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主义

2017-06-10 19:33洪雅智胡志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男权女性主义

洪雅智++胡志洪

摘 要:所谓女权主义,即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意识觉醒而引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的代表文学在20世纪的欧洲兴起,它是指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男性观念主宰的反抗,它影响遍布20世纪的欧洲,对于近代女性地位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女权主义萌生的文学也应运而生,其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对女性主义的一个反思。

关键词:女性主义;男权;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I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08-01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性主义的反差表现

作家茨威格通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完整描写了一个陌生女人对一个作家卑微的爱情心路历程。陌生女人在她即将离世的时候,给作家写了一封名为陌生女人的来信,信中深情款款地表述了自己对作家R一生的爱慕之情,其中包含着陌生女人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同时也包含着爱而不得的失望和无助。陌生女人对于作家R的爱慕之意早早萌发在她的童年时期,并且到少女时期更加强烈起来。到后来即使陌生女人明白作家的浪荡潇洒,还是义无反顾的冲进爱的漩涡里,在一次偶然相遇中陌生女人有幸垂得作家的爱,并且和作家R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个夜晚,陌生女人也同时怀上了作家的孩子,然而当时的陌生女人仍然沉浸在虚假的爱意中不能自拔,还是不能明辨真假是非。其中从最开始怀着作家的孩子却不能相告其知,只能落寞而去,最后甚至不惜被作家第二次"玩弄"感情和抛弃。到最终最后这个可怜的陌生女人不得命运的优待,病死于疾病。

二、《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女性主义形成反差的原因

(一)传统男权观念的束缚

很久以前,男权统治已经开始施行了。这个充满野性的时代,各种制度上对于男权的巩固和维持在愈发加强,当时的女人只是依附于男人,仅仅只是繁殖的工具而已,更别提什么女权主义了,在当时的时代这一观念根本不存在。女性只能選择逆来顺受和沉默应对。在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陌生女人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她的个性像极了这种典型活在男权统治下的女人。作品中的陌生女人打从一开始就知道作家R是个怎么样的人,作家R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但是花心浪荡,就算如此,她也还是无可自拔的爱上了他并且心甘情愿沦落入感情的圈套。对于作家R的各种缺点和瑕疵,作家茨威格对于他的生活方式非但没有进行批驳和反感,反而通过陌生女人的想法,对这种三观不正的现象持于理解和宽容。

(二)男女经济地位悬殊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过:"经济压迫造成了让她处于被征服者地位的社会压迫。是男女两性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权利以前,平等地位不可能重新确立;但要获得这种政治权利,全体女性就必须参与公共行业。"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因为女性经济地位和男性差距悬殊,所以陌生女人的母亲在婚姻生活的一直处在战战兢兢的心理状态,生怕自己哪里做不好被丈夫抛弃,陌生女人也是一样,对于作家R一直处于默默暗恋,喜欢却还不敢明言,这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也暗示着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女人要想和男人谈论平等问题,首先在经济地位上就不能低于男人甚至超过男人。要想经济独立,首先女人要有自己独立的一份工作,即平等就业权。这也导致后来的很多女权主义运动都是在围绕争取女性的平等就业权进行的。而作品中陌生女人看似不缺摸得到的经济,但是却缺少精神上的经济,爱情就是她的经济,爱情就是她生活的中心,她为爱而活,她对爱情的需要和渴求远远大于作家R。也就是说,即使在物质上的独立了,如果没有自我意识这方面的独立性,那么陌生女人的人生重心仍然是爱情,爱情就是男人,男人仍然是她的依赖品。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欠缺

自我意识这一思想是女权主义中不可或缺的永恒话题。要想追求男女平等,女性就必选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深入认识男女平等的问题。小说中的陌生女人说得那句:"我爱你,与你无关",和女性的自我意识形成一种强烈反差。作家茨威格对此持有赞美的态度,而且在这部作品中也有很多桥段写到这点。在小说中通过对陌生女人的隐忍和坚强的描写来体现女性的自我意识,陌生女人在有了作家R的孩子后一个人默默守着这个秘密,完全没有让作家知道,而是坚持自己抚养。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妓女,陌生女人已经没有颜面面对自己心爱的男人。在这样一种独立又隐忍的女性意识的推动下,陌生女人决定在作家R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抚养孩子。

因为陌生女人这种隐忍又独立的自我意识,导致他又想见到作家但是又不得而见,陌生女人这些矛盾纠结的心理在作品中贯穿两个人的感情线。

三、结语

通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家茨威格向我们阐述了男性视角上的女性主义,并对于陌生女人的行为和遭遇表示了同情和赞美,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女性在整个社会中仍然处于的弱势地位。这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现实,同时也说明了爱情虽然美好,但是女性对于爱情不可盲目到失去自尊和自我。

参考文献:

[1]刘小平.目标的窘困与目的的迷失———对女性主义及其文学的反思[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5).

[2]朱祖林.斯蒂芬·茨威格笔下的心灵激情[J].外国文学研究,1992(01).

[3]张玉书.海涅·席勒·茨威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男权女性主义
Myth and Mechas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从古典到西洋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