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途径探讨

2017-06-14 10:33周雨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模式

周雨龙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育模式的转变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基于这种认识,对“教体结合”模式进行阐述,然后对该模式下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途径展开探讨,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体结合”模式;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25-02

引言

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还要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保障。但就目前来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原有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教体结合”模式被提出,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加强对该模式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完成新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则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体结合”模式概述

所谓的“教体结合”,其实就是将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能够利用两个系统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完成优秀运动员的共同培养。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采取该模式能够进行原有体育培养模式的资源利用,同时又能结合学校和社会的优势完成人才培养。在该模式下,竞技体育人才将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原有竞技体育人才面临的运动员上学和再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推行该模式,能够使体育教育回归教育本质,能够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育工作,并通过课余训练进行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因此,采取该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通过层层选拔完成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也能满足运动员的发展需求,进而使体育教育更加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二、基于“教体结合”模式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

1.实现后备人才统一培养。想要运用“教体结合”模式,还要使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得到统一培养。具体来讲,就是需要进行体育和教育等部门的协调管理,从而使这些部门共同承担后备人才培养责任。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各部门权责划分,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得到统筹管理,并且各部门能够树立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分工时,还应使体育部门负责进行传统体育学校人才结构布局的重新规划,并负责完成后续课余训练工作和梯队建设工作的管理。而教育部门则应担负起实现小学—中学—大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接轨的责任,以确保青少年运动员的日常生活、文化学习、科研训练和思想教育等方面能够得到协调和全面推进。在此基础上,各部门还应完成体育特招生、后备人才学校评估、运动员入学衔接等政策的制定,并共同开展管理工作,进而使“教体结合”工作能够得到彻底落实。

2.制定科学培养选拔机制。在“教体结合”模式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是通过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层层选拔和培养而获得的,所以还应完成科学培养选拔机制的制定,以确保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具体建立机制时,为体现以教育为主导的思想,还应以学校为主导进行机制制定。首先,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便从广大学生中完成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拔。在此基础上,可以为特长生制定相应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从而有效实现人才流失的防控。在“小升初”阶段,还应推行物质奖励入学政策。在“初升高”阶段,则可以采取物质奖励或适当降分等措施。针对高校运动员,学校还应为其提供参与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机会,以便使学生能够获得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获得为国家争光的荣耀。通过持续为处在各阶段的体育特长生提供优惠政策,则能引导学生坚持课余训练和参加体育竞赛,进而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3.完善后备人才训练体制。在后备人才训练上,还应对现有人才训练体制进行完善,以确保“教学结合”思想能够在人才训练中得到贯彻。一方面,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业情况完成训练计划的科学制订,从而采用量化目标管理模式进行训练工作的科学管理。在训练项目规划管理方面,还应在兼顾大运会和全运会的同时,突出奥运项目,从而科学完成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进行学生喜爱和便于开展的体育训练项目的开发,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训练过程的控制,结合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和日常学习安排进行运动量的控制,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体育训练的同时,较好地接受学校教育。最后,还应制定相应的参赛机制,从而借助竞赛杠杆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参与训练[1]。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分年龄、分阶段地完成青少年竞赛规程的制定,并加快竞赛制度的建设,从而使各种要素得到较好的融合,进而避免体育竞赛与学校教育出现冲突。

4.改善后备人才训练条件。为确保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应使学校训练条件得到尽快改善。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为“教体结合”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为此,政府还应完成专项资金的建立,并确保资金能够在多个部门的管理下实现专款专用。另外,政府还应制定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完成业余训练项目的兴办,进而使学校训练的资金来源得到拓宽。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教练培训、引进和学习制度的建设,从而完成高水平、高效率的课余教练队伍的建设。而为使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应加强学校义务监督和科研队伍建设。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场地、器材都将得到改进,学校也能够引进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开展训练。

5.健全培养评价督导机制。想要让课余训练保持持续、高效率的开展,还应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評价与督导机制。为达成这一目标,各部门需要联合建立相应的奖惩、监督和评价机制。一方面,需要定期对学校课余训练展开督导,并完成运动员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较好的学校,可给予一定奖励。针对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可取消其原本可享受的政策待遇。另一方面,应完成启蒙和跟踪奖励政策的制定,为培养奥运冠军的各阶段教练员及学校提供奖励[2]。针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可进行训练费减免和奖金提供,从而使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采取“教体结合”模式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推动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并使学校的体育功能得到完善,进而更好地推动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教体结合”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进而更好地完成体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鞠琳琳.“教体结合”模式下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60-61.

[2] 王婷婷,罗杨,颜海波.“教体融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四川宜宾市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5):

123-128.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模式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