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航空保障

2017-06-15 17:27潘如丹
质量与标准化 2017年1期
关键词:崇明浦东机场

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自主品牌】

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航空保障

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 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 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主动与上海接轨,形成资源共享的“长三角经济带”。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基础保障。上海两大机场作为经济发展的航空保障,其两小时飞行圈覆盖区内资源丰富, 是全国 93 %的 GDP 产出地,还覆盖了亚太地区, 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大部分内陆区域,现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机场,是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

航空枢纽驱动城市发展

国际民航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亚太地区的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机场,都在争夺区域枢纽地位。上海两大机场之一的浦东机场是国家民航强国战略中参与全球枢纽机场竞争的国内三大门户枢纽机场之一,也是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中建成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的核心载体。面对激烈的航空枢纽竞争,作为浦东机场的管理者——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准确把握浦东机场发展定位,努力走好品质提升的转型发展之路。公司将浦东机场空中、航站楼、地面视为枢纽建设互相促进的三环,紧紧围绕“空中——完善航线网络结构,楼内——优化中转服务及产品,地面——增强长三角辐射能力”战略规划,制定了“做强欧美、通达五洲”的目标。

航线是一个机场的核心优质资源。公司在浦东机场建立起了连接欧美主要城市和枢纽的高频次航线网络,使欧美航线成为浦东机场在亚太枢纽竞争中的优势市场。针对上海至非洲、中南美洲和大洋洲等洲际航线较少的薄弱环节,着力做强、加密上海浦东连接大洋洲航线,鼓励航空公司采用技术经停、利用第六航权承运和代码共享等方式实现与南美的连通。

中转客流是衡量一个航空枢纽的重要标准。浦东机场从机场设施改扩建、软件服务能级提升、区域功能完善等方面升级品质,助力中转客流提升。航站楼的软硬件设施是保障航空公司开展中转的基础。2015年底,公司投资15个亿完成了浦东机场T1航站楼不停航改造,优化设施流程,减少人工环节,增加旅客自助中转、行李自动分拣比例,使基地航空公司东航及其联盟中转业务开展更为顺畅。浦东机场口岸政策随着枢纽建设的推进也更加便利,24小时过境免盖签注章、72小时、144小时中转免签等一系列口岸政策相继落地。同时,受到旅客欢迎的“通程联运”项目在口岸政策开放后产品更加丰富。浦东机场中转旅客数量保持连年快速增长势头,旅客中转率从2009年的5.7%上升到2015年的10.17%,位列内地机场第一。

在努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浦东机场作为国家的门户、城市的名片,还担当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自贸区落户上海,与浦东机场形成了正循环。业界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以航空枢纽为支撑的自由贸易区已成为驱动城市乃至地区和国家发展的新动力,如韩国的仁川机场和仁川经济自由区、阿联酋的迪拜国际机场与机场自由贸易园区以及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均是依托当地的空港和海港,基于便捷高效的物流网络基础上,发展成为成功的自由贸易区。浦东机场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在客货运带动下,成为区域临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经过多年努力,浦东机场枢纽建设初具规模,拥有2座航站楼、4条跑道,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6 009万人次,客运量排名全球机场第十三位,货邮吞吐量达327万吨,已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位居国内空港口岸第一。

服务质量排名世界前列

机场是一个大家庭,机场运营涉及一关三检、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航空公司、零售商业及餐饮商家、各大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等数百家驻场单位,各驻场单位在浦东机场同一个屋檐下运作,机场的顺畅运转需要各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因此,作为浦东机场的管理主体,公司勇于担当起这个主体责任,并转化为积极协调沟通的行动,最终把浦东机场凝聚成一个多方协作的整体,与各驻场单位共谋发展之路。

如何有序地运作管控好机场这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是整个机场行业的关键性难题。对此,公司积极探索管控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面对多跑道、多航站楼的运行格局,浦东机场逐步摸索出了“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支持”的管控模式。该模式将整个机场划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场区三大管理区域,强化区域管理主体的职责,同时加强安检、机电、消防、能源等专业保障单位的专业支持能力,在现场运行中,特别是在航班大面积延误的应对中,发挥了强有力的协调管控作用。这一模式已成为多跑道、多航站楼机场的管理典范。浦东机场以该模式为基础编制出版的《机场运营准备和管理》一书,已经成为行业培训的必备教科书。

