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陶刻历史

2017-06-11 07:42许亦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陶刻紫砂历史

许亦春

摘 要:紫砂艺术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练了500多年的风霜雪夜,紫砂陶刻艺术的价值在于将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和众多的文化形式与紫砂器完美地结合一起。

关键词:紫砂;陶刻;历史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37-01

宜兴紫砂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运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为广受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品。

紫砂壶作为紫砂工艺品的一个代表分支,在于书法刻篆上的结合更显得相得益彰。陶刻装饰艺术也成为紫砂艺术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将诗词、书画、文学、刻篆于壶体之上,让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铭传千古,让也让紫砂壶艺推向更高的层次。它们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美学的目的,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情趣。或许正是因为陶刻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文化内涵,使得一批又一批的文人与陶人不断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自陈鸿寿开创陶刻壶铭新风之后,又有朱石?、瞿应绍、邓奎、胡公寿、梅调鼎、徐三庚等一批字画家积极介入其事,对紫砂陶器向艺术的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发扬光大了这门装饰艺术。

谈紫砂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陈曼生对紫砂最大的贡献是,构思设计了一批简约、古朴,具文人意味的壶样,而铭文书刻成为其构思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割。

曼生壶之所以盛名于世,是因为把金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型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风格。简言之,就是赋予了紫砂壶文人味,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品位,将壶与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使得紫砂文化的传承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

紫砂陶刻以刀代笔,把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艺术融于一体,在紫砂陶的表面彰显儒雅的笔墨丹青,兼具文学的深底和技艺的巧妙。紫砂装饰都要“因壶而制”,要根据紫砂的材质特色和壶的造型特点进行设计创作。再好的书画、金石作品,都无法凭借简单的复制就在紫砂器上散发出应用的韵味。

陶刻的基础是书法、绘画的基础。筆者认为,线条的力度是书法的生命,力度就是力量在线条中的体现。判断书法线条的力度要全面,要通过表面现象看本质。线条表面无非是干笔、湿笔、浓笔、淡笔、粗笔、细笔等等,这些都是笔画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判断线条力度标准。线条力度来源于积累,在积累中形成,在积累中爆发。积累是需要时间,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线条的内部结构来说,线条的力度来源于起笔。起笔要有爆发力,爆发力的强弱,决定着线条质量的好坏,表现了功夫的深浅。

陶刻主要分阳刻和阴刻两大类,阳刻是把所有要表现的对象凹下去,主要分单刀、又刀、沙地三种刀法。单刀又分刮和刻,是以刀代笔,直接写刻,轻重顿挫得体。双刀是指把所要刻的笔画线条两边下刀,中间起底,主要表现形式有,三角底、圆弧底、平底、沙地底和不规则底,其中沙地底刻法只是用刀尖一点一点的挑琢出来,使其像沙地一样,主要表现形式有平底沙地,圆弧底沙地。另外还有双刀与沙地结合法,单刀与双刀结合法,通常是单刀空刻,再局部加刀,一般加刀在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处。

紫砂上的刻字刻画,不是简单的书写刻画,它需要有联系性,不能让观赏者感觉是牵强附会或者空穴来风,要让作品和陶刻装饰融为一体,才会给观赏者产生视觉和联想的双重感受。比如刻人物画面配诗句时就会配上“相应的诗句”,才能显示出人物的超然洒脱。紫砂壶雕刻也很讲究布局,一般只取壶身的三分之二处刻字,因为紫砂壶的装饰和中国书画一样,讲究留白,这样的设计让人感觉不到臃肿感,简单舒适,体现了一种美学精神,让玩家一下子感到了满足和欣喜。陶刻书画创作过程离不开鉴赏的襄助,人们总是通过鉴赏来认识优劣的。只有读懂了前人优秀的作品,才能逐渐扬弃自己创作中的不足。鉴赏能力强者不会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会透过表面看本质。鉴赏作品不能单一,孤立地进行,如果陶刻书画是一张大网,那么每一件优秀作品都如同其中的网眼,它们是相互交织着、拉扯着的,要解开其中的关系,都需要文化修养。具有高层次文学修养的陶刻书画家,博识多道,举一反三,更能产生入木三分的见解,从而提高陶刻书画的领会程度。

在紫砂陶刻中,书法装饰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件好的作品,书法的题刻和主体之间在内涵上是息息相关的。紫砂陶刻在文字内容上,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通常采用吉语和颂祈之词,如“长乐安康”、“延年益寿”、“宜子孙,大吉祥”、“饮之甘泉,长乐无极”、“饮者寿”等等,表示一种追求和祝福。作为糊口日用品和民间工艺品,由于文人的钟情和积极介入,尤其是清代才子陈曼生的泛起,在壶上题诗作画篆刻铭文,使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成为艺术品。陶刻装饰赋予了紫砂壶灵气,由此文通气贯,风骚韵畅,多彩多姿,万种风情。

参考文献: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

[4]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

猜你喜欢
陶刻紫砂历史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