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语文整合趣味教学法

2017-06-14 22:38钟鸣
今日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物圈法布尔科学素养

钟鸣

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笔者依托曾经是语文教师的优势,探索生物与语文的整合教学,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演练,让学生在愉悅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俗语、古诗词、成语引入法

俗语、古诗词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增长学生的生物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动地展现了“草—蝉—螳螂—黄雀”的食物链关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写出豆苗这一植物生长的地点和生长的态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这一生命特征。成语是一种简洁的语言,其中蕴含着许多生物学知识。如“一山不容二虎”从语文的角度解释是两只凶悍的老虎不可能在一座山上生存,但从生物的角度理解是老虎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已经不能满足两只老虎的生存了;“作茧自缚”是学生语文课中常见的贬义词,然而里面却包容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作茧是对蛹自身的保护,是为自己变态为成虫做准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

二、故事启发法

故事是初中学生感兴趣的,生物课堂上也可选择讲一些简短的故事。如讲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在故事中渗透生物科学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让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终身受益。

我选择了法布尔写自己的故事《爱好昆虫的孩子》。通篇里都有作者对于动植物最生活化的解读。如,“在帮先生晒干草的日子里,我又认识了青蛙。它用自己作诱饵,引诱着河边巢里的虾出来;在赤杨树上,我捉到了青甲虫,它的美丽使天空都为之逊色;我采下水仙花,并且学会了用舌尖从它花冠的裂缝处吸取小滴的蜜汁。”

从故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法布尔的成功源于他年幼时萌发的对大自然的好奇以及一直没有放弃的恒心。虽然后来他毕业后,被派到埃杰克索书院去教物理和化学。但是他一直割舍不下对动植物的观察与研究。所以在埃杰克索书院,他碰到两位著名的科学家瑞昆和莫昆·坦顿,并得到他们的指点。好奇心、执着、观察、钻研,这些是一个人能成就自我的优秀品质。学习知识不是终点,因为当今知识更新太快,通过故事学习能够让学生触摸到生物科学素养,进而塑造这些优秀的品质,这才是教育的宗旨。

三、表演参与法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地渗入语文教学方法,开展“兴趣课堂”演练。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中让学生分角色演练,扮演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真菌、细菌)的角色。通过表演,学生深刻地领会到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与非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地球是最大的生物圈,大家就生活在这个生物圈内,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生物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整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实验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生物圈法布尔科学素养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教学设计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法布尔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模拟生物圈
模拟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