浦东机场充分运用“平台管理”思想,突破行政管辖范畴,在整个空港社区范围内,建立起飞行区联席协调管理、航站区同创共建和场区交通共建三大共建平台,充分发挥“机场管理协调者、机场服务整合者”的作用,按照“信息共享、运营共商、难题共解、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五大原则,与各驻场单位紧密协作,提升了各运营方的协同性,共同营造浦东机场良好的生产运行和商业经营环境,为旅客提供最佳的服务体验。以浦东机场航站楼区域管理为例,这里集成了旅客抵离机场的全部功能和设施,包括售票、值机、行李托运、行李传送、寄存、问讯、安检、边检、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签证、贵宾室、商业餐饮、保洁、暖通照明、广告、网络服务、引导标识、文化娱乐、国际国内中转等全部航空服务流程。而承担起一系列功能的运作实体,则不仅是机场一家,这里是机场与超过100家的航空公司、海关、边检、检验检疫、公安、工商、经营商户共同守候的“家园”。在浦东机场这个大屋檐下,一个个分属不同系统、互不隶属的企业、政府机构,互相如链条一般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无缝隙的服务链,为抵离机场的旅客提供最佳的机场安全保障和服务体验。

2007年起,浦东机场加入国际机场协会组织的ACI旅客满意度测评,在与全世界200多家机场比拼服务品质的过程中,浦东机场与各个成员结合成了“利益共同体”,紧密协作,在服务设施完备性、通关效率、综合环境、服务人员礼貌等诸多指标中取得长足进步,从2010年起,浦东机场ACI测评跨入世界先进机场行列,每年保持全球十佳服务机场评价。

创造极佳体验的互动空间

浦东机场以“安全、便捷、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为引领,在服务品质上建立了“服务策划”“服务管控”“服务评估”及“服务改进与创新”的持续改进系统。公司加大服务投入,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从关注旅客感受出发,从细节着手,先后推出了“视觉标识系统”“节假日温馨系列广播”“完善无障碍及母婴室设施”“安检急客优先通道”“安检代客快递”“为老弱病残孕旅客免费提供电瓶车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新举措。从创造最佳体验出发,推出系列人文关怀服务产品,首创了机场艺术展出空间、机场博物馆、“机场天天演”、地域文化静态展示区、“凌空互动游戏”等旅客互动活动。

公司每年通过自查、第三方抽查、ACI评测以及民航局机场服务评测、旅客满意度测评等方法和渠道对服务水平进行持续、系统的测量和评估,挖掘服务缺陷,发现服务短板,制定服务持续改进计划,仅2015年就组织实施服务创新改进项目近70项。2016年,上海市市长杨雄向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颁发“2015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作为窗口服务类企业的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从制造类企业中突围,成为获奖的首家窗口服务类企业。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顺周在回顾获奖之路时感慨地表示:“浦东机场已经形成了一套全员参与、基于创新的‘管理、技术、服务’持续改进体系,引领了行业风向。从首创‘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支持’的大型枢纽机场运作模式,到创新空港治理模式;从航站楼标识系统改进,到通关效率提升等等,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如同一个个台阶,支撑着上海机场的发展和提升。”

崇明老毛蟹,又名中华绒螯蟹,因其两只大螯上生满了细密的绒毛,故俗称 “老毛蟹”,外形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是上海市崇明区最著名的土特产之一。2007年,崇明老毛蟹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崇明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历史文化

中国人吃蟹,由来已久,在《周礼》中就有周天子食蟹及蟹酱的记载。古人有“一蟹上桌百味淡”“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说。曹雪芹在其著作《红楼梦》中以诗句“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称颂河蟹的美味。每到品蟹时节,历代名人常常以“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蟹饮酒菊花天”来形容吃蟹的意境。更有诗人和艺术大师,对河蟹的形态观察得细致入微,泼墨即成,神形兼备,入木三分。

而崇明老毛蟹作为蟹中佳品,据传在崇明岛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崇明岛上到处是小蟹,人们常以“西风起,蟹脚庠”来形容蟹多。加上在崇明方言中,把“啥”字亦念成“蟹”字之音,听来亦颇为别致。故崇明岛又有“蟹岛”之美名。

20世纪80年代,《崇明县志》对崇明老毛蟹做了记载:“本县特产,形体如小蜘蛛。大小如芝麻,每斤苗5~6万只。蟹苗一般2~3日后即脱壳变态为幼蟹。每年夏天,蟹苗溯江而上,进入淡水生活,从惊蛰到立夏为捕捞季节。蟹苗是本县重要的水产资源,经济价值很高,主要销往国内22个省市,供各地养殖,全县崇明老毛蟹常年养殖面积约3 333公顷,生产崇明老毛蟹0.67万吨,总产值达5亿多元。”

作为老毛蟹主要产地的崇明岛,优质的苗种资源一直名扬四海。《上海渔业志》对崇明岛上丰富的蟹苗资源做了详细记载:“蟹苗等已成为长江口区的特有产物,一年一度来

注:[1]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第153号。保护范围:上海市崇明区现辖行政区域。自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渔船云集长江口,形成‘蟹苗大战’,影响长江口航道通航。蟹苗在70年代是盛期,全国22个省市水产部门每年5~6月集中到崇明岛捕捞蟹苗,运回各地饲养,曾盛极一时。蟹苗产量在1981年达2.05万千克 ,创历史最高纪录。”

