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警务合作模式与路径

2017-06-14 15:40曾贞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特征

曾贞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大数据时代,随着虚拟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也花样迭出,诈骗方式隐蔽化、智能化、跨境化,已经严重威胁客户资金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商业银行作为电信网络诈骗中必经的重要一环,在复杂多变的治安环境和严峻的安防形势下,必须在合作和协作上狠下功夫,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和警务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蔓延与发展,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特征 联动与协作

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与趋势

我国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收到过比如电话欠费、虚假中奖,甚至于冒充执法人员诈骗等信息。电信网络诈骗这一新型犯罪形式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而日益严峻,网络电信诈骗分子利用电话、短信与网络等方式,以虚假信息来设置骗局,以微信诈骗、电话欠费、虚假中奖、退税退款等诈骗手段,通过网络接触,诱使受害人转账。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多变和较为严重的安防形势,各类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呈现诈骗方式智能化、诈骗手段多样化、诈骗范围国际化等特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仅2016年第一季度接收的电信诈骗短信就达到6.4亿次,通过诈骗电话拨打10多亿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5亿元。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一)犯罪集团化、跨境化

作为一种非接触性的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从最初的个人作案,演化为集团式作案,实行公司化管理,犯罪集团内部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层次清楚。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团伙的安全与利益最大化,他们大都采取一对一联系,每个成员组织分工不同,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及电话,通过网上银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各成员组织之间互不相识,作案环节高度分离,拨打诈骗语音电话、搭建诈骗网络平台、银行开户买卡等都有专人负责,有的诈骗犯罪环节甚至在境外完成,比如通过境外呼出诈骗电话,在境外提取或转移赃款等跨境、跨国和跨地区协同作案。

(二)诈骗手段科技化、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技术越来越高,从过去操作简单的信件、微信与伪基站的运用,到现在的P2P信贷、电视乐透等,各种骗局紧随时代潮流,骗术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翻陈出新,从传统的通过短信发送升级到诸如退税补税、残疾人补贴,甚至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一些非法途径获取学校家长的个人信息,然后量身定做,以孩子入学情况诱导家长点击链接。经常有孩子家长收到“你家小孩就读XX年级XX班级,请查看其第一次考试成绩如下”,家长一看,孩子的名字是对的,就读的年级班级都没有错,于是便不加考虑地点击链接,随后银行卡的资金被一刷而空。还有一些犯罪集团不断更新犯罪手段,利用当前电信及金融机构监管漏洞传播诈骗信息,并通过一些国内公安机关比较陌生的科学技术来规避打击,给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与侦查侦破方面增加难度。

(三)诈骗渠道多元化、年轻化

传统的诈骗手段需要受害人配合操作才可以完成整个作案过程,比如发来链接,如果受害人看到这类短信不去点击,诈骗就无法得逞。但是诈骗犯罪分子不断开发新作案手法,诈骗渠道也日趋多元化。最近就有一种新型的诈骗案例让人民群众防不胜防,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并不需要和受害人通话、短信甚至点击链接和配合转账等方式操作,犯罪分子利用撞库技术+短信拦截+短信保管的方式,在受害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转走受害人卡里的全部资金,其作案手法高度隐蔽,危害巨大。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崛起,网络虚拟运营商成为诈骗犯罪的高发区,其先进的技术、便捷的使用方式及作案的隐蔽性,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不再依靠传统人工柜台、ATM机兑现,而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诈骗、转移资金。犯罪分子基本都是熟悉互联网,会灵活使用各類网络软件的90后年轻人,他们在利益驱动下,熟练操作各类软件,用复杂手段转移资金,增加破案阻力,加大侦破难度。

商业银行防守电信网络诈骗的构建困境

(一)制度缺失且存在监管漏洞

电信诈骗最终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赃款,而当前商业银行在客户开户、存取款以及资金转账等方面依旧存在制度缺失与审核不够严格等问题。首先表现在开户实名制没有有效得到落实,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资料信息审核不严,甚至为了争取业务量,大量发放银行卡,银行卡管理存在的漏洞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以收购、偷盗及伪造的身份证开户,或者使用一张身份证反复开户。在已侦破的电信诈骗案中,有的犯罪分子甚至执有几百张银行卡。

