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7-06-10 20:21张苑驰午于晨
市场观察 2017年5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张苑驰+午于晨

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都增长缓慢,国际投资贸易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也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急需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作为一项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旨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深度融合。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早有提出,但是效果还不显著,没有达到改善产业结构的目的,“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了一个以产业级差为基础,要素流动为条件,市场利益为拉力的产业转移机制,有利于中国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使中国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

国外最早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探究是美国学者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具备足够优势才能在跨国投资与经营中长久的生存下去。邓宁在1977年提出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所有权、区位和内部化这三个优势及互动决定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和条件。国内关于直接投资的理论也相对角度,主要是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特点,提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模式,其理论核心还是区位要素选择以及投资阶段的划分。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也针对“一带一路”下的产业转移和企业直接投资做了相关研究,主要从国内过剩产能的转移需求、重构国际产业價值链以及对外投资的区位分析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其中,熊艾伦等(2015)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加大我国水泥、建材、钢铁、能源等多个过剩产业的市场需求,为过剩产业产能的转移创造空间。蓝庆新、姜峰(2016)则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价值链的形成,把依靠发达国家的“外围”关系转变为以中国为“核心”的主导关系的观点。刘瑞、高峰(2016)重点分析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的区位路径选择,从区域划分入手分析产能合作领域。我国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发挥比较优势并且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开发和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将给国际间产能合作和产业转移带来的重大契机,如何抓住机遇进行稳妥有效的对外投资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正确认识其中蕴含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当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态势良好,2013 年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78.4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虽然我国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规模有所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截止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为 6604.8 亿美元,全球排名仅为第 11 位,仅占同期排名第一的美国 10.4%, 也不及中国香港 13523.5 亿美元的二分之一 。对外直接投资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中东南亚国家居多,而在中亚等地的直接投资相对较少,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蒙古、伊朗、柬埔寨、老挝、泰国,前十个国家的对外投资额总计 518.12 亿美元,占沿线对外投资总额的 71.95% ,其中 5 个国家是东盟国家。整体上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范围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一带一路”的契机下,如何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实现国际产能合作,进行产业转移以提升企业附加值是尤为重要的。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和挑战

(一)抓住发展机遇,扩大对外投资实现产业转移

1.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合作为主要切入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尤其是中亚、南亚等地国家国内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相对的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具有比较优势,长期以来的发展使我国在钢铁、轨道建设、公路建设、港口开发等行业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行业领先水平。这些企业在国内大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国内的投资效益远不如从前,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国内的产能压力,促进国内产品升级换代,转向技术密集型等高端行列,同时与承接国形成互补,实现双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中亚等地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西亚的石油资源也相对丰富,发挥我国在能源开采等方面的优势,以能源合作为切入点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展开直接投资,进而扩大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2.加快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是化解国内产能过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前后经历了四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从英国想法德、美国等地转移,并引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主导的向日本、欧洲等地的第二次产业转移以资本和技术投资为主,奠定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地位。第三次产业转移是从日本向亚洲四小龙,日本将国内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及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并最终确立了在亚洲的“雁首”地位。第四次转移是从亚洲四小龙转向中国内地,也是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受益最大的一个阶段,通过引进来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的实力强劲,迫切需要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企业可以加快对外投资,有步骤的实施产业转移,将产能过剩的部分向东南亚、中亚等欠发达地区转移,借此机会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由中下游向上游转移,构建新的产业分工体系,给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创造条件,“高铁外交”、“核电外交”都是中国高端制造业产业输出的重要载体。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来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对于东南亚地区,该地劳动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可以重点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投资。南亚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也是基础设施投资及制造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国,同时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可以进行能源开采、水力发电等项目。中亚地区以石油、重工业为主,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居于整个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处,合作领域可以集中在公路、铁路、管道建设等交通建设上以及能源合作等领域。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多以石油产业为主,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部分产油国的资金也相对充裕,国内企业可以针对该地的情况在能源、基建以及金融领域展开投资。

3.充足外汇储备支撑,新的货币体系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

中国在前一轮的全球繁荣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具备充裕的资本,这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利的资金支持,同时,中国发起成立金砖银行、亚投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上合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类机构,其中亚投行就是中国主导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与伙伴关系的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有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之称。金融铺路,资本保障,给“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也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防范风险,积极应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投资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潜力很大但是意外也很多。覆盖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发展缓慢,其中GDP总量或人均GDP为50名之后的国家占近70%。除了西亚等个别石油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较差,基本是经常账户逆差国,外汇储备低,多是货物服务的“净进口”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且海外项目建设周期都较长,企业的成本收回期会拉长,盈利水平波动极大。沿线国家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却是不断贬值的“大宗商品”,且工业水平较低,在美元走强的状况下,这些国家获得中国资本支持后用来“还本付息”的也可能是这些不断贬值的“大宗商品”。

2.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的国内如阿富汗、叙利亚等政局不稳定,国内政局的混乱会影响投资的连续性,尤其对于长期性的投资项目,投入的资金会因项目搁置或不能继续进行而难以收回,增加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性。同时各国政治运行的特点不尽相同,法律规定也有所差异,都为我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和长期发展带来挑战。“一带一路”沿线的宗教极端势力、恐怖势力以及民族分裂势力猖獗,给我过在外工作的工人和管理人员造成人身威胁,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收益以及投资的顺利进行。

3.管理风险

跨国经营本身就存在着难度,加之地理距离及文化差异,国内企业对国外项目的管理以及分公司的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2014年,我国央企在境外的资产总额超过 4 万亿元,但由于没有审计,资产和效益一直都是糊涂账,境外投资甚至变向成为利益输送的渠道,滋生腐败导致巨额亏损。

“一帶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直接对外投资的良好契机,面对国内产能过剩局面,有效开展对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有效方式。借此机会加强与周围国家的产能合作,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利用等方面发挥我国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优势,将传统产业向外转移,打造新的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

但同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要加强对于风险的风范。积极主动熟悉海外投资市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稳定情况、宗教习俗、人文风情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直接投资方案,考虑东道国的法律制度的制约,制定灵活的策略。在进行直接投资时,尽量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委托加工、合资、独资、技术转让等方式合理搭配运用。为保证对外投资项目的稳定和持续,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体系以保证人员在东道国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稳定对外投资的环境,保障企业和投资项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熊艾伦,蒲勇健,张勇.“一带一路”与过剩产能转移[J].求索,2015.12.

[2]蓝庆新,姜峰.“一带一路”与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价值链体系构建[J].人文杂志,2016.5.

[3]刘瑞,高峰.“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嫩过剩[J].社会科学研究,2016.1.

[4]孟祺.基于“一带一路”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构建[J].财经科学,2016.2.

[5]张敏,王佳涛,陈致朋.“一带一路”机遇期企业对外投资战略探究[J].特区经济,2015.9.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战略
战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