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7-06-09 18:33陈小珊何莹罗冬云黄亮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5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评分

陈小珊,何莹,罗冬云,黄亮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528400)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研究

陈小珊,何莹,罗冬云,黄亮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528400)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心理护理干预,B组行传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和治疗的信心以及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恶性肿瘤;骨转移;干预

世界每年恶性肿瘤的病例均在不断增加,其中约有50%的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发生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和下肢居多,重点是在髋关节区域,容易发生骨转移的原发癌有乳腺癌、肺癌、肾癌、直肠癌、胰腺癌等。临床上通常认为,骨转移的形成是癌经血行转移,肿瘤细胞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骨转移患者因其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一般不宜再进行放疗或化疗,主要以免疫治疗为主。骨转移一般发生于恶性肿瘤的中晚期,这时患者身体会出现疼痛和明显不适,随之其心理状态会发生不良变化, 如抑郁、 焦虑等。 研究[1-2]表明, 对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存期间的舒适度。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A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0.7~71.3岁,平均年龄(52.2±11.0)岁;原发肿瘤:乳腺癌9例,肺癌8例,前列腺癌6例,胃癌3例;婚姻状况:已婚13例,未婚6例,丧偶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0例。B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40.5~71.6岁,平均年龄(52.3±11.3)岁;原发肿瘤:乳腺癌10例,肺癌7例,前列腺癌 5例,胃癌4例;婚姻情况:已婚12例,未婚8例,丧偶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及家属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基本正常;③预计生存期限>6个月;④经病理和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且发生骨转移;⑤年龄>18岁。

1.3 方法

1.3.1 B组

该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护理等。

1.3.2 A组

该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①心理评估: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出现消极心理的原因,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②健康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其自身的疾病特点和病情,详细阐述治疗方案并告知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不适症状,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惊慌失措。嘱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建立和谐、密切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尽可能地消除顾虑,放心接受治疗。当诊断结果对患者不利的时候,在充分考虑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告知患者,让其保持治疗的信心,有利于加强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③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可将同种病情的患者组织起来进行疾病交流,护理人员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疑虑及时进行解答,疏解心理症结,也可选择心态良好、表达能力较强的患者发表演讲,增加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平时可以多举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来鼓励患者,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④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对患者的心态有很大影响,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要多关心、陪伴、鼓励患者,让其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缓解疼痛和身体不适对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

1.4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3-4]。 焦虑程度: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程度: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各项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各项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各项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S D S评分 S A S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A组 2 6 5 5.3 7 ± 8.2 5 5 0.2 9 ± 1 0.2 4 4 5.6 1 ± 7.2 6 B组 2 6 5 5.3 4 ± 8.3 0 5 0.3 2 ± 1 0.2 1 4 5.5 6 ± 7.3 2 t值 0.0 1 3 0.0 1 1 0.0 2 5 P值 0.9 9 0 0.9 9 2 0.9 8 0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A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S D S评分 S A S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A组 2 6 4 5.2 0 ± 6.1 2 4 1.4 3 ± 8.0 3 5 9.2 1 ± 8.7 6 B组 2 6 5 2.4 2 ± 8.6 5 4 8.2 0 ± 1 0.3 5 5 1.1 2 ± 8.0 4 t值 3.4 7 4 2 . 6 3 5 3 . 4 6 9 P值 0.0 0 1 0.0 1 1 0.0 0 1

3 讨论

骨转移一般在是恶性肿瘤患者发展至晚期才出现的,且骨转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当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流经其骨髓后,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基质细胞间相互作用,对骨组织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将骨组织中存在的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出来,导致患者的肿瘤细胞不断增生形成转移灶。骨转移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主要是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通常为溶骨性的病变。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相关因子的释放使破骨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加,导致溶骨性骨质破坏,肿瘤细胞会分泌一些疼痛介质,如乳酸、白介素Ⅱ、肿瘤坏死因子等,侵犯骨膜及周围神经、软组织等。骨转移疼痛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对其生存质量及生存期限均有不利的影响。

相关研究[5-6]表明,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还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与B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显著 (P<0.05),表明通过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紧张不安,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的心情能得到彻底的放松,提高患者生存和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王秀玲,修志红,石临红.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66-67.

[2]沈菊.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355-356.

[3]卢幻真,李桢丞,唐阳,等.护理干预联合射波刀治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舒适度的效果评价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2 (16):2302-2304.

[4]徐华秀.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J].医学信息, 2013,12(19):252.

[5]张静.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3):729.

[6]刘纪红.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125-126.

(责任编辑:钟婷婷)

Study 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of Malignant Tumor

CHEN Xiaoshan,HE Ying,LUO Dongyun,HUANG Liang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of malignant tumor. Methods 5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of malignant tumo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equally.Group A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group B was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nursing,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score,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P>0.05).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AS score and SD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of malignant tumor,and improve their confidence of survival and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nursing;Malignant tumor;Bone metastasis;Intervention

R473.73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5.0715

2017-01-16

陈小珊 (1977-), 女, 广东中山人, 本科学历, 主管护师,从事核医学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心理评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