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2017-06-12 23:49金华斌田维敏史敏晶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

金华斌+田维敏+史敏晶

摘 要 巴西橡胶树是最重要的人工栽培产胶植物,天然橡胶产业是我国不可替代的民族产业。当前,我国植胶面积有限,天然橡胶的自给率严重不足,生产与消费极为不对称;劳动力成本提高伴随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跌,胶工老龄化、胶工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天然橡胶产业亟需结构性改革。本文综述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概况,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天然橡胶产业 ;结构性改革;割胶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05.018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ubber in China

JIN Huabin1,2) TIAN Weimin1) SHI Minjing1)

(1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s of Rubber Tree / State Key Laboratory Incubation Base for

Cultivation & Physiology of Tropical Crops, Danzhou, Hainan 571737;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Rubber tree (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ltivated plant for rubber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nature rubber industry is an irreplaceable national industry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planting area is limited, the self-sufficiency supply of natural rubber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s asymmetric. The labour cost is rising and the natural rubber price is falling, which leads to the shortage and aging of tappers. Th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needs structural refor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in China wa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in China.

Keywords rubber tree ;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 structural reform ; tapping technique

天然橡膠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因其具有合成橡胶不可媲美的优良特性,在航空、航天、航海、医疗和重型汽车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世界上约有2 000种植物含天然橡胶,但巴西橡胶树(简称橡胶树)因其经济寿命长、采收方便、胶乳产量高、橡胶品质好等优点,成为世界上人工栽培最重要的产胶植物。目前,世界上部分或完全用天然橡胶制成的物品已达7万种以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橡胶树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属大戟科多年生乔木,主要种植在南纬10°和北纬15°间的热带地区,具明显的地域性[1]。北纬17°以北曾被认为是“植胶禁区”,我国是世界上首个在北纬 18~24°范围内大面积植胶成功的国家。天然橡胶产业的稳定发展,不仅关系我国的国防、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众多领域的用胶安全,还影响着约300 万人、50万户少数民族和边疆农民的收入稳定与基本生计[2],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具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天然橡胶生产与消费极为不对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胶工老龄化和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这种现状对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相当不利。本文对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品种选育、割胶技术和制度的改革发展、产品加工以及贸易发展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机械化采收的可行性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现状,旨在为解决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发展及现状

1.1 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

我国橡胶树引种最早于1904年,由云南的土司刀安仁从新加坡引种到云南的德宏盈江县,并成功种植[1]。而海南1906年爱国华侨何麟书在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崇文乡合口湾(今东太农场坡塘区18队)建立琼安垦务公司(又称琼安胶园),开始海南种植橡胶的历史[3]。

随后的几十年中,海南尤其是儋州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植胶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橡胶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橡胶基地”的重大决策,将天然橡胶定位为“战略物资”,2007年进一步强化为“战略资源”。天然橡胶作为特殊的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关注程度逐渐提高,橡胶生产国数量逐步增多,1980年全世界有43个国家从事天然橡胶生产,到2010年发展到63个[4]。我国作为“非植胶区”的国家,六十多年来橡胶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全年干胶产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图1)。 1949年,我国植胶面积仅为0.3万hm2, 年产干胶约 199 t,经过50年的发展,1998年植胶面积达62.24万hm2, 年产干胶达 46.2 万t[5],植胶面积和干胶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和第五位,成为我国不可替代的民族产业。新世纪以来,我国橡胶产业稳步发展,新增种植面积年均约4万hm2, 2009年全国总植胶面积达97.07万hm2,年产干胶为64.3万t[6-7],产量居世界第六位。2010年,全球天然橡胶产业全面振兴,胶价全线暴涨,到2011年1月突破4万元,受高额胶价的推动,2011当年我国新增种植面积高达6.8万hm2,总植胶面积达107万 hm2,干胶产量75万t[8]。2012年我国总植胶面积为113万hm2,较2001年增长了80.11%[9],干胶产量首次突破80万t,分别位居世界的第三位和第六位。但2011 年 3 月后,受欧债危机及美元持续走强的影响,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持续下跌,到 2015年12月,标准胶价格从最高4.2万元/t的记录跌至 1万元/t左右,价格下跌持续的时间和幅度创历史纪录。这期间天然橡胶产业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2013和2014年,我国橡胶树新增种植面积和新增干胶产量明显减缓,总植胶面积分别为114.4万hm2和115.1万hm2,干胶产量分别为86.5万t和87.7万t[10]。2015 年,我国总植胶面积116万hm2、干胶产量 80万t,分别位居世界第三位和第四位[2],但干胶产量首次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据初步统计,2016年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为115.8万hm2,干胶产量为 77.4 万t,跌破了80万t大关(图2)。从图2可知,2014~2016年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基本持平,但干胶产量却明显下降,这与当前胶价低迷,大量胶园被弃管、弃割有关。

