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7-06-09 02:56莫源巧
科教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措施大学生

莫源巧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陷入传销事件时有发生,从原因来看主要有四方面,包括家庭教育与沟通不当、就业压力大、大学生自身原因、传销组织的欺骗性等。主要预防措施有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社会加大关注和惩处、学校发挥引导与教育、个人增强防御和辨别。

关键词 大学生 传销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79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Falling into the Organization of Pyramid Selling

MO Yuanqiao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fall into the organization of pyramid selling .There four main reasons, including family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appropr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pyramid selling organizations deceptive; the main preventive measures including parents to keep in touch and communication, the social to pay more attention and increase punishment, schools play to guide and education, personal enhancing defense and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yramid selling; measures

1 案例

我校2012级某专业学生,吴某,在开始实习后告知指导老师他在外地找了家单位实习,但问及实习单位等具体信息时,吴某一概含糊其辞,不予透露,也没有上交实习相关材料。同时,吴某在寒假里对家人宣称由学校老师推荐去澳门专插本读书,并要求家人提供6万元。不料在不久后,吴某再多次向家里人要钱和向同学借钱。经吴某家长與学校确认,证实了并没有吴某去澳门专插本读书之事。通过不断的联系和掌握这位学生的近况(大部分是短信来往,有时能接通电话),吴某家人怀疑其已陷入传销组织。吴某的家人、老师和朋友试图劝说吴某回来继续完成学业。但吴某一味坚持自己在外创业并会成功的,自己也不稀罕大学毕业证了。利用朋友约见吴某为由,吴某家人在学校老师陪同下前往约定地点寻找吴某。但吴某未能如约出现,临时变卦,声称已经出差在外,但会安排自己同事招待他朋友。

在寻人未果后,经辅导员多次与吴某联系沟通,但吴某仍坚持不回校,要留下来赚大钱。在经过了3个月的时间,吴某主动联系家人将其接回家,并主动联系告知辅导员老师。据了解,吴某陷入了传销组织,被非法拘禁长达4个月之久。

事后,学校布置对各班级类似事件的排查摸底工作,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提醒同学们(尤其毕业生)认清传销,提高防范意识。对于该同学,辅导员高度关注,与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吴某也表示会先做好心理调整,等复学时间到再好好完成学业。

2 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①由此可知,传销的最大特征是通过不断发展下线获取利益。

3 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在实习或求职的大学生不断陷入传销。陷入传销的大学生不仅危害到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扰乱社会的稳定,威胁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及社会的稳定。陷入传销的大学生,不仅不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而且采用欺骗手段在同学、朋友之间发展下线,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更甚严重的是导致陷入传销的大学的“三观”严重被扭曲,很大可能会危及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传销的泥潭,而且其中许多大学生还那么“执迷不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3.1 家庭教育与沟通不当

在我国,家庭教育长期一味以考上大学为终极目标,从而片面求得高分则“万岁”。在孩子的社会经历与自我保护教育方面意识单薄,结果是孩子容易轻信他人,缺乏必要的防范、辨别能力,让传销有机可乘。其次,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交流。他们往往认为孩子顺利考入大学之后,就可以完全放心,任其发展。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于放心、放手,使得自己无法及时地掌握孩子的状态。笔者在与案例中的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吴某家长几乎没有与孩子交流过在大学的情况,更不了解孩子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

3.2 就业压力大

近些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每年都被称为“史上就业困难年”。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为觅得一份合适工作变得急躁、盲目,这也给传销向大学生“下手”提供了“缝隙”。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急进心理,伪装成各种“合法”工作提供给大学生,加上大学生对传销组织的渗透性、欺骗性、隐蔽性缺乏认知,从而误入,进而无法自拔。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在高校中的普及使用,传销活动手段已跃然出现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盛行使用的QQ、飞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方式。笔者在与案例中的学生同学沟通过程中发现,吴某曾多次试图在QQ和微信上向同学借钱和宣传自己所做的“好工作”。

