选用调查患者焦虑状况的自评表(SAS)和抑郁状况的抑郁自评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状态;选用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来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者说明其生活质量则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在SAS与SDS方面的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的观察组SAS、SDS方面的评分比起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SAS与S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SAS与SDS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 SAS入院时26.13±7.21 26.42±6.51 0.200 0.842出院时8.79±2.49 17.86±3.24 14.890<0.001 t值15.249 7.897 P值<0.001<0.001 SDS入院时25.98±7.14 25.74±7.23 0.158 0.875出院时8.21±2.45 15.79±4.20 10.458<0.001 t值15.7925 7.983 P值<0.001<0.001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P值<0.001 0.023 0.004 0.027<0.001 0.003<0.001<0.001 0.006项目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生理职能(RP)活力(VT)情感职能(RE)总评分观察组(n=45) 73.12±16.21 78.79±23.49 77.79±24.10 78.65±23.49 72.79±19.26 75.98±22.14 69.13±17.21 68.98±18.14 70.65±21.21对照组(n=45) 51.41±15.51 67.86±20.24 63.21±21.45 67.86±21.33 54.21±14.21 62.74±17.23 50.42±15.51 48.74±15.23 58.95±16.51 t值6.492 2.365 3.032 2.281 5.207 3.166 5.418 5.732 2.920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救治患者的必要场所,一直以来对其环境质量以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要求较高。手术室护理不仅影响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治疗效果,还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的评价以及医院本身的面貌[5]。

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为核心,忽略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身心护理,难以满足患者以及家属对高质量护理的需求,人们对提供手术室优质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手术室优质护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给予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个性化的护理,从生理及心理方面保障患者的健康。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在为患者提高满意、安全、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缓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害怕等情绪的同时,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综合素质,从而改善整个医院的服务形象[6]。

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到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再到术中协助主治医生开展手术,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检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从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提供人性化服务,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采用优质护理的手术患者和采用常规护理的手术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优质护理组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另外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8个维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王昕华.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04-505.

[2] 乔淮燕.优质护理对改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67-1368.

[3] 刘晓雨.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0): 1777-1780.

[4] 芦琳琳.优质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5):184-186.

[5] 唐葶婷.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71-72.

[6] 付会波.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信息,2013,26(5):342-3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90

猜你喜欢
手术室优质心理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心理感受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