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6-09 11:23郭静雅
中国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郭静雅

【摘 要】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在整个财政支出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核算,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增加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绩效管理

一、引言

专项资金是指由政府财政安排,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完成重大工作任务或者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基于专项资金的含义,不难看出其具有款项主要来源于财政;开支用途固定,政策性强;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特点。

新《预算法》实施以来,财政部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建议,专项资金的管理有了规范的程序和流程,主要按照申请预算,财政拨付资金——使用专项资金,完成支付——项目决算——专项结束后的绩效评价开展。尽管已实施不少监督改善措施,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还面临着许多资金流向不明,使用不当的问题。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少专项资金设置不够合理规范,存续期限超过5年以上的专项资金随处可见;不少专项资金存在多头管理、多渠道申报、支持对象相近、使用方向雷同、补助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一些专项资金设立时没有可量化的绩效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的不明确,不清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担心今年批复的项目资金不用完,明年的款项就不再拨付,正是这种预算前期制定与后期执行中存在的“惯性”让很多无用项目“苟延残喘”,或是为了骗取资金而存续。

2.预算编制粗糙,缺乏科学预见性

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前期申请预算的环节中,没有对立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论证,设立依据不够充分,只是为了争夺更多的专项资金和项目来进行申报。有些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准确性不高,编制数据不够清晰精细,只有笼统的总额描述,没有拆分、细化到具体项目,极易造成预算审核不通过,专项资金被核减的结果。还有一些单位在申报时缺乏科学预见,年终紧急申报追加项目的事例比比皆是,导致原来的预算计划被打乱。

3.预算执行进度缓慢,资金结余量大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视预算申请,轻视预算执行的通病。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对预算资金的监管,造成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执行进度相分离。到了年终为完成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进度突击用钱,甚至“以拨代支”。200万元以上的大额专项支出由于是审计监察和绩效考评的重点,往往执行进度良好,而200万元以下项目的支出进度不够理想,一些小额项目甚至一个会计年度结束都没有预算支出。正是由于支出进度缓慢导致预算资金的结余较多,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年终都要进行专项资金的财政拨款结转,而对结转结余的决算说明常常是寻找客观原因寥寥数语带过,诸如资金下达时间晚、项目受政府采购程序影响等,并未真正检讨内在因素,导致一些项目未按计划规定要求完成。

4.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绩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相关配套制度有待完善,没有实现业务主管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全覆盖。绩效评价的初衷是为了了解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和使用效果,专项项目的设立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但最终的绩效自评往往让财务部门来上报,财务人员受专业知识限制或不熟悉项目实施流程很难对专项资金绩效开展客观自评,而财政复评又大多流于形式,资金的用与不用,项目的做与不做,在绩效考评中差别不大。

5.绩效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绩效评价的覆盖面不够广,还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很多项目完成后是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绩效评价,但不少第三方机构的资质不高,透明度和公信力都有待加强。相关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凡是涉及资金使用,都应做到标准公开、环节公开、过程公开,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专项资金相关信息没有按规定全面完整的公开,影响了对其绩效的社会监督。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做好专项资金管理的“加减法”。一是要加大清理整合专项资金的力度,对专项数量做“减”法,要切实归并方向雷同、用途相近的专项,坚决取消绩效低下的专项。二是规范部门权力推进标本兼治,对管理做“加”法,做到“一个专项、一个办法”,绩效为先,全面评价,将绩效管理融入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监督全过程,建立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

2.规范专项资金设立申报,完善预算编制体系

在立项审批阶段,做好对资金的事前管理控制,确保专项资金投对项目,用对方向,对项目申报单位或个人违规申报,套取、骗取专项资金的行为要严肃查处。针对项目制作详细完善的可行性报告,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对项目的可操作性、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性等进行审核评估。强化预算编制的重点是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推广项目库改革,并与年度部门预算和部门三年滚动财政中期规划编制、批复相衔接。逐步将执行期超过3年的项目资金纳入项目库管理范围。细化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要求财务人员熟悉专项资金的项目内容和使用情况,可以将财务支出项目分解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和款项中。

3.规范使用,均衡进度

一是在专项资金的拨付与使用环节应当做好事中管理控制,严格执行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合法合规使用专项资金,严禁挪用、挤占专项资金,不得擅自变更、调整专项资金的项目内容或使用方向,不得随意列支与项目无关的支出,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快预算执行,均衡用款进度。项目获批后,上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转拨专项资金,不得截留,延期拨付。本级预算资金应加强监管和动态监控,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可以将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管理人员个人绩效挂钩。定时定期上报预算执行进度,对没有达到预算支出序时进度的专项项目,在系统或行业里通报批评并扣减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的绩效奖励。三是对沉淀资金采取清算回收机制,清理收回未及时支出的项目资金,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也给执行进度不利的单位敲响警钟。

4.健全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

一是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于资金设立、分配、使用、绩效全过程,促进各行政事业单位把工作重心从重资金申请转向加强项目库建设、注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上。突出强化对重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和督查,包括财务管理方面,资金使用效益方面,资金预算执行方面。二是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领域和项目应制定不同的指标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合规性、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专项资金的设立、申报、评估、退出挂钩,作为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良好的予以表扬,对绩效评价差的通报批评,并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对达不到主要绩效预期目标的应及时撤销资金拨付,对严重违法违规的项目转送纪检监察机关实施问责。

5.提升专项资金信息透明度,强化绩效信息公开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的原则,建立专项资金的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完整公开专项资金关信息,以公开促绩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如今网络化让资金流向更开放透明,大数据让资金使用更明确精准,也是对资金使用流程公开透明的可行性建议。同时,对专项资金管理和支出绩效进行持续监督和跟踪问责,明确负责专项资金管理的各部门、岗位和人员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等多元化绩效评价机制,促进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摆脱原先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使用率低下的问题,是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立足于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模式,才能实现资金链条的有效管理,保证项目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軍庭.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统计与管理, 2014(04):94-95.

[2]牛娇娇、贠晓哲.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探析[J]. 财会通讯,2014(26): 53-55.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