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离开手机后各种反应的调查与研究

2017-06-09 19:39陈亚红沈梦雅洪媛汝
东方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

陈亚红+沈梦雅+洪媛汝

摘要:网络连接着人们的生活,使得各种新奇事物充斥着生活。手机作为一种接收信息媒介,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但随之带来的后果是过度依赖。为了积极响应学校的“三走”活动,将对大学生离开手机后各种反应进行调研,通过前期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及如何使用等等并适时地观察来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希望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反应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高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从1993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手机行业也逐步兴起并蓬勃发展。如今,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与日俱增且随着手机功能的激增,使用人数也不断攀升。作为智能手机不仅仅满足于接收短信、打电话等传统功能,又增加了上网、游戏、音乐等功能将多种设备联合到一起,更为简单便捷,这样就使得人们对手机更为偏爱。

学生是一个易受新鲜事物影响的群体更是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由于有家长的看管会有节制地接触手机,但到了大学,学生家长普遍会给予孩子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对孩子使用手机以及如何使用手机不再过问。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讯工具;另一方面,孩子已成年有自己的思想,也有了自己想要拓宽的领域,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这就造成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在学习生活中,手机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经常会需要用手机来查找知识或者是观看教学视频。不可否认,手机确实是一个帮手,它方便沟通、分享生活、衣食住行样样在行,但同时也是个杀手。很多学生更多的是利用手机看剧,玩游戏或者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小说,这对学生心智、健康、人生观都将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四年时光。

在观察到了种种现象之后,我们小组决定就大学生离开手机后各种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

本次研究是为了通过学生对手机使用情况及当离开手机时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的调查,对我校学生手机使用包括使用时间、主要使用意图及离开手机时的各种反应进行探讨。

手机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象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这诸多影响中必定有好有坏,我们对这些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反省自身加以改进。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观察采访

四、具体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有以下4个意图:

1、搜索信息

百度是经常使用到的搜索引擎,有什么疑难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大学课堂节奏快,有些内容学生難以掌握就可以借助手机寻找知识,更可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若是寻找书籍即可在电子商城找到,避免步行节约时间;出行前提前得知天气情况适时增添衣物是否带伞。

2、广泛交友

借助于聊天软件,文字、语音及丰富表情包可以使见面几次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熟络起来,认识更多不同地区的人,交往不同类型的朋友,开阔自己的视野。不仅仅是交友,联系他人也更方便了。跟父母沟通不再局限于电话只能听见声音,更可视频聊天;若是学校有什么通知可通过公众号、QQ群、飞信接收到信息。

3、娱乐消遣

空闲时间可观看新闻及时了解身边事宜;喜欢旅行的大学生更可提前找好攻略定好旅店车票;遇到新奇的事情可发布动态让更多的人参与;看剧、玩游戏调节生活等等。

4、漫无目的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手机,看手机要看哪些内容。看着别人在玩自己也掏出手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计划,随意地打开APP,整日活在网络世界里。早晨醒来第一件事看手机,静静地等待着消息对话框看何时跳出通知来,晚上入睡前还是看手机,这样一天就过去了。

(二)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调查群体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看不到手机就会焦躁不安,这类学生对手机已经达到重度依赖的程度。在学习或生活中,他们的视线总是离不开手机,其实这在医学上已成为一种病症,而且极不容易改善。当需要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机。比如论文的撰写,这也造就了许多论文的杜撰,同时将手机上搜索到的内容生搬硬套,也让学生缺失了独立思考、获得新知的机会。

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走路或者上厕所的时候也带着手机,且不说在上厕所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对身体的机能造成坏的影响,大学生们竟在走路时也在看手机,根本未没意识到这是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可能随时会威胁到自身安全,而这些大学生们还在开心地玩手机,简直是极大的讽刺。

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睡前不玩手机就会睡不着,这早已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了,而他们也不觉得这样的习惯有什么不好,或者是意识到了睡前玩手机带来的坏处却没有很好地坚持改掉这个坏习惯,自己也表示想要改正是很难的。

只有5%左右的人表示他们没有出现以上状况,能够很好的利用手机辅助自己学习与生活。

综合以上情况,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非常大。可以这么说,对其中大部分人而言,没有手机他们就会活不下去了。这将是件多么悲哀的事啊!

