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在修改中绽放

2017-06-12 09:40刘宁宁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7年2期

刘宁宁

[摘要]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不厌百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的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体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积累,阐述常见的作文修改艺术。

[关键词]作文修改;提纲;惯例;片段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寫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的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体现。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于习作的相互修改和自我修改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积累,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列出提纲,讨论修改。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关的主题,阅读素养和写作的训练点点分布在每一个单元中。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单元备课,找个课文中明显的写作训练点和联系点,在每一节课上都针对这个写作训练点进行强调和训练,包括作业的布置也围绕这个写作训练点进行设计。那么一个单元下来,我们有了理解能力的训练接下来就是语言运用的能力展示。每个单元之后的习作课,教师只是给出主题,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习作题目,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列出文章的提纲。那么课堂上我们围绕着提纲进行讨论,进一步的修改,帮助学生确立写作的方向以及内容构思。不同的文体,描写侧重点又各不相同,通过一次次的修改和讨论,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安排,逻辑思维的训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再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西部风光的时候,单元结束后孩子们就“习作训练”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这是一个描写我国西部美丽风光的单元,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西部的大草原,丝绸之路,典型植物——白杨,以及青藏铁路的修建。最后又让我们进行一封信的写作。这是一篇应用文,但是对文章的内容是有要求的。如果我们写一封信给西部的小朋友的话,我们的写作内容不应该是随意的。

课堂上每个孩子都争抢发言,最终大家一致同意:信的内容应该是向西部的小朋友介绍我们东营的美景、美食和独特风俗。内容确定下来之后,孩子们针对提纲进行修改,确定了写作内容。那么学生有讨论,有思考,有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虽然构思相同,但是每个人却能够写做出自己不同的味道。这就是所谓的“同”与“不同”。

第二、抓住经典片段,突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生命力。而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捕捉细节进行描写的能力。为了让文章更加的充满活力,具有生命的魅力。我们在修改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修改出细节。例如某学生在对妈妈阻止爸爸吸烟这件事情的描写上。原文是这样来写白勺:“妈妈听到厨房门‘咔嗒一声轻响,就冲到了爸爸面前,一声大吼‘把烟拿出来!”经过孩子自己思考回放当时的画面之后,他增加了几个动作词,让妈妈的机警和禁烟的决心跃然纸上。修改之后文章如下:

妈妈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机上的节目,哭的涕泪横流。只见爸爸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咔嗒”一声将厨房的门关上了。说时迟那时快,妈妈“噌”的一下从沙发上蹦起来,像踩着风火轮一样来到了厨房门口……

由此可见,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就像是组成这篇文章的充满活力的细胞,只有用好细节,才能让文章有神采。

第三、形成惯例,相互修改。有句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很多时候是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的,究其原因无非是知识面相对狭窄,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别,再就是仅仅从自己的角度修改自己的文章,思路唯一,容易出现定势。而采取相互修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既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修改,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在修改中得到提升,一篇篇好文章就在修改中诞生了。

当然,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的是修改能力,更需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c“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相信,在我们的坚持和周密计划下,孩子们在修改中会让自己的习作绽放出独特的魅力,释放生命的力量!

(作者单位:东营市春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