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积极品质培育中的应用

2017-06-10 16:10陈利南
魅力中国 2016年30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成员情绪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身体迅速成长,自我认知逐渐形成,但由于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外界压力或不利刺激往往表现得比较敏感,情绪易波动。同时,此时的青少年自尊心也比较强,在面对不利环境产生不良情绪时极易产生心理负面影响,青少年问题呈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的现象。积极探索青少年积极品质培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青少年在自我成长中的主导地位,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也是青少年实现自我,顺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概念界定

积极心理学是作为一门探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学科,其研究范畴涵盖了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帮助人们挖掘自身的潜力和积极品质并进行激发,让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幸福和快乐,更好地生活。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将积极品质归纳为6种核心美德(即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精神卓越),24种积极品质(即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力、勇敢、毅力、正直、仁慈、爱、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自我控制、谨慎、谦虚、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1]塞利格曼指出:积极心理学就是从研究人消极的一面,修复已有的缺陷转向研究如何建立人类积极的、正面的品质,强调开发人类潜在的动机和能量。[1]

在国内,官群和孟万金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术语,并将中国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汇聚为六大维度十五项品质,即认知维度(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情感维度(真诚、执着)、人际维度(爱、友善)、公正维度(领导力、合作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持重)、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希望)。[2]

在目前积极品质培育模式的研究上,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介入,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有以社团为载体来提升积极品质的,也有开展团体辅导课程的形式促进积极品质的提升。如张冲以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目前我国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初中生应重点培养的九项积极心理品质: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和领导力,并提出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3]刘在花则是以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提出了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八项积极心理品质: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着、真诚、创造力、领导力。并提出了适合高中生的五项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策略。[4]这些学者在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积极心理品质运用上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介入模式,也促进了青少年积极品质的培育,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青少年积极品质欠缺原因分析

青少年积极品质的欠缺原因具有多样化,与其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具有一定的联系。

生理方面,青少年迎来了身体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身体快速成长,生理功能持续发展,第二性征的出现,开始从幼童转向成人的时期。该阶段也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不仅要适应身体上剧烈的变化,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适应需要。

心理方面,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在适应社会和发展独立人格时会有很大的困难,极易产生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加深,一方面是追求独立自主,争取摆脱家长们的束缚,另一方面则是对外界的评价和看待表现得很敏感,产生不良情绪时极易产生心理负面影响。

家庭方面,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最为重视的是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是身体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教育。我国的家庭主要还是以三个人的核心家庭为主,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更多的家长采取的是一种娇生惯养的方式,而这也让青少年过于依赖家长的帮助,有问题就要家长去解决,难以实现自力更生,表现为自理能力差、过分地依靠父母、做事拖沓等。有的家长们在教育中甚至出现了缺位和失位的现象。

学校方面,目前的学校教育还是以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学校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也使得学校无法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成长需求,青少年也无法得到相应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因此,青少年在承重学习压力下,加之其自身能力的有限,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问题。

社会方面,随着社会化的不断加深,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活动的扩大,这也要求青少年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需要新的提升,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青少年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完成不同的社会角色,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冲击。

青少年问题如果得到专业的介入和帮扶,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受益的除了青少年本身之外,还有其他方面,在家庭方面,能够促进家庭和美满和和睦;其次是朋辈群体,良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对预防青少年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次,对于学校来说,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弥补学校教育难以触及的地方;最后,对于社会来说,青少年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不仅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青少年积极品质培育小组方案设计

青少年积极品质培育小组以提升青少年积极品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为青少年提供参与、互动、分享的机会。结合不同学者对积极品质的界定,小组的服务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自我认知:主要与青少年一同探讨“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和“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主要涉及青少年对自己的认知以及自己对他人的认知,使得青少年能够对自己做出准确的评价,清楚认知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同时帮助青少年能够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情绪管理:注重青少年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和情绪的表达,通过情绪模拟和体验帮助青少年识别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必要的缓和情绪的方式。掌握情绪控制的相应技巧和方法,遇到问题和困难,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梳理。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包含人际认知能力、人际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三个方面,以小组社会工作的形式帮助青少年搭建人际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帮助青少年能够在小组中掌握和提升人际交往过程中倾听、沟通、观察等基本方法,促进青少年知、情、意三个层面的进一步发展,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团队合作能力:建立无领导小组,以小组为基础,为青少年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在青少年参与活动的同时促进青少年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和交流。同时帮助青少年将将团队合作作为一种习惯,掌握团队带领的技巧,正确处理团队矛盾等。