1.2 我国天然橡胶的引种和品种选育

天然橡胶品种一经选定、种植,将影响橡胶产量水平长达25年的经济寿命,因此,品种的选育是橡胶种植业的根本。我国植胶面积有限,提高橡胶的产量最终依赖于提高橡胶的单产。

我国50年代发展天然橡胶缺乏优良品种的培育,种植未经选择的实生树,平均干胶单产仅375 kg/hm2,产量很低。因此,我国从印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引进了208个品种,筛选出RRIM600、PR107、GT1等大规模推广的品种,以及RRIC100、PB260等中规模推广品种,使我国的橡胶种植在6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良种化。到1995年底,我国总植胶面积的88.3%和总开割面积的88%均是国外橡胶优良品种[5],使得年产干胶达到1 224 kg/hm2,相较50年代提高了约3.5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植胶区域地处热带北缘,温度普遍偏低,并且多风,选择和培育适合我国植胶环境的高产品种是育种专家一直努力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自主培育良种,至1995年已经评选出我国自育的推广级品种29个,其中RY7-33-97、大丰95、海垦2和云研277-5为大规模推广级品种[5],综合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九五”攻关中,又筛选出优良的特异育种材料7份,包括矮生材料RY87-4-26,抗寒材料476-56、543-10和611-1,高产抗寒材料云研77-4以及抗风高产材料热研7-20-59和热研78-3-5[11],丰富了我国植胶区的品种资源。我国还选育出早熟特高产品种热研8-79[12],抗寒新品种93-114。93-114具有抗平流、抗辐射低温能力,适宜在中寒、重寒植胶区进行大规模推广。以橡胶和木材产量为双重目标的胶木兼优品种是世界橡胶树选育种提出的一个新方向。我国自主选育的首个速生、高产胶木兼优品种热垦525于2010年审定为推广级品种[13]。热垦628、热垦523等无性系也是我国第一批自主选育的具有较好环境适应性的胶木兼优的新品种[14]。

除传统育种技术外,我国积极探索选育种的新技术,是世界上首个诱导出橡胶树花粉单倍体植株和花药体胚植株并成功移栽的国家[15-16]。微繁技术可批量提供自根幼态无性系新型种植材料,减少因砧木的不同导致的株间生长量和产量的差异[17],组培苗生长快,抗风能力强,产量较芽接苗明显提高,组培苗将给橡胶生产种植材料带来全新的变革。另外,我国的分子辅助育种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18-20]。产量早期预测对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种效果、节省土地以及劳动力都具有重点意义,我国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1]。田维敏等建立了早期预测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方法,研究成果2012年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2-23]。

为丰富选种原材料,我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了包括魏克汉种质、1981‘IRRDB种质、非魏克汉种质以及橡胶树属其它种和变种共6 165份(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课题组提供资料),为更好的利用天然橡胶的种质资源提供了平台。

1.3 割胶技术和制度的改革发展

割胶生产是橡胶生产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劳动投入占整个橡胶生产劳动的70%以上[24]。割胶技术和制度直接关系着胶树的经济寿命和整个生产周期的产量水平及经济收益。因此,割胶技术体系的改进关系天然橡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1 我国割胶技术和制度的发展

