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面构建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共治体系的思考

2017-06-09 17:36邵翊高英姿薛芃
对外经贸 2017年4期
关键词:进口商品风险管理

邵翊+高英姿+薛芃

[摘要]随着进口商品总量日益增长,我国相关监管部门面临的质量安全风险不断高企,迫切要求在监管中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风险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置等过程。针对当前我国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工作经验,提出在进口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角度上建立以风险监测预警为基础、风险信息管理为导向、风险防范布控为手段的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共治体系。

[关键词]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共治体系

[中图分类号]F75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29-03

一、前言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随着国内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商品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给我国消费者带来更多消费选择的同时,相关的质量安全风险也是与日俱增,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在各类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以服装为例,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年5月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监管部门发现进口服装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数量高达11329万件;其他产品方面,陶瓷制品的铅、镉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金属制品的重金属溶出量超标,纸制品的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等问题也相当突出[1]。

纵观发达国家产品安全监管的实践经验,均是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和风险控制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2]。围绕更好地履行保国安民职责,检验检疫机构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进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中全面推进实施风险管理,已成为全系统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我国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突出表现在监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很不到位,按照原有的、不切合形势需要的制度开展工作。

(二)风险管理依据缺失

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建设滞后,对基层一线风险管理工作推进产生了负面效应。

(三)风险管理组织零散

监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信息难以共享,风险信息的沟通机制不健全、组织零散带来的信息孤岛、职能分裂,对风险的采集汇总、分析研判和有效利用带来了诸多限制。

(四)风险管理手段滞后

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风险信息的采集、分析,主要依赖于数据的积累和传递。但是当前相关部门风险管理手段相当落后,系统不能融合、功能不能整合、环节不能理顺等问题限制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经验

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主要是事后监管,通过对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掌握,采取问题导向型的监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缺陷产品的报告和召回,这也是目前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安全后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式。

(一)完善制度建设

发达国家在开展风险管理方面,首先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美国于1972年颁布《消费品安全法》,并成立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承担有关消费品安全管理职能。欧盟为确保市场上的消费品安全,制定了《通用产品安全性指令》,约束生产者制造、销售安全产品的同时,由各成员国设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通过采用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方法,对产品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产品安全性。日本制定了《消费者保护基本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两大机构:日本国民生活中心(NCAC)和制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NITE),负责收集、发布消费及产品伤害信息[3]。

(二)全面采集信息

在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方面,美国、欧盟和日本均建立了先进的数据收集系统和伤害数据库,如欧盟建立了“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建立了伤害监测系统(NEISS),对市场上易引发伤害的消费品进行监测,其主要信息来源包括消费者投诉、媒体报道、企业报告、样本医院、警察部门等。从信息采集性质来看,制造商、经销商的消费品风险信息上报是强制性的采集手段;各类消费者的直接投诉则为自愿性的信息收集方法;而通过从样本医院、消防部门以及警方等机构获取伤害数据的方式则是监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合理后续处置

各国在风险案例采集的基础上对相关消费品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并进行类似案例检索和分析,形成风险统计分析报告,进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例如针对数据库中采集到的高风险消费品信息,欧盟部分国家通过授权的检查员收集样本、进行情况调查后移交给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最终结论递交给相关监管部门。监管部门采取后续处置措施如风险预警和产品召回等,同时视情况采取处罚手段包括罚款、媒体曝光等。

(四)提升民众风险意识

美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府機构、民间组织和企业自律机构几乎都办有报纸、杂志和网站,出版资料,举办活动,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其他政府机构及消费者权益组织联手每年举办“全国消费者保护周”活动,曾以“做一个见多识广的消费者”为主题,旨在鼓励消费者用知识武装自己,通过收集并与家人和朋友共享信息,让自己在市场中更自信、更具智慧、更安全。

尽管各发达国家已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但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政府仍是主导者,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的经验也说明:一个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的同时,还能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诚信与和谐。

四、加强我国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当前,我国进口商品质量安全管理尚缺乏成熟规范的监管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监管部门有必要构建一个覆盖生产、进口、流通、使用、检测、风险预警等环节的完整监管体系[4]。其中最基础的一项任务是对进口商品实施风险管理,最终形成以风险监测预警为基础、风险信息管理为导向、风险防范布控为手段的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制度层面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首先体现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为核心的理念,落实消费品质量由生产者承担主体责任、政府承担监管责任、消费者承担监督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5]。同时,风险管理在管好风险的同时,自身不能成为新的风险,一方面是确定风险管理范围、厘清工作职责、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各方角色分配;另一方面是改进各项监管制度,使风险管理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二是加快完善组织架构。加快构建各擅所长、互通共享、令出一门、反应迅速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一方面要根据职能划分风险管理环节,保证采集、分析、协调、处置等各环节分工明确、运转有效、反馈及时;另一方面划分风险采集范围,集中优势资源对不同类型产业、不同信息渠道进行细化,同时在风险处置措施方面进行合作和共享。

