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私人信件的传递途径

2017-06-09 08:06黄银鸽
科教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传递

黄银鸽

摘 要 唐宋是我过历史上国家统一、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私人信件传递也逐渐便利,到宋代私信可通过驿站传递得到国家认可,这不仅便利了士大夫间的交往,还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创作题材。

关键词 邮驿 私人信件 传递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70

Abstract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ere the era of national unifi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Private correspondence is also increasingly facilitated. In the Song Dynasty private book attached to get national recognition, This not only facilitated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literati, but also enriched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themes.

Keywords post station; personal letter; transfer

1 隋唐时期私人间书信往来便利

隋唐结束了数百年来的割据局面,随着运河的开通、驰道的修筑,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商业繁荣远远超过了前代,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统治者也多体恤民情,实行温和的统治政策对通信有所放宽。

(1)允许官员利用邮驿通有了突破。进入隋唐以后,官员之间的私信往还、文人彼此唱和,除了唐末战争的影响使得“家书抵万金”的情况出现外基本上已无障碍。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为了使刚刚建立的政权稳固下来,得到臣子们的拥护,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特恩准官员间可以互通私信。下令解除官员之间禁通音信的命令:“自今以后内外官人须相存问,勿致疑阻。有遇疚疾,递加询问,为营医疗,知其增损。不幸物故及遭忧恤,随事慰省,以申情好。”①从此,官员之间可以合法的通过专门派人和托人捎带互通音信。白居易在与刘禹锡通信中有“韦杨子(旁添“递中”二字)李宗直陈清等至,连奉三问。”据考证:杨子,指杨子院,当时漕运盐铁设置在扬州的分设机构。韦是该院的主管官员,称韦杨子。递中,指杨子院送到河南府的公文中附有刘禹锡至白居易的信件。柳宗元与李翰林书中也说:杓直足下,州传遽至,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刘禹锡)处得足下前一次书。这都是官员私书交邮驿附寄的明证。

(2)官员所办的专驿。刘晏为转运使时常常用高价招募善于长途奔走的人,设置递铺,查询各地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入贱出贵,国家获利,而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史之乱后,国家的财赋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江淮八道,刘晏被派往江淮管理财政,因此他把此办法在所辖范围推行。使 “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此办法为统治者财政收入增多做出了重要贡献,刘晏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理财家,这都与信息传递手段的改善有密切关系。

(3)商人成为私人之间传信的重要桥梁。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其中记载许多过往商人带传书信的信息。李白在寄给故人的信中“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提醒朋友往来的商人很多,不要用商人少的借口而少有联系。杜甫亦有“南海春天外,功曹几月程。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幸君因旅客,时寄锦官城”。②希望这位姓段的官员将交趾的丹砂、韶州的白葛依靠商人按时寄到“锦官城”,‘时寄说明有时间的限制,要按时送到,而这需要依靠商人才能做到。在唐代,官方邮驿已经非常发达,但杜甫却要这位依靠商人,说明商人在远距离传输上有着难以取代的优势。张继的 “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则更加说明了商人的重要性和人们对他的依赖,来往的商人少了,就没有办法传递相思的书信。这些诗反映出过往的商人在书信、物品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4)私人客店兴旺,出现民办“驿驴”。商人能够在人们传递书信、物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因利益的驱使,还与当时社会商业的发达,提供食物、住宿的旅馆等服务业场所的增多有很大关系。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来往的船只、商人络绎不绝,为了满足商旅食宿的需要,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建造旅邸的热潮。“东起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州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③唐定州何明远是一位大富豪,主管官家三个驿所,他在驿舍旁边开设私人客店接待商旅,资财巨万。不仅中国人开旅店,外国人特别是中亚与西亚商人在中国开店的也不少,称“胡人店”、“波斯店”。洛阳、长安、扬州、广州等地都有这样的店,足见当时中外往来之繁盛。这一时期普通的个人旅店不仅在数量上增多,在服务上也更加周到,出现专门为客人准备的“驿驴”。据《通典》记载:唐代“夹路列肆,待客酒馔,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抵荆襄,北至太原巷陌,西至蜀州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2 宋朝“私书附递”的法律化

宋朝以前,尤其是唐朝,官员们通过国家的邮驿渠道传递私人信件,虽然日益频繁,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但毕竟没有得到法令的许可。但到了宋朝官员的“私书附递”成为政府明文规定,从此通信范围大大扩大。这不能不说是我国邮驿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此制始行于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这一年,宋太宗为笼络士大夫官员,特别恩准:官员在近系家属之间,可以随官方文书一起传带家信。后来因弊端太多,一度废止。但到宋仁宗统治时候,再度放宽,景祐三年五月(1036):“诏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明告中外,下进奏院依应施行。”④这是皇帝因体恤臣子都有“宗族亲戚之念”,不应只是达官贵人的书信可以由专人传送,小官也可受此恩惠,所以此制一出士大夫受益颇多。