我国20世纪70年代前,割胶生产一直采用半树围两天一刀(s/2 d/2)的低产低效传统割胶制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天然橡胶的发展。乙烯利刺激大幅度提高橡膠树产量的发现,使低频割胶制度成为可能。乙烯利的发明与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我国割胶技术体系也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征对不同的品种、割龄以及种植环境,采取不同的割胶制度,割胶频率从传统的d/2到d/3,以及更低的超低频割胶,割线则从s/2逐渐缩短到Sc8(缩短的螺旋割线,8 cm长)或更短的割线,新的割胶技术和制度降低了胶工的劳动强度,缓解了胶工短缺、提高了劳动收入、稳定了胶工队伍,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常用的割胶制度主要有非刺激割胶、乙烯利刺激割胶、乙烯气刺短线割胶,割胶工具都是全靠手工操作的人工胶刀。由于割胶操作技能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条件差(通常是夜间作业),而且劳动报酬低,对年轻劳动力的吸引力不足。海胶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2014年劳动力缺口在5 000人左右,近4万名胶工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 73.8%[25]。广东农垦一些以橡胶为主产业的农场也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胶工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由此,我国割胶专家提出通过乙烯气体刺激低频割胶增加树位、株数以提高人均干胶产量的理念。海胶集团广坝分公司最早开展气刺微割试验,新割制下人均割胶株数为2 371株,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节约了胶工[26]。“广坝模式”在海南省得到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东农垦2014年也进行了d/6、d/7高效低频的试验,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气刺微割的割胶时间为下午五、六点,胶工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胶工的收入也显著提高,该割胶技术对缓解当前劳动力缺乏、整个橡胶产业低迷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气刺微割被大力推广,其主要是针对二、三十年割龄的老胶树或准备更新的胶树,对于不能实施这种割制的胶园,尤其是处于初割期的胶园仍然存在无人割胶这一现状。征对当前胶工极度短缺的现象,魏小弟[24]、杨文凤等[27],校现周[28]、谢黎黎等[26]都提出了若干良好的建议,但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高强度的、高密集度的人工割胶必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机械化采收胶乳是必然趋势[29]。

1.3.2 机械化采胶的可行性分析

机械化采胶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提出,因其能明显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胶工收入,历来受到主要植胶国的重视。我国的机械化采胶技术研发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鉴于我国植胶地区多山地或丘陵的自然环境,电动胶刀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向。基于我国在高性能的电机、电池以及刀片等技术上的成熟,研发出价格便宜、小巧轻盈的便于携带和易操作的电动胶刀已成为可能。由于电动采胶机容易掌握,对胶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由此可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缓解当前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的瓶颈问题。

灰白银胶菊(以下简称银胶菊)是菊科的一种多年生灌木化的产胶植物。其天然橡胶存在于薄壁细胞内,通过破碎植物组织后提取。橡胶树萌条枝叶中同样含有大量的胶乳,如果采收的目标是这部分胶乳,并进行灌木化栽培,那么适合的采胶方式应可借鉴银胶菊,从而实现采胶的机械化。我国科研人员初步研究发现,从幼龄橡胶树的茎叶中直接萃取天然橡胶可达900 kg/hm2的产量[2],相较于我国成龄大树天然橡胶很长一段时间围绕在1 200 kg/hm2的平均值,从幼龄树中提取天然橡胶的方法无疑是可行的。随着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的改进,以及提炼天然橡胶工艺的提升,获取更高的初生胶乳产量完全可以实现。以利用初生胶乳为目的的灌木化栽培结合机械化采收将开启一种新型的橡胶生产模式,给橡胶产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无论是电动采胶机还是灌木化栽培采胶目前都处在尝试阶段,利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从根本上改变橡胶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我国天然橡胶加工发展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橡胶加工基本上是小胶园作坊式的土法加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天然橡胶产量的增加,作坊式加工已无法完成制膠任务,也不能保证胶片质量。1955年,海南联昌试验站和西联农场分别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烟片加工试验厂和膏化法浓缩胶乳厂,这为1959年后的大量天然橡胶加工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我国也在不断的研制开发新胶种,其中包括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产品片状胶(烟胶片),以及皱胶片和浓缩胶乳。征对烟胶片制胶工艺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木柴熏烟干燥等弊端,我国在1976年后研制和生产了标准橡胶(SCR),标志着我国天然橡胶的加工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加工仍然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主要工艺设备没有重大突破,进步缓慢。目前,国内的天然橡胶初加工产品主要是 SCR5、SCR10、SCR20标准胶,浓缩胶乳和少量的子午线轮胎胶及烟胶片、航空轮胎标准胶和恒粘胶,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SCR5在我国一直是主打产品, 主要用来生产斜交轮胎,但其价格较高,缺乏竞争力;同时国家限制斜交胎的发展。子午胎是未来的主流,因此,我国天然橡胶初加工企业须转变观念,形成子午线轮胎胶、乳胶、标胶并存的生产格局。提升我国的橡胶加工产业,需加快橡胶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的过渡,大力发展低蛋白浓缩乳胶和高等级专用胶(军事用胶、医疗用胶等),开发橡胶新材料品种,拉长产业链, 创造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农垦系统天然橡胶产业资产重组的改革,其天然橡胶初加工企业规模增大,高度集中;但民营天然橡胶加工企业产量不足20万t的却有200家左右[30],是小规模分散经营。可见,我国天然橡胶加工产业是垄断与过度分散竞争并存的格局。加大对民营天然橡胶加工厂的整合,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高消耗低产值的加工厂,扩大加工生产规模;提高橡胶加工业的进入壁垒,调整加工布局,形成规模经济是新世纪加工业努力的方向。

