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与核心素养只隔一道语文试题

2017-06-14 18:01陈智峰
今日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诺奖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陈智峰

这组题选择了“鲍勃·迪伦获诺奖”这个鲜活的文化热点事件,不但营造了具有挑战性的真实学习情境,而且体现了语文学科本质,将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及考试命题无缝链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了语文探究学习。

美国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这一“非文学界”人士因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关注。那么,鲍勃·迪伦与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两者之间只隔了一道语文试题。于是,我重读了鲍勃·迪伦的传记《像一颗滚石》,翻阅了《三联生活周刊》迪伦专辑,又浏览了网络上关于迪伦的上百篇文章,精心筛选了一些命题材料,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题型和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编制了一组语文试题,以期探究如何将时代热点事件融入语文试题命制,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仅选取其中四题简要分析如下。

一、鲍勃·迪伦与批判质疑

“批判质疑”这一基本要点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策等。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题1:拟写微博

对于鲍勃·迪伦的获奖,文学评论界的舆论两极分化:

英国作家帕特里克·弗伦奇说:“我不在乎迪伦的音乐。就严肃而论,即使再过一百万年,他也不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也说:“鲍勃·迪伦获诺奖,是评委们的行为艺术。”

牛津大学的克里斯托弗·瑞克教授认为:“迪伦不仅有资格被当成是一名诗人,而且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中国台湾地区作家龙应台说:“迪伦根本从头到尾就是个诗人,只是用音乐卧底了五十年,瑞典今天揭开了他的真实身份。”

对于迪伦获奖,你怎么看?请拟写一条微博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言之成理。不少于70字,不超过140字。

微博是学生常用的一种生活文体,简洁、快捷、时尚,这种文体已流行多年。这道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质疑能力,引导他们针对迪伦获诺奖这一备受争议的现象,展开自主思考,并针对题目材料中众人的不同观点做出独立判断、选择并进行多角度的辩证分析,最终写一条微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对这种题型颇有体验,写起来得心应手。请看下则学生的回答。

生:固然,鲍勃·迪伦的获奖对于严肃的诺奖传统来说,貌似一次玩笑。但不能否认,作为一名以歌为诗的文人,迪伦的文字具有承载诺奖之重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而对于瑞典文学院和诺贝尔文学奖本身而言,这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尝试。

二、鲍勃·迪伦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这一基本要点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题2:拟写答谢词

如果你是鲍勃·迪伦,请你以诗歌(歌词)的形式拟制一首诺奖答谢词,10行左右。

这道题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能力,引导学生依据特定的情境和条件,面对一个虚拟而具体的交际语境,以诗歌(歌词)形式拟写一首答谢词。而在拟写答谢词之前,我们已用了一节课来阅读迪伦,了解迪伦,赏析迪伦。我们一起看了视频,听了音乐,赏了歌词。因此,一想到能为迪伦代言,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试看如下这个答案。

生:人们叫我民谣之父/人们叫我摇滚之王/人们叫我精神领袖/叫我神/但我什么也不是/我只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我只是一个有自由的人/我只是我自己/是一块滚石/谢谢你让我做我自己

三、鲍勃·迪伦与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这一基本要点要求学生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學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题3:写微时评

从2016年10月12日晚开始,一篇名为《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得2016诺贝尔文学奖》的微信文章在网上被疯狂转发,甚至在诺奖公布前的几分钟,阿多尼斯获奖的消息还在被盛传,热衷转发这则“被提前颁发了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民群众中,不乏知名作家、教授与媒体人,只是最终未能“众望所归”。

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试发表你的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00字左右。

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事物的真伪,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3日19点才公布,12日却就有网络谣言惑众且被多家官媒转发。阿多尼斯的“被获奖”且被盛传,显示了民众的集体焦虑和各大媒体的媒介道德的缺失。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要学会崇尚真知,尊重事实与证据,拥有实证精神和严谨的求知态度。对于这件时事,不少学生曾被裹挟其中,因而有很深的体验与感受,他们有很多话说。

生:这让我想起了“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言论,但,首先必须是基于真实的。作为官方网站,更应将报道事件的真实性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博人眼球,追求点击率与眼前利益。新闻工作者应不忘自己这个职务的初衷,即为了给大家还原事实的真相。

四、鲍勃·迪伦与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一基本要点要求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命题4:鉴赏归纳

请赏读廖伟棠的《Bob Dylan列传》:“白狄岚者,又名鲍勃·迪伦,曾歌《于风扬之》《狂霖即注》《岂如滚礌》等曲,其言志猛也,势狂狷也,世人推之为一代之巫,群兴怨之大成。岚恒厌之,改谣为滚,复弃滚就布鲁斯,人莫名其妙也。终以诗人传世,余风激荡数代,然继之无人。赞曰:其心蛊,其词绝,出入大千相,无门可立雪。”

根据本文,归纳出迪伦音乐风格的转型轨迹与性格特征,40个字以内。

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在了解鲍勃·迪伦生平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鲍勃·迪伦音乐风格的多变性,并感知、欣赏、评价鲍勃·迪伦的歌曲风格与性格特征,进而喜欢上迪伦不拘一格的音乐与个性。

生:曲风轨迹:从民谣到摇滚再到布鲁斯;性格特征:富有个性,不喜欢因循守旧,善于创新。

这组题选择了“鲍勃·迪伦获诺奖”这个鲜活的文化热点事件,不但营造了具有挑战性的真实学习情境,而且体现了语文学科本质,将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及考试命题无缝链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了语文探究学习。学生们个个做得兴致盎然,并纷纷点赞:“讲真,比教辅资料上的语用题好玩!” “有创意,很新颖,很用心,非常喜欢!” “题目运用时新热议素材,让我们在不脱离社会的大背景下,锻炼语文水平,提升辩证能力,并加深对时代的看法。”

通过鲍勃·迪伦,落实核心素养。这样的语文训练既创新了语文学习和考试内容,以用促学,深入关注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推动了语文教学和考试从以知识为本,走向以素养为本,用核心素养来统领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考试。因而,这组题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和赞誉。特级教师张茂松评价:“这组题既能考查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又不露声色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引发多方面的思考,体现了‘教育面向生活的导向作用。”浙江师范大学王国均博士则认为:“这是一组非常高明的题目,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很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时事转化为写作的资源和灵感,这样的实践非常有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诺奖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聚焦诺奖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诺奖也征服不了的好莱坞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哪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