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利:这个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

2017-06-15 13:04慈冰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中心企业

慈冰

5月8日是威高集团有限公司29岁生日。行走在威高厂区里,仍是一片繁忙的工作景象。唯一不同是,每年的这一天,威高都会组织一次管理层捐款活动,募集款项将全部捐赠给公司困难职工和社会弱势群体。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威高的生日,每年捐献都在一两千万元,大家非常踊跃。”威高董事长陈学利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在他看来,威高的管理层应该有正确的“义利观”。

29年前,陈学利担任威海市环翠区田村镇福利院院长。为了改善福利院老人们的生活,他从税务所借来2.5万元,创建一个医疗器械小厂。时至今日,这个原来的福利院小作坊已经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2016年销售收入达到336亿元。

更让陈学利自豪的是,威高正在不断打破国外医疗器械企业的各种技术垄断,解决着国人“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创业之初我们百分之百都是农民,没有技术、没有工人、没有市场、没有支持,这里面的艰辛、艰难和挫折,不是一句话、也不是一天能够说明白的。但就是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让我们走到了现在这条路上。”陈学利说。

打破外企垄断

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威海港,到了威高集团。他嘱托,要通过扩大规模等,进一步降低费用,惠及更多患者。

经过20多年研发,威高目前可以为医院和病人提供高质量的透析整体服务,不仅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而且治疗质量也有大幅提高。正是由于使用了威高自主生产透析器材、原料、管路和药液,中国血液透析病人每年节省的医疗费用达720亿元。

“目前全世界能生产这整套设备的只有两家,德国有一家企业,另一个就是威高。”陈学利说:“以前病人的生存率很低,平均只能存活两三年。未来很快能提高到17年,这也是国际最高水平。”

截至目前,威高拥有发明专利1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600多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达80%以上。其中120多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迫使进口产品大幅度降价。

在威高打破国外垄断的众多高科技产品中,骨科材料系列、血液净化系列、心脏支架、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等,都是高质量、高科技附加值的代表性产品。

作为一家在威海土生土长的乡镇企业,威高的关键突破始于2002年。当时陈学利到美国洽谈合作,看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采用可降解药物涂层技术的心脏支架,深受触动。在国内,这种产品一直依赖进口,一个心脏支架的价格高达5000美元,中国人要做这种手术实属不易。

当时中国市场上的高档医疗器械基本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威高只是个生产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常规医疗产品的民营小厂,人才、技术、资金等很多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研发高科技产品的需要。

但经过3年刻苦攻关,2005年1月12日,我国第一支药物涂层心脏支架终于在威高诞生。产品问世便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一举打破美国强生、波士顿等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威高也成为全世界第三家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

“虽然我们最早只是乡镇企业,但仍然要开拓前进,不能随波逐流。高科技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中受益,何乐而不为呢?”陈学利说。

100亿次注射都要安全

从1988年生产一次性输液器开始,目前威高有5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8万多个规格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

陈学利认为,威高虽然代表了现阶段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最高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威高想要突破仍然很难。为了达到更好更快的创新效果,威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借力创新、自主孵化”等多种渠道和办法。

目前威高已走出国門,在国外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包括美国介入器材研发中心、德国人工心肺研发中心、日本影像设备研发中心、英国医用耗材及医用敷料研发中心、法国血液净化设备研发中心,形成了国际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在国内,威高参与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院士工作站等,并组建山东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等20多家单位组建创新联盟,正在申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据介绍,威高每年投入十几亿元,先后从欧美日引进了30多条世界先进的生产线,成立了自动化设备公司、模具公司、详细测绘、剖析国外设备、重新优化生产公司及工装,消化吸收再创新,基本做到制造第一台时国产化率50%,制造第二台时国产化率80%,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最终实现了国产化。

陈学利表示,一个成功的企业,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威高每年生产100亿只注射器材,不管是静脉、肌肉注射、穿刺、麻醉,都需要与人体直接接触,这就要求100亿次注射都要安全,每只针都要合格。

“中国人现在比较浮躁,但我们这个行业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威高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认真精细地做好每一件产品,踏踏实实夯实根基,赢得用户和市场的信赖,企业才能走得更长远。”他说。

一千亿计划

“要想看好病,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发展医疗器械事业是大好时机。”陈学利说。

他介绍,在威高接下来的产业布局中,将以医疗器械和药业为主,适时、适机兼并重组相关产业链条上有发展潜质的企业。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高层次地整合研发资源,力争在医疗器械和医药等关键领域取得技术和研发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威高将立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国际合作为契机,逐步实现管理理念、经营机制、人力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等全方位对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0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陈学利说。在他看来,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20年之内,我觉得国内市场每年的增长不会低于20%。”

按照规划,威高接下来将依靠血液净化系列产品的研发及制造优势,计划在每个省建立一家肾病专业医院,目前已在成都、济南建立两家,开展点对点医疗服务;并计划在已获批的50多家血透中心的基础上,在全国建立500家,将积极探索企业参与医联体模式,促进服务转型。

“我们现在有三个公司准备在国内A股上市,这三个公司都是急需发展的产业,比如我们建这个透析中心,建一个透析中心就得一千多万,专门靠威高的一己之力,速度肯定慢,慢了就不能惠及百姓,我们就想通过上市来解决。2020年能够组成三个上市公司,来保证一千亿计划的实施。”陈学利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中心企业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