3 我国天然橡胶消费和贸易发展及现状

自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橡胶需求大国之一。200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橡胶工业大国,国内橡胶消费量急剧扩大,使得我国成为世界橡胶消费最大的国家(图3)。2003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为153万t,2004年就达到了200万t,2009年超过300万t,2011年超过了350万t,2013年高达430万t[7],而2013年我国国产天然橡胶只有86.5万t。随后的几年里,我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围绕在480万t,稳中有升,而我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围绕在80万t,且有下滑趋势(图2)。因此,我国天然橡胶的需求严重依赖进口,进口量逐年攀升,进口额度从2003年的13.3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99.24亿美元,增长幅度达645.5%,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6]。国产天然橡胶自给率则从1995年的60.6%[8]持续下降到2016年的15.87%(产业发展课题组提供资料),自2004年以来,长期处在国际通用的国家天然橡胶基本安全警戒线(30%)以下(图3)。在自给率低下的情况下,我国天然橡胶的出口极少,2011年出口量为1.77万t,出口额仅为0.84亿美元[6],出口品种为烟胶片和技术分类天然橡胶,种类单一。

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增幅有限,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自给率低于基本安全保障线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天然橡胶产业的供给安全。我国进口的天然橡胶90%以上来自于以泰国为主的地缘政治敏感的东盟国家。目前,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组成的国际橡胶联盟已开始研究采取产量管控等措施,增加对天然橡胶市场的影响力。这种进口来源的高度集中、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资源争夺的加剧使我国进口不确定性加大,同时加大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的风险[2]。

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统计,自2010年以来,全球天然橡胶生产量已连续6年高于消费量,供给过剩,天然橡胶原料价格连续大幅下跌,持续低迷。交易价格长时间低于实际生产成本,一些难以承受亏损的中小贸易商开始退出,天然橡胶贸易正在加速洗牌。

4 “走出去”战略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陷入困境,这对国家天然橡胶战略资源的中长期保障极为不利。为维护我国战略资源安全,提高我国在整个天然橡胶国际地位以及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要求,我国企业实施了天然橡胶“走出去” 战略,即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境外开展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和贸易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活动[31]。该战略能提升我国企业的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保证国家天然橡胶资源的稳定供应,弥补我国天然橡胶需求缺口,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农垦企业而言则具有顺应经营国际化、化解资源和成本双重压力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以来,广东、海南和云南三省农垦植胶企业积极部署海外产业,初步构建起以天然橡胶为主导的农垦境外产业经济体系,“走出去”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东农垦率先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建立起天然橡胶加工和种植基地,海南农垦以东南亚国家为“走出去”主要发展目标,在新加坡建立了海胶集团(新加坡)发展有限公司,从事东南亚橡胶贸易业务,同时收购境外公司股权谋求共同发展。云南农垦则主要在老挝、缅甸等国开展境外橡胶取代罂粟种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形成共创双赢的局面。中化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它民营企业也积极拓展境外天然橡胶产业。目前,我国境外天然橡胶产业已经分布到亚洲、非洲等10多个国家,有效提高了我国对天然橡胶资源的控制力。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但我国当前“走出去”发展仍较缓慢。许灿光[9]、吴家政[31]等对这一战略提出了很好的对策与建议,认为我国应当加大相关的政策性实施和金融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在境外发展天然橡胶的积极性;加强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大力培养橡胶种植与贸易人才,加强与各国政府部门的沟通,为“走出去”各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确保他们在国外的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 康,黄宗道. 热带北缘橡胶树栽培[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2] 陈明文.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形势与因应策略[J]. 农业经济问题,2016(10):91-94,112.

