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法在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7-06-14 00:35赖荣水
黑河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阅读训练阅读技巧情景教学法

赖荣水

[摘要]记叙文阅读作为语文阅读训练的重点,一直以来广泛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同时作为阅读训练的首要出题方向为考生所关注。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系统阅读训练的初中生而言,记叙文阅读技巧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现阶段的语文成绩,更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阅读习惯、写作方法和观察角度。而情景教学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各种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事件的走向与发展,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关键词]阅读训练;记叙文;情景教学法;阅读技巧

记叙文相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来说,理性色彩较为单薄,感性色彩却十分浓烈,它不仅仅是作者对一件事情的记录与叙述,更重要的是在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中,作者本身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也就好理解了。然而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将他们带入文章的情境中,让他们设身处地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就目前的阅读教学来看,这种情景教学法普遍效率不高,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不如直接宣讲记忆深刻,教学进度缓慢,备课难度大。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情景教学法在实施及定位中存在误区。因此,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情景教学法。

一、介绍记叙文的背景环境

背景环境是记叙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甚至可以说记叙文的内容脱离了其背景就难以存在。然而,现如今的情景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于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的背景介绍,或者依旧按照宣讲课文的方式对背景进行一个大概的描述。采用情景教学法开展记叙文阅读教学,学生需要一个沉浸式的教学氛围,而背景在其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以及发展的感情基调,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人物所处阶层的不同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单单从故事发生的背景中猜测出作者所要褒贬的对象。因此在用情景教学法授课时,教师应当选用更为明确、详细的背景知识介绍,包括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国家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处阶层,有时甚至要联系到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成长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莫泊桑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戏剧性极强,有着很明显的几次转折。如果学生仅仅是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的物质条件以及普遍存在的价值观,是很难理解文章转折的原因的。但是莫泊桑所处的年代与我们所处的年代截然不同,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其成长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富贵与贫穷的落差,当时的写作背景为小资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但是他们又不甘于过普通工人的生活,因此每个人都怀揣着暴富的梦想,然而生活却愈发捉襟见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资产阶级的家庭无不把金钱看得尤为重要甚至超越了亲情。正是由于这样的大背景,才会发生像《我的叔叔于勒》中那样的大起大落的态度变化,而文中“我”这个人物,只是代表着小资产阶级家庭中还未被铜臭玷污的孩子的纯真一面。当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学生就可以轻松地体会到为什么文中的父母可以因为一封信而给女儿相亲,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父亲因为“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而勃然大怒。由此可见,文章背景的详细阐述对于记叙文来说十分重要。

二、根据记叙文的特点开展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相对于课本宣讲式的教学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如果不注重其特点而生搬硬套,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情景教学应该富有创造性

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着教学进度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可以适度地超越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一定长度的延伸,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亲身经历展开广度的延伸。例如人教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可以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比如此文的背景,以及全文为什么会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悲的感情基调;也可以讨论自己在出门时候与父母分别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2.情景教学所提的问题应该具有情景性

尽量避免常规的“拆文”问题。情景教学法不应该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结果轻过程的应试教育思路,而应该让学生体验情景,在情景中学会理解文章,了解记叙文的实际内涵。因此过于死板、单调的教学问题不适合在情景教学法中继续使用。

3.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

情景教学的重点与传统教学并不相同,它不是單纯地为了结果而学习,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记叙文的脉络中抓住人物的情感,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切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开阔。而学生学会了这种在情景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之后,无论是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对其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教师不要过分限制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散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很明朗的童年纪实文章,文中并没有很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完全可以在介绍完时代背景之后,让学生自行发散体验作者的童年经历。

4.目的性不要过于强烈

情景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要过于强调速成,强调短时间之内提高成绩。它所倡导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掌握了情景教学法之后,无论是对于初中的语文学习,还是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记叙文的阅读训练中,学生会利用这种方法自己独立进入作者的情景中,很多问题因此迎刃而解。

三、应用情景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应用情景教学法开展记叙文阅读训练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跑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外乎两种:备课不充分,教师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够,或者是教师没有及时对课堂进行掌控,以至于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规划全文情景的同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将其分为不同的段落,每一个段落提出情景问题,根据段落的重要性安排情景问题的多少以及各段落所需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备课之前的规划,在一定的时间点引导学生进行下一个情景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兼顾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还保证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且教师在备课中提出的情景问题,通常会比学生自身发现的情景问题或课堂中教师即兴提出的情景问题更充分、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分为四大块:第一大块为孔乙己出场以前的背景交代,第二大块为孔乙己第一次出场以及出场时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第三大块为孔乙己消失后,第四大块是孔乙己再次出现直到结尾。如此可见第一大块相对后三块较为简单,可以设置少量的情景问题,如果安排两个课时(共90分钟)来讲授本课的话,第一大块的情景问题只需要10分钟即可,10分钟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即第二大块的问题。第二大块是写孔乙己在消失前后的人物形象对比,为文章的重点,因此在本部分要引导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进行细化分析,教授的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但是在这段时间内一定不要过于偏离前期设置好的情景问题,并且把握好时间,及时切换到下一块的问题。第三大块由于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人们的冷漠,虽没有第二大块和第四大块重要,但是也要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第四大块则又是一个重点,它集中体现了人物外貌以及“旁观客”的人性冷漠,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情景问题,安排好时间,在尾声适当地给学生一些发散空间。这样的教学,既不会让授课内容脱离主题,也在时刻引导着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体验人物色彩以及时代背景。

总之,情景教学法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而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记叙文的文章形式文章内容决定了情景教学法的优势,而情景教学法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因此,教师要正确、合理地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宋蓓,李蒙.情景教学法在语文中的应用[J].东方教育文化,2011,(06).

[2]周明生.初中语文情景教学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2012,(02).

[3]姚玉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J].现代交际,2016,(06).

[4]杨赞.“情景——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0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阅读训练阅读技巧情景教学法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的阅读能力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技巧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酒店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