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优百姓富实力强美丽沿河

2017-06-15 15:24
当代贵州 2017年15期
关键词:沿河惠民生态

建设生态优百姓富实力强美丽沿河

文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文叶飞 张凤琴

编者按:

五年来,素有“乌江要津”之称、地处黔渝结合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克难攻坚、砥砺前行,谱写了“和谐富裕幸福沿河”新篇章。未来五年,沿河如何补齐短板、跨越发展?本刊记者就此专访沿河自治县委书记任廷浬、县长何支刚。

“凤凰涅槃”城乡美美与共

任廷浬:五年来,经济实力稳中有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彰显,群众福祉日益增进,从严治党全面加强。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8.52亿元,平均增长9.8%,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36亿元,年均增长20.4%……可以说是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在品牌创建方面,成功创建沙子空心李、沿河白山羊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成功申报“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茗茶之乡”“中国空心李之乡”。 乌江山峡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功申报“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沿河被命名为“最美中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 “画廊乌江·山歌沿河”品牌逐步叫响。

何支刚:五年来,我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攻克三道难关。沉稳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理念,掀起新一轮普法教育和“察民情、畅民意、惠民生”工作新高潮;奋力抗击“6·18”洪涝等自然灾害,夺取生产生活、社会大局“双稳”的全面胜利,最大限度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克服财力薄弱困难,较好地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的艰巨任务。

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办成四件大事。贵州乌江“圆梦工程”沙沱水电站投产发电,沿河成为全省少有的同时实施两大水电站建设的库区县;沿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和2小时铜仁、4小时贵阳和重庆奋斗目标;沿河民族中学实现整体搬迁,县城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大班额”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县人民医院实现整体搬迁,有效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环境,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

五年来,我们顺应民意、自加压力,兑现五项承诺。投入资金1.3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投入资金7.15亿元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城乡用电可靠率达99.6%;投入资金16.02亿元实施通村油(水泥)路工程,解决51万人交通出行问题;投入资金13.23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城乡居民5.62万户住房困难问题;投入资金3.8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6.24万人,实现省定标准下的19个贫困乡镇出列和整县“减贫摘帽”。

五年来,我们负重苦干、锐意进取,实现六个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到1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到2016年的16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到112亿元;地方生产总值增长到95.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1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3930元。

五年来,沿河自治县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发展成效突出,成果丰硕,谱写了“和谐富裕幸福沿河”新篇章。图为县城乌江湿地公园。(何晓芳/摄)

开启建设美丽沿河新征程

任廷浬:未来五年,既是沿河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又是沿河后发赶超的关键期。必须抓住新的机遇,围绕发展大局,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成为富集各种要素的前沿阵地。凝聚创业精神,心无旁骛推动跨越发展,在激烈竞争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担当历史使命,必须顺应人民期盼,补足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在建成全面小康中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愿景。

未来五年,我们要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努力打造“最美江城”,建成一批绿色小城镇和精品美丽乡村,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和效益。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073元、15548元,现行标准下186个贫困村8.4万贫困人口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内。

建设生态优、百姓富、实力强的美丽沿河,我们要把握关键,统筹推进,全面落实坚持精准施策,圆梦同步小康;坚持特色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坚持统筹融合,建设美丽家园;坚持生态优先,构筑绿色屏障;坚持改革创新,打造开放前沿;坚持共建共享,提升幸福指数。

做好沿河的事,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是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全新考验。为此,必须强化思想引领,构筑忠心向党、诚心为民精神高地;强化选贤任能,铸造想为敢为、勤为善为中坚力量;强化固本强基,筑牢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战斗堡垒;强化从严从实,锤炼求真务实、雷厉风行过硬作风;强化挺纪在前,塑造清正廉洁、干净干事良好形象;强化团结和谐,凝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强大合力。

何支刚:要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必须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做强“五大产业”、实施“五大行动”、 落实“五大任务”、创建“五大品牌”、抓好“五大工程”,以大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以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大旅游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做强“大健康”“大旅游”“大能源”“大服务”和 “大数据”五大产业,全力构建“实力沿河”。

坚持协调发展,实施脱贫攻坚出列、实施基础设施破颈、实施城镇功能提升、实施美丽乡村延伸和实施综合改革创新五大行动,全力构建“小康沿河”。

坚持绿色发展,落实增绿、治水、净气、控污和打违五大任务,全力构建“生态沿河”。

坚持开放发展,深化山歌沿河文化品牌、深化港口门户城市品牌、深化农特产品品牌、深化生态功能区品牌和深化国家级卫生县城品牌五大品牌创建,全力构建“魅力沿河”。

坚持共享发展,抓好教育惠民、健康惠民、保障惠民、文化惠民、平安惠民五大工程,全力构建“幸福沿河”。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明开放的思维,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强增比进位的意识、保持高效务实的作风、砺炼清正廉洁的品质,努力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沿河惠民生态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九九歌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