[3] 海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海南天然橡胶事业[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4] 莫业勇. 全球有60多个国家生产天然橡胶[J]. 中国热带农业,2014(5):75-76.

[5] 许闻献,黄文成,吴运通. 我国天然橡胶业发展状况评析[J]. 云南热作科技,2000,23(2):24-26.

[6] 叶 露,李玉萍,刘燕群,等. 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68-73.

[7] 李 娅,缪靖羽. 中国与东盟天然橡胶产业合作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地区天然橡胶产业的再认识[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10):1 223-1 227.

[8] 祁栋灵,王秀全,张志扬,等.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 热带农业科学,2013,33(2):79-87.

[9] 许灿光. 浅析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促进“走出去”可持续发展[J]. 中国热带农业,2013(5):9-15.

[10] 莫业勇. 2014年国内天然橡胶生产消费与2015年展望[J]. 中国热带农业,2015(2):8-9.

[11] 黄华孙. 中国橡胶树育种五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2] 高新生,李维国,黄华孙,等. 热研 8-79旺产期开割树生理特性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275-278.

[13] 李维国,高新生,张伟算,等. 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热垦525适应性试种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0):1 793-1 798.

[14] 张晓飞,黄肖,高新生,等. 橡胶树胶木兼优无性系杂交利用初报[J].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1):1 921-1 925.

[15] 陈正华,陈发祖,钱长发,等. 三叶橡胶花粉植株的获得[J]. 中国科学,1979(6):617-624,632

[16] 王泽云,曾宪松,陈传琴,等. 用离体花药诱导巴西橡胶植株的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80,1(1):16-26,107.

[17] 陈雄庭,王泽云,吴胡蝶,等.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的试管微繁[J]. 作物学报,1998,24(2):225-230.

[18] 陈守才,邵寒霜,胡东琼,等.用RAPD技术鉴定橡胶树抗白粉病基因连锁标记[J].热带作物学报,1994,15 (2):21-26.

[19] 安泽伟,赵彦宏,程 汉,等. 橡胶树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J],遗传,2009,31(3):311-319.

[20] 邓 治,覃 碧,冯福应,等. 巴西橡胶树TCTP基因结构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8):1 450-1 455.

[21] 郭祁源,周钟毓,詹赛荣,等. 巴西橡胶树苗期产量预测方法第二次验证报告(1982-1994)[J]. 热带作物研究,1995(2):9-13.

[22] 田维敏,黄华孙,史敏晶,等.一种苗期预测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能力的方法[P]. 中国:ZL 200810003352.7,2011.

[23] Chen Y Y, Gao X S, Zhang X F,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apping-induced secondary laticifer lines and rubber yield among Hevea germplasm[J].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6, 3(4): 363-367.

[24] 魏小弟. 我国割胶生产技术现状和建议[J]. 中国热带农业,2010(2):5-6.

[25] 钟 勇. 海南橡胶种植业发展前景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8):69-75.

[26] 谢黎黎,姜泽海,黄 志. 中国割胶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解决胶工短缺建议[J]. 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1):15-19.

[27] 杨文凤,黄学全,校现周.从割胶技术方面解决胶工短缺的探讨[J]. 中国热带农业,2015(5):7-10.

[28] 校現周. 对天然橡胶产业面临困境的思考[J]. 中国热带农业,2016(1):4-5.

[29] 高宏华,黄云生,校现周,等. 浅议机械化采割的紧迫性和可行性[J]. 中国热带农业,2015(4):10-13.

[30] 王 芳,过建春.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 2009,29(3):206-209.

[31] 吴家政,刘贞平. 农垦企业“走出去”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区域选择理论与实践探索[J]. 当代经济,2016(10):62-65.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根基及其路径
供给侧视域下服务业结构性改革研究
资产荒结构性根源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研究
破解广电供给侧改革难题
张掖市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点思考
张掖市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点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层民事检察之进路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