抗逆力:在关注青少年问题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青少年自身所拥有的潜能,更加注重青少年能够在压力等不良环境下,使其内在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实现自我的超越。除此之外,让青少年能理性去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现自身存在的能力,通过对身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鼓励青少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逆境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小化,将逆境转化为成长的机遇。

通过前期的需求调研和活动内容设计,本次小组共开展七次小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该小组依托优势视角、社会学习理论开展,协助小组成员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团队合作、促进抗逆力的形成,主要活动内容如下:

第一节,初次见面,多多指教。1.用“我是爸妈的小骄傲,因为……”进行自我介绍,让小组成员对工作人员以及小组成员之间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阐述参加活动的目的和对小组的期待。2.了解小组成员目前存在的困苦和问题,寻求突破。3.商讨小组名称、小组口号,订立小组守则。

第二节,我的情绪我掌控。1.上节内容进行回顾与分享。2.情绪模拟,让小组成员模仿不同情境下情绪的不同表现。2.情绪分享,播放关于情绪控制的小视频,帮助小组成员们对情绪有直观的理解,从侧面掌握情绪控制的技巧。3.情绪讨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说一句父母最让你生气的一句话,归纳出小组成员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再梳理,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如何解决,并把问题记录在卡纸上。

第三节,争做乐观大师。1.上节内容进行回顾与分享。2.分享一件让你开心的事情,为什么能这么开心,体验积极情绪。3.观看关于积极情绪的小视频,看完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让小组成员认识到通过主观的调节可以促进积极情绪的创设。4.美化行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自由创作的形式,将不美丽的东西变得美丽。5.小组讨论,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事情你怎么解决。并进行组内的讨论和分享,让小组成员通过学习他人的方式,掌握一定的积极情绪建立技巧。6.布置作業,邀请小组成员回去观察,发现自己身边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下周进行分享。

第四节,人际交往我在行。1.上节内容进行回顾,与小组成员分享上一周发生在身边的快乐的事情。2.小组探讨,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哪些技能。3.进行“听”、“说”、“看”能力的训练,帮助小组成员能够基本掌握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的能力。4.小组讨论,如何与父母(他人)进行愉快地沟通,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记录和分享,从而了解小组成员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节,团队的力量。1.上节内容进行回顾与分享。2.观看小视频,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你对团队的理解是什么,引出主题。3.团队合作游戏,盲人摆图形、荒岛求生。让小组成员对团队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进行活动体验分享。4.小组讨论,如何有效的进行团队合作。5.布置作业,观看《阿甘正传》,下节活动进行分享。

第六节,这是一个强大的我。1.上节内容进行回顾,了解小组成员观看《阿甘正传》之后的感受和体会。2.抗逆力游戏体验、分享,让青少年对抗逆力有进一步的认知。3.优点轰炸,让小组成员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的优势所在。4.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挑战的事情你会怎么做。让青少年学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第七节,回看成长路。1.小组成员与家长共同观看从小组开组到结束中的照片,了解孩子的成长。2.通过随机对家长的采访,了解小组成员在参加小组之后的变化,通过家长,进行小组成效的评估。3.回顾前面六节内容,进行巩固练习,鼓励小组成员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并对其表示期待和鼓励,同时,处理好理解情绪。

在小组成效的评估,主要通过家长反馈、青少年问卷前后测对比以及每一节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活动记录和反馈。通过资料的总结,我们发现青少年在参加过小组之后,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控制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结论和反思

从服务内容的设计上来看,项目以小组社会工作为基础,融合积极心理学、历奇辅导等专业,结合青少年身体特点提供针对性服务,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同时也让青少年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成长,让青少年能够发掘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品质,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

从整体活动的开展来看,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展,不仅让青少年变得更加亲密和团结,让青少年从小组中得到了归属感和动力,而且能够很好地激发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能够更好地让青少年主动去接受课程内容,并能够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式,并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和手法来看,在带领小组时,小组带领者要秉承社工专业理念和专业守则,对待每一位的小组成员能够接纳和理解。在小组中,除了对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和夸奖之外,也要重视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尤其是小组中比较沉默的组员,要适当的创造机会,让其能够参与到小组中。

参考文献

[1]马丁·塞利格曼主编.洪兰译,任俊,罗劲审校.真实的幸福[M],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07-01.

[2]官群,孟万金,JohnKeller.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4):70-76)

[3]张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2010.

[4]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 年第11期,2010.

作者简介

陈利南,出生年月:1995.3,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浙江温州,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成员情绪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两只挂钟
最强新成员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家的新成员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