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楹联 大气魄
——白城师范学院楹联文化教研经验谈

2017-06-14 03:17宋彩霞
对联 2017年11期
关键词:白城长廊楹联

●宋彩霞

楹联,作为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广为传播,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它是文坛艺苑的国学奇葩,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新时期以来,楹联文化走进大中小学,倍受师生喜爱。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省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楹联文化研究成为文学院的特色研究项目,十年来,研究中心的老师们筚路蓝缕,勤耕不辍,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成立中心 潜心研究

2008年,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开始研究楹联文化,成立了楹联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院长宋彩霞亲自挂帅,老师们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旨在系统研究以楹联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国粹艺术,提高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并将楹联研究的优秀成果应用于文化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本中心立足东北三省,致力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楹联文化研究,现有对联文化研究、东北三省风景名胜研究、东北三省楹联作家作品研究、楹联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四个研究方向。目前该中心成员10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硕士7人,研究队伍实力雄厚,年富力强,近三年,特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刘太品先生、天津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先生为客座教授,聘请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孙英先生为特聘教授,充实了楹联教学与研究的力量。

二、编写教材 传播楹联潜心研究

为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学习楹联提供方便,文学院院长宋彩霞教授、孙英教授主编了教材《楹联文化概论》,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打造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也是全国高校第一本楹联专业教材。该教材对楹联文化进行了细致、深入地梳理和总结,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中引用了大量传统楹联作品,集文学欣赏、书法品鉴于一体,大大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该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楹联概说、分类、格律、对仗、平仄、修辞、创作、鉴赏、楹联与书法、楹联活动。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此教材以二维码链接的方式介绍了各种形式的楹联文化游艺、创作活动,可使学生在楹联创作、书写、鉴赏、活动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可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移动阅读需求。《楹联文化概论》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创作、书写楹联的实用工具书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太品先生为此书作序,并高度评价这本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全,二是细,三是新,是初学者学习掌握对联知识的优秀教材,更是全国高等院校第一本楹联专业教材。

三、打造慕课 推广楹联

研究中心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授课方式,2017年3月1日,由文学院院长宋彩霞教授领衔主讲的在线开放课程《楹联文化在慕课平台——智慧树网上线,智慧树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学分课程共享平台,在国内拥有超过2200家高等院校会员,覆盖超过1000万大学生六位主讲教师身着旗袍和中山装,伴着古典音乐,完美诠释楹联传统文化。《楹联文化》这门课程既是我校首门正式上线的慕课,也是全国高校第一门楹联文化的慕课。现已发布到爱课程网和中国大学MOOC网,32学时,2学分,全国2200多所高校的学生可以选修此门课程,内容广博深厚,制作古典唯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深受学生喜爱。

楹联文化长廊

四、开设见面课 直播楹联

为进一步拓宽楹联文化传播渠道,引导同学们采取多种方式学习楹联文化,在线课程《楹联文化》还安排了四次见面课。如全国第一次见面课《趣味楹联故事》在沉浸式教室进行主场直播,这是白城师院首次以主场身份进行的跨校直播见面课程。本次见面课,主讲教师文学院宋彩霞教授与来自白城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和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三所学校的两百多位同学共同开启了一场楹联文化之旅。

见面课以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现场演练、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讲授了楹联写作的基本知识与实践应用。风趣的授课语言、灵活的授课方式、专业的授课内容,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建设长廊 展示楹联

为推广楹联文化,使楹联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学校以新的形式——建立百副名家楹联长廊,将传统文化充分展现在师生学习与日常生活之中,为楹联推广开辟新的道路。这是全国高校第一条集文学艺术、书法艺术、碑刻艺术和建筑艺术为一体,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于一身的楹联文化长廊,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先生亲自题名“中国楹联文化长廊”。此长廊中悬挂了百副古今名联,为师生研究、鉴赏对联、娱乐休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长廊内设有“白师楹联”公众号的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即可听到百副对联的吟诵和解说。百米长廊,百副联墨,副副楹联悦目,点点墨香满园,膺泱泱大国之粹,聚古老文明之菁。

六、专家讲学,提升楹联

为调动同学们学习楹联文化的热情,丰富楹联知识,提高楹联写作水平,白城师院特邀请楹联专家多次来校讲学。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央视春联大赛主评委叶子彤;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刘太品先生和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中国楹联书画院执行院长兼中国楹联博物馆馆长、天津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先生来校讲学并被聘为文学院客座教授,校长刘惠洲为他们颁发证书。专家讲学,让学生们了解了楹联的博大内涵,明晓楹联要走“艺文兼备,联墨双修”之路。提升了对楹联文化的再认识。

七、开展活动 活用楹联

学校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楹联活动,每年的送春联、各类楹联展、楹联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现了楹联的价值和艺术魅力。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楹联展,展览过程中,师生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和爱国之情。文学院与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楹联书法作品展”“迎中秋,庆团圆”楹联书法展等,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之情,以优秀的作品鼓励大家学习楹联知识,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成立工作室

为进一步弘扬楹联文化,鼓励学生开展楹联文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资源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还成立了“汉韵楹联创意工作室”,由文学院宋彩霞教授担任负责人,楹联中心的老师指导,全校爱好楹联的学生组成。工作室承担楹联措辞研究、内容撰写、收集整理、编排设计、特色推广、品牌宣传等任务,具体开展广告楹联设计、婚联设计、挽联设计、春联设计、庆生联设计等,将楹联设计在明信片、挂历、贺卡、信封、宣传册、笔筒等办公和居家物品上,彰显中华楹联文化。

汉韵楹联创意工作室下设楹联研究小组、楹联收集小组、楹联撰写小组、楹联设计小组、楹联宣传推广小组等,通过师生的设计、宣传、推广楹联类文化用品,最终将各类楹联设计作品在校、市、省内外进行推广,形成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进而传播楹联文化。目前已推出笔筒、文化衫,名信片、春联等新产品,运行良好深受学生喜爱。

十年来,白城师院在楹联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举办各类征联大赛20多次,在全国省市楹联大赛中师生获奖30多项,在《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上开设“楹联文化研究”专栏,邀请楹联大家在此发表文章10余篇。目前在各大报刊杂志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2部,出版报纸《关东联界》20多期。为了更好地普及、弘扬传统楹联文化,几年来学校打造了“三个一工程”,即“一书、一课、一长廊”工程。创下了三个全国高校第一。即开设了全国高校第一门楹联在线开放课程、出版了我国高校第一本楹联专业教材,投资近300万在校园里建设了全国高校第一条楹联文化长廊。

学校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楹联教育基地,2012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联教先进单位”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优秀楹联教师”称号,2011年中国对联研究院东北分院落户我院。2016年4位教师被评为“吉林省楹联教育先进工作者”,我校被评为“吉林省最佳楹联教育基地”。2017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

“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涵今一副联。”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白城师院率先在全国高校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填补了高校楹联教育的空白白城师院以楹联文化为突破点,进而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小楹联里写出了大文章。

《楹联文化》慕课进入路径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猜你喜欢
白城长廊楹联
大楹联 有作为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立秋日
孟干强、闫佳月国画作品
楹联雅味
漫画长廊
“白城甘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漫画长廊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