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2017-06-10 11:02管铮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3期

管铮

[摘要] 目的 研究早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12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依据其年龄及性别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一般资料的差异,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所选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观察,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早发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总胆固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早发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高血压是对早发冠心病预后产生影响的五个因素,而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以及总胆固醇四个因素是对晚期冠心病产生影响的预后因素。 结论 通过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患者出现几率,合理进行饮食指导及提升控烟宣传,多关注有阳性冠心病家族史人群,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预后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3-00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nd corresponding prognostic relationship,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Methods 1240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early-onse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age and sex.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indexes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isk-related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tudie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months and the prognostic risk factor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Cox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early 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amily history, smoking history, high total cholesterol, hypertension, fibrin, triglyceride and hemoglobin levels.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hemoglobin and fibrinogen in the early-onse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x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amily histor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moking history, hemoglobin, total cholesterol and hypertension were the five factors that had an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early-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ile drinking history, smoking history, hypertension, and total cholesterol wer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advanc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early-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rationally guide diet and promote tobacco control propaganda,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family history of positiv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Key words] Early 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ical risk factors; Prognostic relevance

冠心病简称为CHD,临床是指因患者脂质代谢异常,在患者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堆积,随着堆积时间的逐渐延长,体积逐渐变大,从而在患者体内出现白色的斑块,临床上也将其称为动脉硬化,随着斑块的大量堆积和形成,导致患者的动脉管腔变窄,引起血流不畅,进而引起心绞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的提升,同时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逐渐出现改变,人体内摄入的脂肪越来越多,血液越来越粘稠,进而导致早发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例如性别、年龄、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以及吸烟等[2-3]。相关研究指出,早发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走向低龄化,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12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依据其年龄及性别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一般资料的差异,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相关因素。对所选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观察,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12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依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将其分为两组;早发组600例患者中,男性年龄36~55岁,女性年龄42~65岁;对照组患者640例中,男性年龄55~65岁,女性年龄65~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门诊和电话随访,要派专人医生负责诊治,对患者院内和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情况,随访24个月。出院后实施随访,完成随访后在院内或者随访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时完成随访,不良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死亡或者再次血运重建,假如随访患者中途失访,最终时间为最后一次访问时间,假如随访对象死于与冠心病不相关的疾病,同时最终随访的时间未达到48 h,则终止随访[4]。生存时间用月计算,从开始随访到终止随访的时间实施计算。之后用总死亡为因变量,应用临床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早发组和对照组分析,出院后对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3相关参数的测量和定义[5]

高血压诊断运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测得的为连续2次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诊断运用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糖尿病史为餐后8 h空腹静脉血糖≥7.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吸烟史定义至少1年每天吸一支烟;饮酒史则为至少1年每天饮酒100 g。尿酸升高为超过380 μmol/L。血脂异常运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总胆固醇升高为≥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3.3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1.04 mmol/L,甘油三酯增高为≥1.7 mmol/L。

1.4 多因素分析

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血压因素对早发冠心病预后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以及总胆固醇四个因素对晚期冠心病产生的影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及血液指标检测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差異进行比较,早发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总胆固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见表1、2。

2.2 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早发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影响预后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高血压是对早发冠心病预后产生影响的五个因素,而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及总胆固醇四个因素是对晚期冠心病产生影响的预后因素,见表3、4。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越来越重,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所提升[6]。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早发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总胆固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结果指出,高血压水平对照组比早发组高,这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有关,还可能与靶器官损害有关[7-8]。相关文献指出,年龄不超过40岁的吸烟患者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长时间吸烟会直接毒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变化,然而内皮细胞结构变化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促进冠心病病程进一步发展[9]。男性吸烟率明显比女性高,因而应控制吸烟,特别是年轻男性吸烟人群,应对其实施宣传教育,避免早发冠心病出现[10-11]。

国外相关文献报道指出,一级亲属的冠心病史不但会提升冠心病的患病几率,同时还会提升患者的发病年龄,国内有学者研究指出,基因多态性及差异与早发冠心病关系密切,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文献报道指出,性别与早发冠心病发病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但是本次研究没有充分体现性别间的差异。本文研究指出,超过一半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存在冠心病家族史,说明早发冠心病具有较强的家族聚集性和家族遗传背景,可能因具有共同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引起。高血压引起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硬化,冠脉玻璃样变,损害血栓形成等靶器官损伤,与早发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13-14]。因而,存在阳性冠心病家族史人群中,甚至可能更早发病,应对其实施一级干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现今认为,适量饮酒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酗酒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指出,饮酒史是对照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年龄增长引起酒精摄入累积量增加相关[15]。

综上所述,通过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患者出现几率,合理进行饮食指导及提升控烟宣传,多关注有阳性冠心病家族史人群,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千总.早发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临床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24(21):154-155.

[2] 郑宏,张丽莉,李艳华.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2013,36(3):976-977.

[3] 况志彬,何春蓉,周艳,等.早发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临床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10(9):205-206.

[4] 李燕,杨毅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与早发冠心病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18(4):421-422.

[5] 李萍,吴延庆,程晓曙,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青少年早发冠心病3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23(11):482-484.

[6] 王莉娜,顾丽华,智宏,等.南京市社区居民早發冠心病现况及高危因素研究[J].江苏医药,2010,12(17):692-694.

[7] 张诚,王宝炜.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40(27):364-366.

[8] 付丽,吴其明,宋毓青,等.女性早发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25(1):572-573.

[9] 代中礼,汪芳松,钱福东,等.血脂及其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6,16(5):682-684.

[10] 王伟,曹新营,白华,等.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J].慢性病学杂志,2016,10(3):492-493.

[11] 田然,张磊楠,张婷婷,等.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6,6(6):206-207.

[12] 王伟.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6.

[13] 杨惠月.脂联素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

[14] 陶明莉.591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特点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4.

[15] 曲艳.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及相关炎症指标与中国人早发冠心病的关联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

(收稿日期:201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