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然降雨与人工降雨特性研究分析

2017-06-11 12:44贺洪军贺鑫何洋张宪冬刘显清
科技风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工降雨

贺洪军 贺鑫 何洋 张宪冬 刘显清

摘 要: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对人工降雨特性,降雨强度、降雨分布均匀性、降雨雨滴大小及分布、雨滴终点速度进行记录和分析,能够提高降雨观测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观测人工降雨对于不同形态地貌地表环境的影响,得出控制人工降雨的细节参数。本文从天然降雨与人工降雨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优化人工降雨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天然降雨;人工降雨;特性分析

一、人工降雨实验装置选择和降雨器控制

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实验人员应该对测试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整理。其中,实验人员要对现场坡体含水率进行测定,并且要认真记录不同降雨强度下水分蒸发量,并且要在人工降雨实施前进行试喷,做好管路与测试仪器的调试工作。

人工降雨的装置一般由通管组装而成。其装置的结构分为总体部分和支管部分两大类,其中,降雨降至的支管有多条楼主管密集绑扎,管体的三通管、两通管、支管间距一般控制在两米左右。喷头采用细密多孔的结构,试验区的楼主管由控制阀连接蓄水池。在人工降雨的实验活动中,蓄水池采用长五米高四米宽半米的立体储水结构制成,为了体现对人工降雨实验基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采用水压表和水表检测系统中的水流量、水压力大小。

为了体现模拟降雨系统变量,可以通过调节水泵作业状态的方式,得到丰富的实验数据。人工降雨活动中控制参数的不同,得到的特性分析结果也不同。在控制参数的分析中,降雨器提供的供水压力一般在0-100kpa。降雨器的喷头摆动频率为14.53次/min,人工降雨实验中其降雨强度为5.05mm/min。此时的降雨均匀系数为98.10%,降雨动能为272.85Jm2mm。降雨器的喷头摆动频率为12.43次/min,人工降雨实验中其降雨强度为3.75mm/min。此时的降雨均匀系数为96.50%,降雨动能为261.39Jm2mm。

二、野外自然状态降雨动能分析

自然状态下降雨雨滴动能不同,半阳坡天然草地坡中位的地形中,其坡度为15°,土壤的密度为1.44g/cm3,土壤的孔隙度为51.6%。天然草地的地被物一般为草类、野菊等植被,其地表平均覆盖度为75%左右。

人工草地的坡度为15°,土壤的密度为1.15g/cm3,一般实验条件下的黄土孔隙度为46.6%。

试验区域黄土的天然密度为1.44g/cm3,塑限为17.7Wr/%,其液限标准为28.3Wr/%。黄土的塑性指数为10.6Ii,其压缩系数为0.82 a1-1/MP,湿限指数为0.079,垂直渗透系数为2.55×105k/(m-s),其水平向渗透系数为1.72×105(m-s),粘粒含量(小于0.005mm状态下)为17.9%。

天然状态下土的基本物理指标是固定的,土层的天然密度为1.64g/cm3,天然的含水量大约为28%,土层的干密度为1.28 g/cm3,比重为2.778左右,孔隙比为1.17.土层的最大干密度为1.733 g/cm3,最优含水量为18%。

在人工降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人员需要进行各项数据监测工作,并且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栏记录。在野外降雨测试过程中,实验人员需要根据坡面裂缝的不同,进行深度位移数据的记录。根据孔隙水压力大小的不用,和测试过程中降雨强度的变化,进行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数据的综合评估。

三、降雨强度不同的雨谱特性分析

在人工降雨特性分析的活动中,技术人员需要认真对比不同强度下的降雨数据变化,并且初步得到降雨实验的结果。

试验区域古土壤的天然密度为1.64g/cm3,塑限为18.3Wr/%,其液限标准为31.1Wr/%。古土壤的塑性指数为12.8Ii,其压缩系数为0.62 a1-1/MP,湿限指数为0.043,垂直渗透系数为5.36×105k/(m-s),其水平向渗透系数为2.12×105(m-s),粘粒含量(小于0.005mm状态下)为29.6%。不同降雨强度的雨谱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降雨强度为10mm/h时,它的中数直径为1.1359d50/mm,降雨的平均直径为0.8463d/mm,降雨的最大直径为1.8229dmax/mm。在开展人工降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人员应该对实验环境进行认真勘察,检测实验环境中有无出现影响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其他因素。在野外实验环境中,可以在刷坡区域隔离出面积合适的试验区域。并且要设置储水池、积水渠和集水槽,并且将蓄水池灌满水。我们分析累积体积比例Y与雨滴直径d的关系,在将雨10mm/h中,方程式为Y=0.2803d(2.9448)R2=0.9538。根据不同降雨强度情况下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编制出降雨强度分析表格。不同降雨强度的雨谱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降雨强度为30mm/h时,它的中数直径为1.3165d50/mm,降雨的平均直径为0.9334d/mm,降雨的最大直徑为1.9643dmax/mm。我们分析累积体积比例Y与雨滴直径d的关系,在将雨10mm/h中,方程式为Y=0.3323d(2.2234)R2=0.9379。

四、结语

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对人工降雨特性进行分析。在降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人员应该确定好试验场地,对地表土性条件进行测试并且根据试验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降雨实验方案。确定监测目标及监测对象,根据实地观察的情况,进行监测仪器的选择与购置。在标定监测仪器之后,实验人员需要对监测点的布设进行合理安排,并且认真做好钻孔及监测仪器的埋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平,王艰,曾莹,等.福州夏季温度变化的特点和人工降雨工程的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10:110-27.

[2] 吴光艳,郝民利,刘超群,等.天然降雨与人工降雨特性的研究[J].人民珠江,2013,34(2):5-7.DOI:10.3969.

[3] 妥德宝,李振华,康暄,等.半干旱区地膜垄沟集雨系统土壤水分特征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28-30.DOI:10.3969.

[4] 潘盛泽,丁坚平,杨建华,等.基于模拟人工降雨的磷石膏堆体变形监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2):82-86.DOI:10.3969.

作者简介:贺洪军(1964-),辽宁盖州人,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人工降雨
通过二维数据计算讨论元素循环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有关人工降雨应用设计
人工降雨想降就能降吗
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服务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韩气象厅降雨抗霾被批“劳民伤财”
对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分析
降水天气系统对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影响分析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枪
上海太热为何不能人工降雨?市气象局:未必能有效降温
模拟降雨条件下秦岭北麓土壤磷素流失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