地理环境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长河流——长江的入海口,东临浩瀚东海,西接滚滚长江,聚千山之精华,得江海之灵气,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崇明岛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湿热,盛行东南风;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风。年平均气温为15.2℃,无霜期229天,年总日照时数1 93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 025 mm。空气相对湿度常年保持在80%,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 000~2 000个,堪称“天然大氧吧”。得益于如此适宜的气候条件,崇明老毛蟹的品质自然也就优于其他河蟹品种。

崇明老毛蟹必须在咸水中交配产卵,在半咸水中淡化,在淡水浅水中生长。而崇明岛临江达海,东海的咸水水域至东海咸水与长江口淡水的混合半咸水水域,直至崇明岛的淡水水域,形成了一个天然水道,为老毛蟹的繁衍和生长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水域环境。同时,长江口水质富含的多种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能满足蟹苗的生长需要,使其肌肉组织紧密而不疏松。

崇明年平均水温为18.7℃,6—11月水温在22℃~28℃的天数多达90多天,而这段时间恰巧又是崇明老毛蟹生长的旺季,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崇明老毛蟹商品蟹的上市规格。从近年来养殖水体的水质检测情况来看,崇明养蟹池pH值在7.8左右,溶解氧在5 mg/L左右,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几乎为零,所有养殖水体水质全部符合无公害养殖水体水质标准,非常适宜崇明老毛蟹的生长。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孕育了独具风味的水产珍品——崇明老毛蟹,其蟹身肉,晶莹洁白;螯足肉,纤细丝短;步足肉,细嫩爽口;蟹黄,品味微甜;蟹膏,肥而不腻。每逢秋末冬初,崇明老毛蟹的营养与鲜味进入了最为丰美阶段,“雄蟹膏满肚,雌蟹撑壳黄”。

品牌建设

先天有利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崇明老毛蟹“肉嫩、味鲜、膏满”的品质特色,而后期的品牌建设为崇明老毛蟹的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2007年,崇明创建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创建期间,从亲蟹的选择与培育、生态蟹苗的繁育、蟹种的品质鉴别、养殖方式等方面入手,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相关标准配套的标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7年9月,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382-2007《崇明老毛蟹》、DB31/T 383-2007《崇明老毛蟹 成蟹养殖技术规范》发布,并于2014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DB31/T 382—2014《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老毛蟹》地方标准,不断提高标准的实用性、适时性和可操作性;2008年6月,《崇明老毛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发布,有效促进了崇明老毛蟹特色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目前,崇明老毛蟹已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在技术指导方面,成立了崇明河蟹协会,以《蟹协通讯》为阵地,将技术标准发至养殖基地,邀请水产技术推广站上门指导服务,使养殖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在品牌销售方面,统一印刷包装、统一品牌销售,不断提高品牌化效益,形成了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合力推进的发展模式。

随着崇明老毛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崇明老毛蟹的品牌效应也不断显现。以上海光明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3年度成功将崇明老毛蟹打入香港特区市场;2014年度,公司生产的“崇螯”牌中华绒螯蟹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2014年11月,获得第二届海峡两岸大闸蟹评鉴竞赛特等奖。近年来,基地通过运用标准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单位水域面积的产能与效益,基地生产的崇明老毛蟹,雄蟹200克以上、雌蟹150克以上的比例,从2012年度的26.3%,2013年度30.7%,至2014年度的52%,充分证明了崇明老毛蟹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双丰收。

崇明区在发展河蟹产业的同时,将其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蟹文化”,拓展崇明农旅建设。近年来,以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的宝岛蟹庄为代表的一批蟹庄陆续建成。蟹庄集蟹文化展示、农旅休闲、河蟹原种研究等为一体,对于挖掘崇明蟹文化资源,提升崇明老毛蟹品牌效应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不仅如此,崇明区还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总目标,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品质特性和文化内涵,不断拓展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崇明区政府每年都举办“橘黄蟹肥”文化旅游节暨崇明老毛蟹开捕节,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品牌,促进崇明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今,崇明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完美蓝图已经铺开,崇明老毛蟹正吸引无数饕客上岛寻味,感受崇明的生态之美。

(供稿单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管理科)

相关链接

一、营养价值

崇明老毛蟹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物质。

二、食用方法

1. 煮蟹法

把螃蟹洗净后,置入盛满滚水的锅内,加大姜一块,猛火煮。一般半斤以上的20分钟,半斤以下的15分钟左右。

2. 蒸蟹法

水煮至沸腾时,将蟹肚朝天放入蒸笼中,上置洗净擦干的紫苏叶,蒸15~20分钟。

崇明老毛蟹[1]

猜你喜欢
崇明浦东机场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三十年的浦东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
新机场与城市未来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