3.3 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容易陷入传销中,很大原因在于自身方面:自我价值取向扭曲、缺乏识别能力和自制力和“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容易受到社会某些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身价值取向逐渐扭曲。作为一名准毕业生,大学生都希望在毕业时就能够干一番大事业,开辟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名利。其中部分学生往往过于急于求成,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被那些经“包装”的理想工作吸引和“洗脑”,进而误入传销,同时也容易将其看作是一项“大事业”去追求,难以回头,甚至连大学毕业证也可放弃。

3.4 传销欺骗性

从传销的本质来看,其最大特点是欺骗性。抓住大学生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理和大学生涉世未深的经历,传销组织使用“上课”、“谈心”、“洗脑”等方式,不断鼓吹、编造“好工作”、“高收入”、“高业绩”等谎言,诱使大学生心甘情愿地掏钱加入其中。误入传销的大学生经过多次“上课”后,像被“洗脑”一样,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说,反而他会从同学、朋友、亲人方面下手,发展下线赚取“业绩”。

4 预防措施

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陷入传销,笔者认为这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对的重大问题。2004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提出的“重在防范、加强管理”应该是针对大学生陷入传销工作的一个总体思路。因此,对于如何预防大学生陷入传销,笔者认为应该发挥好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四方的共同作用:

4.1 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首先,家长应主动与大学生联系沟通,多关心、了解在校状况,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如有问题还应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家校联合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欺骗性行为,家长也应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向孩子灌输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4.2 社会加大关注和惩处

首先,加大对传销的关注和惩处力度,严惩传销涉嫌的违法犯罪人员。其次,有效借助新闻媒体等方式针对性地在高校圈子里加大对传销危害的宣传,同时结合正面力量进行宣传与现身说法。再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和加大对传销活动参与人员的惩处,而不是对其进行教育后便遣散了事。

4.3 学校加强引导与教育

(1)加强“传销”的渗透性、欺骗性和隐藏性知识普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多起大学生陷入传销事件提示我们,不少大学生因为缺乏对“传销”的认知而容易误入传销。因此,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增加对“传销”的专项认知教育显得极其重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各宣传栏、广播台、校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同时也可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知识讲座,普及大学生对“传销”的性质、特征、危害及欺骗性的认知,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传销。

(2)进一步加强校园方面的安全管理,防止传销组织向大学生渗透,尤其要警惕QQ、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被传销隐藏其中。一旦大學生常用的新媒体交流方式被“传销”利用,那么传销很容易在高校中加快渗透速度。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QQ、飞信、微信、微博、个人空间等方式,尤其要谨慎对待各种新媒体发布的就业信息。

(3)积极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财富观进行正确的引导。高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重视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使其能勤劳致富的就业理念和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普及宣传就业政策知识,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趋势;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举办校园招聘会,规范毕业生就业途径和渠道;开展求职就业指导讲座,指导大学毕业生求职技巧,提高成功就业率。

4.4 个人增强防御和辨别

首先,大学生要增加对传销的欺骗性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和自救意识。一旦误入传销,不要恐慌,沉着冷静地对传销人员采取怀柔态度,设法保持通讯畅通,找机会向公安部门报警,或者设法与学校、家长、朋友或其他人联系,寻求被解救机会,千万不可采取用刀伤人、跳窗跳楼逃跑的过激行为,以免造成自我损伤和更大悲剧。其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收获是和劳动付出成正比的,“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马上来钱”是不可能存在的。再次,大学生要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在面对各种新媒体兼职、招聘信息时要有警惕性,懂得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性。

注释

① 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S].2005.8.

参考文献

[1] 闫超栋.传销对大学生的危害及防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

[2] 张佳.新媒体与大学生传销引发的思考[J].学理论,2014(23).

[3] 石希.教育部:严防传销骗用大学生.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7/2619600.html

[4] 曾术华.从大学生传销案看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5] 胡国伟,杨越明,罗威.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的原因与预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6] 汝佧.大学生陷入传销活动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7] 连惠梦.警惕传销,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学生陷入传销案例一则[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

[8] 李丽雅.论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从大学生传销说起[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9] 王丽.浅析大学生传销的动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10] 郭庆义.新形势下大学生传销问题分析与对策[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措施大学生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