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2017-06-15 14:29郑祥慎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41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技工实用性岗位

□郑祥慎(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410)

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郑祥慎(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4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等方法,以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14级数控加工专业中级1、2班为研究对象,选择有发展职业体能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数控加工专业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后,认为数控加工专业中级班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有基础、有方法、有效果,为推动技工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技工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实施目的、意义、途径等,已经有很多专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同属职业教育,虽然生源起点不同,培养层次不同,但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对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要同时满足一般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既要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又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发展职业体能,将体育教学与职业体能锻炼有机结合,创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工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体系。本文在相关专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实验,探索在技工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1、研究方法、对象与任务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数理分析法等方法。以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14级数控加工专业中级1、2班为研究对象(共78人,全部为男生)。按数控加工专业职业体能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检测实施实验前、后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认知、职业核心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变化,进行数理分析,研究数控加工专业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效果,为推动技工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与方法。

2、研究时间与过程

2.1、研究时间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

2.2、研究过程

(1)分析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走访毕业生、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专业老师,对数控加工专业中级班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到数控加工专业中级班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数控加工、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工作的主要姿势是站立或躬身操作,体力劳动强度大,对动作协调性、下肢力量、身体耐力有较高要求。

(2)制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计划。

根椐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后,选择有发展职业体能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引导,让学生了解职业体能锻炼方法、职业病预防措施等,强化职业体能锻炼,发展数控加工专业职业岗位的主要体能,如通过1000M与校园越野跑练习发展身体耐力;蛙跳、负重深蹲起、定时马步等练习发展下肢力量;篮球和羽毛球练习发展动作协调性、灵敏性、综合力量与速度等,如表1:

表1 2014级数控加工专业中级1、2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授课计划(20课时)

(3)数据收集。

根据研究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做好任课师资与测试人员安排等无关变量控制基础上,分职业实用性体育认知、职业核心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等三个模块进行前后测定相关数据。职业实用性体育认知上,选取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认知、职业体能锻炼兴趣进行前后调查统计,以参加实验的14数控加工专业中级1、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前后共发放调查问卷156份(前后各78份),为保证调查效度,分别做了效度检测;在职业核心身体素质上,根据数控加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为出发点,为便于检测,选取身体耐力(1000M)、下肢力量(负重深蹲起)进行前后测定成绩;在职业能力上,选取18名学生分6组按要求进行工件编程与加工前后测定成绩。

3、研究分析

3.1职业实用体育认知变化

表2 实验前后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认知对比统计表(N=78)

表1显示,实验前,有63%的学生不了解职业实用性体育,了解的只占6%,说明学校体育教学中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理论教育不足,学生既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了解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未来职业岗位的影响。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理论教育,安排职业体能的专门性锻炼后,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了解大幅提高,了解或了解一点的,达到了97%。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身体素质,掌握针对性强的职业体能锻炼方法和手段,为学生优质就业提供帮助。

表3 实验前后学生进行职业体能锻炼兴趣对比统计表(N=78)

表3显示,实验前,有43%的学生对参加职业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有兴趣的只占21%,说明学生对就业岗位要求认知不充分,对职业体能需求认识不足。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育后,学生对参加职业体能锻炼兴趣提高非常明显,有兴趣参加职业体能锻炼的学生达到81%,表现出学生对未来岗位健康工作、高效工作的强烈愿望。学生对职业体能锻炼愿望比较强烈,反映出学生面对快节奏、大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岗位竞争,有储备适应职业岗位所需体能的意识,这是技工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与基础。

3.1、职业体能变化

表4 实验前后学生身体耐力素质对比统计表(N=78)

表5 实验前后学生下肢力量对比统计表(N=78)

表4、表5显示,实验前后,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与下肢力量都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实验后,学生身体耐力素质、下肢力量有大幅增长。说明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教学内容具有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未来岗位需求引领学习,需求驱动,激发热情,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职业体能锻炼,职业体能在短时间里得到较大的提高,效果明显,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做好体能储备是可行的。

3.2、职业能力变化

表6 实验前后学生职业技能对比统计表(N=6)

表6显示,实验前后学生专业技能成绩有显著的差异性。在后测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耐久性更强,表现出精力较充沛、注意力集中,眼手协调性较好,操作较精准,劳动效率与工件精度更高。说明经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后,学生职业体能得到发展,推动了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的提升。

4、实验反思

实验教学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无关变量的控制还存在比较多的不足,如实验中,只选取顺序性数据,没有截面数据,这可能导致实验的结果出现偏差。但这只是一个短时间小范围的教学实践探索,有待不断完善。

5、结论

5.1、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有基础

在科学教育与正确引导下,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认知呈积极变化,在了解职业体能后,对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是学生对未来岗位健康工作、高效工作的强烈愿望,也是技工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与基础。

5.2、提升职业体能有方法

在分析职业岗位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厘清职业核心体能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能提高职业核心体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做好体能储备是可行的。

5.3、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有效果

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在未来岗位上能健康工作、高效工作。实验中表明,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职业体能,让学生在工作中更有耐久性,动作协调性更强,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精准度,间接推动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6、建议

(1)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实用性与职业性,将一般体育锻炼与职业体育锻炼相结合,分析专业特点和第一职业岗位对体能的需求,重新甄选、组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实用性体育教学;

(2)重构教学目标,职业体能锻炼是技工院校学校体育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抓手,但不能为了追求职业体能锻炼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课程目标上既要体现体育教育的五方面目标,又要突出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特点,重构体育教学目标,把职业体能锻炼分解到体育教学环节中,将一般体育锻炼与职业体能锻炼进行融合,互相促进;

(3)职业体能锻炼与课外体育相结合,针对各专业不同体能需求,设计课间职业体能竞赛。如在校园体育节中,设计一些有专业特色的职业体能比赛项目,融入趣味性、扩大参与面,不断强化职业体能锻炼意识。

[1]樊启学,王飞.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湖北体育学报,2015,34(6).

[2]林桂池.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9(3).

[3]宠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4]王玉扩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5]曾祥政.结合工种特点搞好技校体育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6).

G807

A

1006-8902-(2017)-05-ZQ

猜你喜欢
技工实用性岗位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从技工到英雄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技工与专家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