(二)在构建电信诈骗的防守机制上缺乏有力措施

虽然当前不少银行在客户转账汇款等过程中,对客户也进行道义上的提醒,但并不存在法律责任和义务。法律界对此也没有给予过多重视和肯定。在任何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中,受害人给犯罪分子转账汇款时,金融机构是处于阻止或者拦截的重要环节,因此从金融安全和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的角度,金融机构应该建立相应防守机制,构建金融机构防守客户遭受电信诈骗的法律制度。

(三)在应对紧急止付、查询制度方面有待改进

当受害人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第一反应就是报警,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会立即打电话要求银行进行止付。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是最大限度挽回受害人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但是银行对紧急止付的有关规定及相关审批手续严重限制公安机关侦破的力度和速度。比如目前银行现有的限制异地司法查询冻结、电子银行信息的司法查询需要到发卡银行归属地查询,以及各家银行基本不向公安机关开放本银行卡活动监控数据等,这些都大量消耗了公安机关侦查员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智能化和科技化,一个案件的银行卡账户归属地可能涉及全国多地,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公安机关在电信诈骗侦破过程中的侦查速度。

联动协作机制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合作机制并加强信息沟通

在治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中,金融机构要主动配合、协助公安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定《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与明确的奖惩标准,研发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启动紧急止付系统,建立并完善相关合作机制与流程,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共同治理能力,特别是需要建立以公安、电信、金融“三方联动”的无缝对接,真正在思想上做到合一,行动上做到联动,资源上能够合用,强化共同治理意识。同时,要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协作、评估、监测”的考核机制,努力形成部门联动、打防并举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提升电信诈骗犯罪打击力度。

(二)严格审核并强化监管力度

账户管理新规规定同一人在同一家银行只允许开立一个Ⅰ类银行账户,并且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资金需要在24小时后到账。各类商业银行开始严格客户身份審核,杜绝违规乱开卡、代开卡及批量开卡等问题发生。在联动协作机制下,为更好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银行应该把落实治理措施与改善客户服务相结合,比如做好冠字号的登记、存储、管理和查询工作,有利于从资金流环节实现短平快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做好ATM机取款人的视频采集、虹膜采集工作,所采集的信息自动运行到公安机关进行人像、虹膜对比;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推行银行卡的“一卡通”制度,参照国外模式,实现手机卡、身份证、银行卡捆绑式一卡通制度,从根源上杜绝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三)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

电信诈骗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诈骗犯罪分子会竭力避免与受害人接触,也设法不与银行工作人员接触,因此电子渠道自助进行操作是其最佳选择。对于这种非接触性的远程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及金融机构仅依靠人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人防与技防措施的有效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思维的运用,及时监测可疑信息,核实客户疑似存在风险,对电子银行和信用卡服务各个环节采取全方位的风险监控和干预,尽可能避免客户在交易过程中的欺诈风险。同时,金融机构通过与公安部门联网协作,为公安机关提供周到、周全的一体化的查控服务,建立警银绿色查询系统与冻结通道,做到以快制快,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

(四)加大宣传力度并履行告知义务

提高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有效防止诈骗案件发生的根本所在。就金融机构而言,可以通过在人工柜台、自助柜员机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进行防诈骗提示,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做到有汇款必提示、有可疑必劝阻。同时,组织开展防诈骗知识讲座,搭建金融风险防范渠道,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不同年龄、地域、文化的群众设计不同宣传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欺诈宣传与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有效预防及规避电信网络诈骗危险。

参考文献:

1.郭声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遏制电信网络犯罪高发势头.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2016-9-23

2.李超峰.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惩治与防范[J].社会科学家,2014(3)

3.蒋健.电信诈骗犯罪的筛选机制及其反侦查手段研究[J].公安研究,2016(3)

4.公安部刑侦局.电信诈骗犯罪警情通报.公刑[2011]740号

猜你喜欢
特征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21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鉴定与特征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