三是加快构建风险队伍。风险管理在制度设计上应强调自上而下,全员参与。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强化意识,加快培养一支層次分明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尽快建立起调查采集和监控分析的专家组,从而能系统而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

四是整合优化信息平台。当前涉及风险管理的全国性信息化体系尚未完整构建起来,多个信息化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合和充分运用。迫切需要在现有的这些平台基础上选择一个主干系统,将涉及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功能进行对接,理顺流程、完善功能,在与现实检验监管需要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让信息化真正服务好、推动好风险管理工作。

(二)管理层面建设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的过程,涵盖了风险采集、风险研判和风险运用三个主要部分,应以实现监管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管理成效最大化为目标,从三个角度加以推进和完善。

1拓宽风险信息输入渠道。风险信息搜集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必须要从扩大风险信息渠道着手。强化风险信息的采集,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信息渠道,采取不同的措施。

(1)开展强制性采集措施。针对企业(包括电商)、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主体发现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强制性采集。

(2)开展协议性采集措施。针对医院、消防部门、消费者协会、保险机构等相关单位,则可以通过选取定点采集样本,开展信息共享合作,重点采集产品伤害报告。

(3)开展自愿性采集措施。消费者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接触者,其反馈的信息需大力关注。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增加便利的采集渠道,提高信息采集程度。

2细化风险信息中转加工。对风险信息开展汇总、分析、研判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搜集的风险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和分析,提炼各类质量安全风险共性问题,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某一类产品的风险程度、风险内容进行研判,为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数据,也为输出风险措施提供依据。

(1)强化信息整合。在风险信息的分析研判过程中首先要极力避免信息的孤岛效应,加强风险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2)强化风险调查。风险信息有真伪之判,有程度之分,更有普遍和个案之别,对风险信息必须要适当进行调查。根据具体情况,调查可以由监管部门开展,也可以交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开展。

(3)强化风险分析。规范质量安全信息的评估、分析程序,明确进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等级。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平台,完成对风险信息的初步筛选与研判。

3丰富风险管理输出手段。对进口商品运用通报预警、不合格追溯调查及召回、目录动态调整、后市场管理的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等,形成一个监管工作闭环体系。要丰富风险处置措施的手段,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措施,主要包括信息服务、通报预警、监管介入等。

(1)风险信息服务。将通过风险监控行为所获得的、涉及民众日常消费的风险信息,通过媒体、网站、专题活动等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通报,开展消费者教育,提升民众风险意识,引导民众安全消费、合理消费,并逐步提升与消费者的依存度,通过消费者获取进口商品质量安全反馈。

(2)风险调查预警。针对当前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存在发布主体不统一、信息发布渠道不统一和信息发布类型不统一的问题,要建立统一的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明确信息发布主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风险信息发布渠道。

(3)风险产品监管。加强风险分析结果的应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明确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提升监管水平,同时还需对风险点实施动态更新,对风险规则进行实时维护,使其具有持续适宜性。

(三)应用层面建设

对进口商品的风险进行合理科学处置,降低风险、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要逐步强化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产业发展预警、消费者质量服务、缺陷产品监控等水平,最终形成一个风险管理的闭环体系,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民众合法权益、完善产品监管机制等方面发挥新作用、实现新成果。

1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对进口商品的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知市场趋势情况,对过度竞争、商品倾销等提前做出预警和研判,为宏观政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干预提供手段。

2维护民众合法权益。在当前政府职能改革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强化质量服务意识、提升质量服务手段是检验监管部门的根本任务。在将进口商品风险管理工作与社会化质量服务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将风险管理对接社会公众,引导消费者关注风险。

3完善商品监管机制。运用风险管理手段,逐步回答好“监管什么”和“怎样监管”这两个根本问题,逐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对进口商品的监管实效。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突出了数据积累和信息采集的基础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必将实现对检验监管行为的全面优化。新形势下检验监管工作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更决定了实施风险管理是必然选项,代表了两者深度融合和相互推动还需要开展更多的探索,开展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质检总局2015年进口消费品质量监管统计数据通报[R].2016-5.

[2]李焘进口消费品检验监管体系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5(6).

[3]陈建彬,许明良,童万年,陈威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的激励与实现[J].标准科学,2015(7).

[4]胡永春,陈建彬,章回進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如何构建[J].中国检验检疫,2016(2).

[5]王思颖,陈磊浅议完善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N].中国国门时报,2015-11-25.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total amount of imported good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faced by regulators are constantly high.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regulation, covering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summarizing, analyzing and disposing of risk informati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imported goods, the autho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risk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s the basis, the ris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 the guide,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the means.

Key words: imported goods; risk management; co-governance system

(责任编辑:郭丽春)

猜你喜欢
进口商品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2020年1—3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20年1—7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