(三)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

随着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更加之高。9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刷微信、刷微博等等。采访中,80%的大学生承认他们已经将这些事看作起床后的一种习惯,有些人甚至上厕所的时候也会将手机带上。可以这么说,只要大学生们不在睡觉或完成某些任务,手机就一直被使用着。因此,绝大部分的人使用手机的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极少数的人群在一天中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他们觉得除非有人需要联系我,或者有什么事情要通知别人,没有需要使用手机的必要。

五、试验

大学上课期间收手机这件事始于2014年5月10日河南高校倡导上课交手机。

我们效仿了这个案例进行了本次试验,选择了大二应数高等代数课堂和大一晚自习,针对课堂及晚自习使用手机及将手机收走后学生的反应进行记录。

观察校园内的教学楼,在主A楼一些教室里可以看到:讲台面对学生的那一侧有一些布袋,作用让学生放置自己的手机的。

在大三期末,我们随机找了一个小教室,是大一新生的晚自习教室。坐在最后可以发现,这个教室很安静,未到晚自习之前学生有在看手机的,也有拿着作业本找人讨论的。一打铃,学生就自觉地将手机放到讲台上,但也有男生没有理会,只是没有看着手机而是塞上耳机,似乎边听音乐边做作业,但逐渐地,陆陆续续有学生拿出了手机,或是聊天,或是玩游戏,还有人交流起看到的有趣的新闻,玩手机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这种现象越是临近下课越是明显,因此整个晚自习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比例是低于预期值的,学习的质量也是令人担忧的。

大二高等代数这节课是上午三四节。上课之前很少有学生会复习旧知预习课本或者是就不懂的问题跟老师同学一起探索,基本都是抱着手机。看视频打游戏聊天的都有,直到打铃还有学生盯着手机,对手机恋恋不舍。经研究课间玩手机对下节课的上课效率也是有一定影响的。上课期间还是有极个别学生看手机,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跟在老师后面思考的,遇到来不及记的笔记会借助于手机拍摄下来。

在与任课老师沟通之后,学生对于突如其来的没收手机这件事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1、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愿意。他们试图将手机藏起来,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自己在玩手机,但实际上老师已经发现很久了。当老师径直走来向他们收手机时,他们慌张、不知所措,最后还是讲手机上交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大学生们就在担心老师会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归还手机,似乎离开了手机,大学们就没有了安全感。很快,有的学生便在底下便纷纷议论起来,讨论能用什么方式可以将手机要回来。最后,询问了几位学生手机不在身边后,听课效率怎么样。几乎都表示:没怎么认真听讲,因为离开了手机似乎整个人变得不安,满心想的都是如何重新获得手机,无法集中精力听课了。

2、观察群体中,大约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表示无所谓。这些人中男生占多数。他们认为,老师无权将手机没收,最终还是会将手机归还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即使老师长时间不归还手机,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电脑游戏上,因此他们不会觉得空虚和不安。在手机没收以后,他们也没有过多的讨论,只在一开始表示出不满。自然,这对他们的上课效率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3、极少数的人认为上课期间最重要的是先认真听讲,把这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掌握,手机的问题可以课后再与老师进行交涉。很显然,这类同学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到作为学生的主次任务,手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

六、实验分析

经过对上述两个随机教室的实验,可以看出学生的反应基本和调查问卷的相当大部分学生对手机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手机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通讯工具、搜索工具,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不能离开的一部分。形象地说,我们用手掌握着手机,但手机却用巴掌大的屏幕掌握着我们所有的注意力。

这种依赖性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强的不良反应,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在应该学习的时间段,手机却牵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不由自主的沉迷于游戏,聊天等网络虚拟世界,而忽略了课堂上老师正在讲授的知识。当手机有一段时间没有提醒时,便会不断地查看手机,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等待手机提醒上。当想要认真学习时,手机一次屏幕的閃烁再一次让他们沉沦。想要认真学习,却因为这种依赖性而虚度了光阴,学习时始终无法静下心来,或者需要边听音乐边学习,或者是学习了一段时间就要翻阅手机,学习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平静,反而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浮躁。

最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学生认为离开手机是一件很难的事,认为离开手机一点不安的反应都没有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样的想法已经不仅仅是对手机的依赖,更是放任自己对手机依赖,对依赖手机带来的不良反应听之任之,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

大学生活的自由并不代表着放纵,在玩乐之余要更多关注身边的人和物,研究有兴趣之事积极参加活动,同时学校也应组织一些活动、讲座使学生从内心觉悟。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学生写话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