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分析

2017-06-09 10:34刘召贤
科学与财富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农保养老模式农村居民

刘召贤

摘要:新农保政策实施以来,其实施效果一直备受关注。实证结果表明,这项政策增加了参保老人独居的可能性,降低了老人在养老资金来源方面对子女的依赖,参保老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了参保老人在居住安排偏好上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农保;农村居民;养老模式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尤其是农村老龄化问题,使得农村养老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迁移,“养儿防老”的观念日趋淡薄,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也逐渐弱化。而“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12年底,新农保基本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那么,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居民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产生了影响?对于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讨论。

农村老年人作为新农保政策最直接的受益群体,这项政策是否改变了他们的养老模式,本文從微观层面分析新农保养老金对养老模式中居住安排偏好,养老资金来源以及代际支持金额三个方面,考察新农保政策对我国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

二、主要研究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的追踪调查,并选择从居住安排偏好、养老资金来源以及代际支持金额三个方面考察新农保政策对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被解释变量分别为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偏好,老年人养老所依靠的经济来源以及老人与子女问的代际支持金额。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评估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增加了参保老年人的独立居住的可能性,使得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的可能性减小,降低了老年人在养老资金来源方面对子女的依赖,对社会养老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由于参加新农保增强了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意愿,农村老年人更乐意独居或与配偶同住。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早期文献中所发现的,独居带来的隐私和自主权是一种正常品,当预算约束放松后,老年人对独立居住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估计结果也表明,在决定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方面,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起了决定性作用。新农保提高了健康状况较好、较年轻、经济收入较高的参保老年人独居的可能性;而对于有日常活动能力障碍、年龄较大、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参保后其独立居住的意愿和实际居住安排几乎没有变化。

从老年人依靠的养老资金来源看,养老金使得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有了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储蓄或子女的可能性下降。说明新农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子女赡养的养老模式。但在代际转移支付方面,参加新农保对代际转移的内在作用机制可能较为复杂。老人与子女间的代际支持金额反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老人选择独居之后,子女对父母的隐性代际支持显性化所致。

(二)相关建议

新农保政策在现阶段对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模式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成年子女仍将是参保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新农保政策虽然对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困境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新农保政策也影响了包括老年人的代际支持、居住安排、养老资金来源等在内的整个养老模式,使得农村居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尽管如此,新农保政策仍未从根本上动摇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未来几十年里农村居民的养老还是会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想彻底改变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必须提高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有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具有根本性变革的养老政策。

猜你喜欢
新农保养老模式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云南省新农保制度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