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的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评价

2017-06-12 05:53肖艳玲陈淑贤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危机项目管理单位

李 琳,刘 伟,肖艳玲,曹 杰,陈淑贤,王 蕾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a.建筑工程系;b.管理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2.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的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评价

李 琳1a,刘 伟1a,肖艳玲2,曹 杰1a,陈淑贤1a,王 蕾1b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a.建筑工程系;b.管理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2.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将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分为设计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危机管理、技术协调管理、竣工验收管理7个维度,构建了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一致偏好关系评价方法,对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进行权重排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有效提高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提供了理论参考。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模糊一致偏好关系;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现阶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设单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较低项目管理能力的限制,有效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是建设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进行了研究,赵冬印认为项目管理需要重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严格招投标管理、加强设计管理以及加强施工过程造价控制[1]。白波、倪国栋等从代建单位的角度出发,以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为手段,提出加强代建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措施[2]。王文斐强调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从而保障工程预期效益[3]。顾晨、昂慧指出建立健全有效的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对减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合理安排投资和节约建设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4]。本文通过系统分析项目管理能力,构建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薄弱环节和管理重点,以期为提升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提供借鉴。

1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目前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较低造成经济效益下降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校专家及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做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分析以及筛选,按照设计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危机管理、技术协调管理、竣工验收管理7个维度,建立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 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

2.1 评价方法

本文采取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对管理能力的各级指标进行排序评价。模糊一致偏好关系也简称CFPR,是由E. Herrera-Viedma于2004年提出的[5],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两种属性,即互补性和加性传递属性,通过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方式(见表1),对被评价属性或方案进行评价[6],与层次分析法比较而言,虽然都需要进行两两比较,但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大大减少了比较的次数,而且也不需要检测一致性,因而与层次分析法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7],具体的评价大致分为五个步骤,即构造专家判断矩阵、构造模糊一致偏好关系、标准化检验、分析评价结果及计算各级指标权重。

表1 设计管理的比较矩阵

2.2 评价过程

首先,邀请50位专家,这50位专家是由32位建设单位的领导以及18位高校项目管理领域的专家组成,根据他们自身的经验以及认知,采用1~9标度法对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打分,进而得到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构造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并进行标准化检验,最后计算出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各级指标的权重。50位专家对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两两比较打分。

表2 设计管理部分模糊一致偏好关系

运用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当中的公式,即:

通过上面的两式将表2中未计算出来的数字“×”计算出来,如果计算所得的pij不在区间[0,1]中,而处于[-a,1+a](a>0)这一区间,那么可以通过转换函数将其化至[0,1]间,转换函数公式为[8]:

最终得到全部的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并确定权重。

表3 设计管理的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及排序

类似的,还可以求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危机管理、技术协调管理与竣工验收管理内部指标的评价与排序,同时也可以对7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与排序。

3 评价结果分析

3.1 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分析

3.1.1 设计管理分析

根据表3可知,设计管理的评价结果是:设计人员的投资控制意识(0.447)>设计进度管理(0.283)>设计的合理性(0.271)。首先,在对各种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最适合本项目的施工技术,同时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投资控制意识,使设计既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又能体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其次,在加强设计人员投资控制意识的同时,设计进度与设计的合理性虽然比重较低,但是也要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掌握合理的设计进度为接下来的工程建设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则降低工程变更发生的几率。

3.1.2 质量管理分析

质量管理的评价结果是:质量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0.450)>质量事故发生的百分率(0.369)>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的力度(0.181)。质量管理制度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其健全程度越高,对推动质量管理越有力,质量事故发生的百分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的质量情况,严格控制质量事故发生率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工程施工过程是最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加大施工过程中对人、材、机以及施工工艺的监管力度,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的力度需要引起建设单位重视。

3.1.3 进度管理分析

进度管理的评价结果是:工程停工百分率(0.388)>进度实际完成百分率(0.340)>实际进度与预期进度的偏差率(0.272)。工程停工会对工程的进度产生很大影响,为了降低停工百分率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建设单位要严格控制工程停工百分率。进度实际完成百分率也占有较高的权重,建设单位通过对进度实际完成百分率进行分析,不断调整当前的施工进度,与预期的进度相吻合,权重最低的是实际进度与预期进度的偏差率,虽然权重较低,但并不代表其不重要,通过对其分析,找到出现偏差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3.1.4 投资管理分析