士大夫间的书信往来猛然增多,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名人文集中的“书牍”体裁文章在宋以后多了起来,苏东坡文集中便有许多家书体的文章,写得隽永可亲,其中常常有“轼启,近递中奉书必达”、“别后递中得二书,皆未果答,专人来又辱长笺”的附言,这“递中”指的就是宋代专门负责官方文书传递的组织——递铺。爱国诗人陆游被朝廷罢官,晚年在山中过着贫困的生活,“日暮坐柴门,怀抱方烦纡。铃声从西来,忽得濠州书。开缄读未半,喜极涕泗俱。”正在愁闷无所消遣之际,忽然听到远方传来邮递的铃声,收到了来自远方家人的书信,感动得不禁老淚纵横。宋代实行以兵卒代替民役的递铺组织,规定铺兵在传信过程中要鸣铃,前面的驿站中的人在听到铃声后,就能及早出来等候交接书信,节省时间,传信效率大大加快。

3 影响

在宋朝私人书信可以利用统一的通信组织传递,不仅使人们的通信范围得到扩大,而且对后来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题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信使、驿站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王弘力的古代风俗百图中有一幅元代一户普通人家向官驿的小吏投递书信的画,并附诗一首:天涯海角难相逢,尺素传达赖远征。驿站健卒鞭快马,山高水长亦贯通。从文中可以看出元代的邮驿机构发达,覆盖范围更加广阔,即使是天涯海角的书信,这些健壮的小卒快马加鞭也能传到。普通的百姓对这些信使的依赖也跃然纸上,他传递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寄托着远方游子的思念、友人久违的问候、战争中亲人平安的消息,因此在驿站旁焦急的等候信差的到来、高兴与他地攀谈、细心的嘱托似乎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2)邮驿的这种普众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在元代戏曲中驿站故事成为剧情冲突、抒发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使剧情变得紧张、曲折、吸引观众的眼球。⑤元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孙膑被庞涓砍掉双脚后装疯,一个到魏地买茶的齐国商人看穿,欲救他出魏国,就把他藏在馆驿里。庞涓发现后,马上出动军队把馆驿包围进行搜查。此时的故事情节顿时紧张起来,小小的驿站被团团围住,孙膑难以逃脱,万一被搜到不仅是自己的性命难保也会连累商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瞬间激化,而庞涓、孙膑和商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馆驿中激化并发展到高潮的,作者之所以把矛盾冲突的高潮安排在一个小小的驿馆里,正是因为驿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它混乱、容易引起矛盾冲突的性质适应了剧作家创作的需要。

(3)私书入递在带来人们通信方便的同时也造成递角积滞、兵卒疲乏的弊端。刚开始时官员私书,还只许通过步递传送,不得影响和干扰国家急递文书,但后来制度逐渐松弛,大量私人书信都通过急递铺附递了,造成递角积滞、兵卒疲乏的弊端。据《欧阳文忠集》载,大文学家欧阳修与朋友间往来的书信,就是通过急脚递传送的。如“近急足还府,奉状”“急足自徐还,辱书”“近急脚子还”等字样,这里的“急足”、“急脚子”就是急递铺兵。到徽宗时这种现象已成普遍,“所传文字名色冗并,角数浩瀚,究其本源,往往是因公及私,欲其速达。”致使“铺兵疲乏不得休息”。南宋时驿递管理松弛,大量文书被积压延误,通信效率大大降低,已不能和宋前期相比了。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的私人信件传递逐渐便利,在宋朝时法律允许通过递铺传递私人信件,进一步扩大了通信范围,符合通信发展的趋势。这不仅促进了士大夫之间的交往,方便了平常百姓间情感交流,对文学书信体裁、创作内容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邮驿制度不断完善的表现,但同时也会有兵卒疲乏之弊,而通信在某种程度上关乎国家的“命脉”,因此明末清初,专营民信业的机构——民信局应运而生。

注释

① 宋敏求.唐大诏令[M].北京:中华书局,2008.

② 姜革文.商业·商人·唐诗[D].南京师范大学,2006.

③ 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④ 王栐.燕翼诒谋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⑤ 闫俊丽.漫谈元代戏曲中的邮驿[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传递
语文课堂语言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基于(火用)分析法的换热器性能研究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重要概念的传递及教学建议
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与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班级德育信息传递的信道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