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017-06-09 18:33钟景灿李成林林锦才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池鞘内开颅

钟景灿,李成林,林锦才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钟景灿,李成林,林锦才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目的 探讨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开颅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 (47例)与研究组 (48例)。对照组采取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研究组采取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葡萄糖、白细胞及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颅内感染;腰穿;腰大池引流

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颅内感染,轻则影响患者身体康复,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强化对颅内感染的治疗与控制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分别采用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观察与比较两者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开颅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诊断标准:①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 “+”;②具备颅内感染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如颈项强直、高热、头痛,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③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01×109/L,糖定量<2.2 mmol/L,多核白细胞>50%,蛋白质>450 mg/L。若满足条件①,即可确诊为颅内感染;若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则需满足条件②和③方可确诊为颅内感染。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 (47例)与研究组 (4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 21~74岁,平均年龄 (45.3±3.6)岁;基础疾病:硬膜下血肿19例,开放型颅脑外伤14例,脑肿胀5例,脑挫裂伤5例,脑实质内血肿 4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 22例;年龄 23~72岁,平均年龄 (46.6±4.0)岁;基础疾病:硬膜下血肿18例,开放型颅脑外伤13例,脑肿胀9例,脑挫裂伤4例,脑实质内血肿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后给予两组患者术后综合支持治疗,包括脱水、降低血压、补充脑部营养等,在明确诊断为颅内感染后进行脑脊液培养,若结果为 “+”,则给予感染菌敏感抗菌药物[2];若结果为 “-”,则暂时给予经验性广谱抗菌性药物,待明确病原菌后,再给予相应的敏感抗菌药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每12 h进行腰椎穿刺,将感染脑脊液 (40 mL)放出,随后给予4 mg/mL万古霉素配5 mL生理盐水,鞘内注射。研究组则采用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治疗,即每12 h通过引流管鞘内注射药物 (4 mg/mL万古霉素配5 mL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2 h后将引流管打开,开始引流,每24 h根据脑脊液压力对引流量加以控制,一般为100~250 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一般为7天;若引流管拔出后,感染仍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实施腰穿鞘内注射治疗。

1.3 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原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异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病原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体温无变化或上升,病原学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变化[3]。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葡萄糖、白细胞、蛋白质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葡萄糖、白细胞及蛋白质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葡萄糖、白细胞及蛋白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葡萄糖、白细胞及蛋白质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葡萄糖、白细胞及蛋白质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的葡萄糖、白细胞及蛋白质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论

颅内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开颅手术并发症,不但会提高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还会影响预后。因此,强化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控与治疗,是临床医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临床上对于颅内感染的治疗,一般是采取脑脊液置换的方式,而给药方法有脑室冲洗引流、腰椎穿刺鞘内注射[4]。但因为脑室冲洗引流属于侵袭性治疗,会增加脑组织发生副损伤的风险,而鞘内注射治疗操作方便简单,效果明显,更容易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而且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的药物是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无需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可保证脑脊液内药物的浓度[5],进而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虽然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有缺点,如:腰椎穿刺需多次进行,增加患者的创伤;每次脑脊液的释放量较少,无法维持蛛网膜下腔的药物浓度。对此,临床上提出采取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因多次腰椎穿刺而产生的疼痛感,减少脊髓神经根的损伤和出血。另外,由于每日引流量>200 mL,显著提高脑脊液的循环速度与置换速度, 缩短疾病治疗时间[6]。 研究[7]表明,对颅内感染患者采取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王天荣等[8]对70例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治疗,对另70例患者采用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结果显示前者治愈率、有效治疗时间及诉痛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后者 (P<0.05)。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及葡萄糖、白细胞、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章国军,何民,杜杭根,等.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24(2):444-446.

[2]李奕锋,闫世军,韩越杨,等.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5):1300-1301.

[3]高剑峰,路辉,戴刚,等.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研究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 (22):5206-5208.

[4]刘睿,史进,李钦涛.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8):4555-4557.

[5]柴宗举,袁波,时延菊,等.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37例临床分析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73-74.

[6]秦忠宗,曾海勇,刘家凯,等.鞘内注射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J].吉林医学,2015,36(12):2512-2513.

[7]张旭,李祥,于如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 [J].中国医刊,2013,48(12):80-82.

[8]王天荣,童钟,黎志洲,等.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疗效比较 [J].海南医学,2016, 27(16):2630-2632.

(责任编辑: 何华)

Comparison of Effect between Lumbar Puncture and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tomy

ZHONG Jingcan,LI Chenglin,LIN Jincai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Maoming 525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umbar puncture and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tomy.Methods 9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tom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7 cases)and study group(48 cases)according to admission order. The control group

lumbar puncture and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lumbar drainage and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1.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5%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glucose,leukocyte and protein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all P<0.05).Conclusions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tomy has significant effect and can improv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tracranial infection;Lumbar puncture;Lumbar drainage

R651.1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5.0681

2016-11-30

2017-02-08

钟景灿 (1971-),男,广东茂名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大池鞘内开颅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神经外科腰大池引流患者症状发生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