投资管理的评价结果是:工程款实际支付情况(0.384)>工程变更(0.340)>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的偏差率(0.276)。通过工程款的实际支付情况,建设单位可以掌握当前的投资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接下来的投资进行调整,使项目投资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每个项目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都会发生工程变更的情况,工程变更会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的投资,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的偏差率占的权重较低,但是偏差率可以有效反映当前投资的实际使用情况,建设单位需要对这个因素引起重视。

3.1.5 危机管理分析

危机管理的评价结果是:危机识别水平(0.350)>危机评估水平(0.329)>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水平(0.321)。这三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很接近,在对项目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危机识别是前提,较高的危机识别水平对于项目的危机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危机评估是应对危机的首要条件,正确的评估危机使建设单位能够在短时间内采取应对方案,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则是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危机对项目建设带来的影响。

3.1.6 技术协调管理分析

技术协调管理的评价结果是:技术信息协调体系的健全程度(0.463)>技术协调组织结构的合理性(0.276)>技术协调程序的规范程度(0.261)。建设单位需要将技术信息传达给每个参与方,协调各个参与方,使各个参与方达成一致意见。技术协调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与技术协调程序的规范程度权重较为接近,合理的技术协调组织结构保证了参与各方的有效沟通,规范化的技术协调程序则减少了各参与方之间的矛盾。

3.1.7 竣工验收管理分析

竣工验收管理的评价结果是:验收制度体系的健全程度(0.409)>工程资料验收管理(0.301)>工程内容验收管理(0.289)。工程资料验收管理与工程内容验收管理权重相当,在竣工验收中,工程资料的管理与内容的验收管理是很重要的,这两者都会对最终的结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有需要对这两个因素引起重视。

3.2 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分析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七个一级指标重要性排序的结果为:设计管理(0.196)、投资管理(0.155)、质量管理(0.152)、进度管理(0.148)、危机管理(0.130),技术协调管理(0.124),竣工验收管理(0.094)。通过权重可知,设计阶段虽然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比重较少,但是设计管理确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管理直接体现了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好与坏。投资、质量与进度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三个目标,因此做好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工作是保证建设单位实现这三个目标的基础,危机管理、技术协调管理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竣工验收管理则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后台保障,建设单位需要不断重视竣工验收管理工作的开展。

4 结论

1)重视设计管理。建设单位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设计人员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意识,为接下来的项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规划项目投资的使用情况,有效控制项目的总投资。投资是建设单位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构建投资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建立费用使用进度表,可以大大提升建设单位对投资的掌握程度。3)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降低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项目质量关乎建设单位的信誉问题,更是体现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管体系,使每个项目参与者都能够重视项目的质量。4)构建项目进度计划表,掌握项目的实际进度。建设单位需要找到影响进度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避免出现工期延误的现象。5)提高项目参与者的危机意识。危机一旦出现,会对项目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要做好应多危机的心里准备与防护措施,使危机对项目建设的影响降至最低。6)重视技术信息协调体系的健全程度。技术协调使相互独立的参与方成为有联系的组织,建设单位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协调团队,将工程中涉及到的新技术与项目信息及时传达给各个参与方。7)重视竣工验收体系的建立。竣工验收虽是项目建设的最后一阶段,建设单位也不应放松对这一阶段的管理要求,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竣工验收队伍,提高竣工验收管理水平。

[1] 赵冬印. 关于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187.

[2] 白波,倪国栋,方庆,等. 提升代建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3(2):71-74.

[3] 王文斐.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4(8):93-95.

[4] 顾晨,昂慧,赵辞瑶,等. 试析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79-81.

[5] HERRERA-VIEDMA E,HERRERA F,CHICLANA F,et al.Some issues on consistency of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154(1):98-109.

[6] 穆琳.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9):56-59.

[7] WANG T,CHANG T. Application of consistent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predicting the succes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82(3):1313-1329.

[8] 何永清,张庆普.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的知识吸收能力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1):69-74.

Eval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UnitBased on Consistent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

LI Lin1a, LIU Wei1a, XIAO Yan-ling2, CAO Jie1a, CHEN Shu-xian1a, WANG Lei1b

(1.a.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2.The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conomy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 Heilongjiang, China)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apacity is divided into seven dimensions, including project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roject planning capacity, project control capacity,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unit, and applie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nsistent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 to rank and evaluate the weights of seven first level indices and twenty one second level indic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unit, and it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ult. 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unit.

construction unit; project management capacity; consistent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 evaluation

2016-10-15

李琳(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E-mail:lihonglin19880501@163.com。

F284

A

1008-9446(2017)03-0046-05

猜你喜欢
危机项目管理单位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填单位 要推敲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