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团队制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7-06-10 02:21曹永丹张金山董红娟
科教导刊 2017年7期

曹永丹 张金山 董红娟

摘 要 本文阐明了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工作重点,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提出了建议,并从新时期如何提高和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出发,推行导师团队制培养研究生,实施“123”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校院二级管理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把关。

关键词 导师团队制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校、院二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17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高等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许多高校都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1-3]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备受关注。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的是学位申请者的学术能力,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如何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是学位申请者学术成果的鉴定,更是学位授予单位培养质量的考核,因此也是各高校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的“123”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通过导师团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全程把关(包括选题、开题、论文进行过程中汇报讨论、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导师团队每周就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各个培养环节组织1次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2个学时;重点讨论、研究3个问题。同时,中青年教师作为协助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位论文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和把关,可以确实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 组建导师团队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知识结构的设计者,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者以及研究生培养中最主要、最直接的过程监控者。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主导地位。导师的专业素养、学术水平、治学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必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导师结构,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内蒙古科技大学围绕矿业工程学科研究方向确定导师团队,确定的导师团队研究方向有:(1)露天采矿工艺与技术;(2)地下矿开采工艺与技术;(3)岩石力学与工程;(4)数字矿山技术;(5)矿山安全技术;(6)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导师团队组建的具体要求是所有参与矿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校内外导师必须组建或参与导师团队;所有导师团队必须吸纳中青年教师;所有导师团队必须在学期初制定每学期的导师团队活动计划,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每周的活动内容(具体到每个研究生、中青年教师或每个科研项目)。

导师团队负责人必须是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由导师团队负责人负责组建导师团队,每个导师团队由2~3名导师,3~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1~2名校外兼职导师组成。导师团队负责人的职责是每个学期初负责制定“导师团队活动计划”;负责组织导师团队的活动;对该团队的全日制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把关;负责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团队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申请进行把关。

2 实施“123”研究生培养模式

“123”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导师团队每周组织1次活动;每次活动不得少于2个学时(90分钟);重点讨论、研究3个问题:

(1)研究生培养全程把关(包括培养计划的制定、论文选题、论文过程中的汇报讨论、中期检查、预答辩等);

(2)中青年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协助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为中青年教师的项目申请、论文发表、专著撰写、专利申请、进修学习、职称评审和学历提高等进行讨论和指导;

(3)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作为研究生培养和中青年教师提高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导师团队必须将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师纳入到具体的科研项目中,全程参与科研项目;导师团队至少要每学期举办1次学术讲座或专家研讨会、每年举行1次现场参观交流、每年参加1次国内学术活动。

3 校、院二级监督检查与指导

学校的研究生院是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根据上级和学校的政策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条例,联系学校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职能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作为矿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实施单位,全面负责导师团队制的组织与实施,负责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学期对各个导师团队的活动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导师团队对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等进行集体把关,可以督促研究生在平时认真努力钻研,而不是等到最后答辩时临时抱佛脚,这样可以切实可行地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把关,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种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权限下放到导师团队,调动导师的积极性,让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中各环节的组织和设计,及时掌握和发现本学科研究生培养中遇到的新问题,从专业的角度规划最新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计划,积极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加大院系学术权力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培育学科文化,进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 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矿业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其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中实践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4.1 加强学术交流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不仅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授课及科研能力培养,而且经常为学生创造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学校、学院经常承办或主办国际和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制定相关政策,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矿业研究院要求每位导师在培养期间,至少带领研究生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并提交会议论文,导师也会利用科研经费资助学生参加培训班学习,也鼓励同学们多了解相关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

4.2 面向研究生的科研项目

内蒙古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学校和研究院划拨专门的经费成立研究生的创新基金项目。分别面向在校全日制二年级研究生和一年級研究生。 运作方法是:各二级单位组织学生填写“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然后由各二级单位组织本学科领域的教授进行评审,按不超过本院该年级研究生数15%的比例将申请书上报到校研究生院,经学校评定后,进行经费资助。资助经费分两次拨款,首次划拨总经费的50%,立项后划拨;剩余部分在项目结题时根据完成情况、经专家组评审是否通过,决定是否再拨经费。研究生通过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资助,大大提高了科研创新的热情,通过这一平台取得了学术上的进步。

4.3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

学校的培养应该围绕企业的技术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让毕业生能够尽快转换角色,能够在工作中上手快,尽快成长为重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建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实习及实践活动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培养环节,实践教学应该主要在实验室和校企实习实践基地中开展。近年来,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分别与神华集团巴彦淖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包钢集团等多家矿山企业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的协议。矿业工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学期培养中,期中有一个学期是现场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工程中,校内和企业两位导师共同协商专业硕士的实习实践内容,校外实践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到相关行业与企业从事实习实践活动。实践环节结束时要撰写实践总结报告,找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等,并且可以凝练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同时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提高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在几年的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与矿业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并贯彻落实到目前实际的培养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郑冬梅,刘二莉.借鉴ISO9000标准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管理体系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增刊.

[2] 李门楼.过程管理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 黄学.强化过程管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4] 宋强,裴金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以教育硕士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